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282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多个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多个容置槽,且该绝缘壳体的一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容置槽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设于绝缘壳体的各容置槽中,所述多个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及包覆于端子座外部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后端凸设有焊接部,所述绝缘壳体内装有平行于绝缘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端面放置的印刷电路板及金属片,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金属片的前端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且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片的电性转接而使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外部的接地回路电性导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将USB与语音接口等标准的输入 /输出(I/O)接口整合在一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伴随着电气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剧增,其不 仅需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及方便使用等特点。目前,通 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与语音接口 (Audio Jack)等已成为常用的 输入/输出接口,通常安装在计算机机壳面板上,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周边设备。请参阅公告 在2004年3月31日的中国公告第CN1144326C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组合式通用串行 汇流总线连接器,该组合式连接器中设有常用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其安装在机壳面板上, 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 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相电性导通,该组合式通用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上设有两个分别与 USB接口的金属壳体相抵接的金属弹片以实现两个USB接口的接地功能,然该组合式通用 串行汇流总线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对接连接器的反复插拔有可能引起金属弹片与USB接 口的金属壳体抵接的松动而接触不良,甚至是脱离,这样便严重影响该组合式通用串行汇 流总线连接器防电磁波干扰(EMI)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应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的转接增加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接地效果,从而达到较佳的防电磁波干扰(EMI)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多 个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多个容置槽,且该绝缘壳体的一 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容置槽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设于绝缘壳体的各容置槽 中,所述多个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及包覆于端子座外部的金属壳体,所 述金属壳体的后端凸设有焊接部,所述绝缘壳体内装有平行于绝缘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端 面放置的印刷电路板及金属片,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金属片的前端 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且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片的电性转接而 使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外部的接地回路电性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壳体上增加一金属片, 通过金属片与印刷电路板的接触进而使得电连接器、印刷电路板、金属片、螺栓及机箱之间 形成一接地通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移除上壳体后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金属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壳体1、连接器 2、印刷电路板3、金属片4及线缆5。绝缘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且该绝缘本体1中并列设有四个容置槽 13,所述组装于一起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将所述容置槽13分切为上下两半,且该绝缘 本体1的一端面具有四个分别与容置槽13连通的开口 14,而且该绝缘本体1的另一端面具 有出线口 15,各容置槽13间设有分隔件16以将容置槽13隔开,下壳体12的分隔件16的 后侧还设有卡位片17,自所述卡位片17的后端形成有一对卡钩19。自所述卡钩19的后端 设有一对挡块121。下壳体12的后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平台18,所述平台18的后端 形成有一阶梯状的缺口 181,所述平台18上形成有贯穿所述平台18的上下表面的第一圆孔 182。所述平台18的前端缘和左端缘为连续的圆弧状结构,所述下壳体12的后壁与侧壁之 间设有一圆弧状的开口部120。上壳体11的后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下壳体12的弧形开口部 120相配合的凸板部110。上壳体11中设置有多个凹槽(未图示),下壳体12中设置有多 个与上壳体11的凹槽相对应配合的凸柱122,上壳体11的侧壁处设有若干凸块111,下壳 体12的侧壁部对应上壳体11的凸块111处设有若干卡持片123,上壳体11的凹槽(未图 示)、凸块111可与下壳体12的凸柱122、卡持片123相配合以对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 组装进行定位及固定。本技术的各连接器2分别设置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各容置槽13中,各连接器 2包含有一端子座21及一包覆于端子座21外部的金属壳体22。连接器2包括设置于绝缘 壳体1内两侧位置的两个USB接口连接器20及设置于绝缘本体1内中间位置的两个语音接 口连接器26。各连接器2的一端面分别具有穿设于绝缘壳体1所设开口 14的插接口 25, 各连接器2上还设置一些凸出部220。连接器2的端子座21包括一绝缘本体211及若干收 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212,该等导电端子212的焊接部2121延伸出绝缘本体211后 端。两个USB接口连接器20的金属壳体22后端凸设有焊接部221。印刷电路板3对应各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212的焊接部2121及金属壳体22的焊 接部221设有若干通孔31。各导电端子212的焊接部2121及金属壳体22的焊接部221可 从印刷电路板3对应的通孔31穿出。各连接器2组装于绝缘本体1对应的收容槽13中后, 印刷电路板3便卡固于分隔件16和卡位片17之间。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下表面的两侧分 别设有一 L形的缺口 32。金属片4包括一主体部41、自主体部41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42及自所述延伸 部42向前延伸形成的圆弧状的弹片43。所述主体部41的后端弯折形成有一倒钩410,自 所述主体部41的中间部位形成有一与第一圆孔182相对齐配合的第二圆孔411,所述主体 部41的一侧为与所述平台18的前端缘和左端缘的圆弧状结构相一致的圆弧状。所述延伸部42的前端设有一与所述下壳体12上的卡钩19相卡扣配合的扣孔420,自所述延伸部42 上且位于扣孔420后方的部位设有两个凸片421,所述两个凸片421分别设置于延伸部42 的两侧缘上。线缆5包括两根,每根线缆5包括若干导线(未图示),该等导线可与各连接器2 穿出印刷电路板3的导电段子212的焊接部2121相焊接。一根线缆5与两个USB连接器 20达成电性连接,另一根线缆5与两个语音连接器26达成电性连接。请参照图1至图5并结合图6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时,首先 将各连接器2安装于印刷电路板3上,使各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212的焊接部2121及USB 接口连接器20的金属壳体22的焊接部221穿过印刷电路板3上的通孔31,这样USB接口 连接器20的金属壳体22和印刷电路板3达成电性连接,将线缆5的导线与对应的导电端子 212的焊接部2121相焊接;接着,将金属片4安装于下壳体12上,同时使得卡钩19卡扣于 扣孔420中,凸片421抵靠于挡块121的前表面上,倒钩410卡钩于阶梯状的缺口 181上, 第二圆孔411与第一圆孔182相对齐,然后,将连接器2、印刷电路板3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壳体、多个连接器及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多个容置槽,且该绝缘壳体的一端面具有多个分别与容置槽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多个连接器分别设于绝缘壳体的各容置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器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器,包括端子座及包覆于端子座外部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后端凸设有焊接部,所述绝缘壳体内装有平行于绝缘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端面放置的印刷电路板及金属片,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金属片的前端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弹性接触且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和金属片的电性转接而使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外部的接地回路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石先奎杨忠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