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1247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支架的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0-2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40°-70°,所述的结构体设有若干个,各结构体通过连接架同向顺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重量轻、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的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光 伏组件的一般安装于建筑物的顶上的向阳处,所以其安装结构尤其要考虑到易装卸、轻便、 稳定、安全等性能。但目前使用的光伏组件的安装架有的装卸容易,但存在着稳定性不好的 问题;有的稳定好,但存在着装卸麻烦、重量大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47826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所述安装系统 包括主支撑梁,固定于主支撑梁上的纵向主型材,与所述纵向主型材连接并固定的横向型 材,以及固定光伏组件且与所述纵向主型材及横向型材连接的中压板,其中,所述纵向主型 材与横向型材上具有走线孔及走线槽,所述光伏组件的电源线通过所述走线孔及走线槽布 置于所述纵向主型材与横向型材内部。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系统安装简单可靠,走线隐蔽,不会影 响建筑物屋面或墙体的美观,亦可对光伏组件的电源线进行有效保护。这种结构存在着重 量大,安装、固定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重量大、稳定性不好、安装固定不便等 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轻、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的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光伏 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支架的后侧以及左 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中间高 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0-20°,各导流板与A的 夹角为40° -70°,所述的结构体设有若干个,各结构体通过连接架同向顺次连接。在安装 完成后,光伏组件也作为前侧的导流板使用。导流板的角度实现对空气气流的导向作用,气 流对导流板和光伏组件产生作用力,作用力分解为向下的压力和向前的推力,因向下的压 力加上附件和支架系统的重力而使支架系统和安装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空气的前推力抵消 而实现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在安装面上的紧固。与已有的光伏支架系统相比,此方案在支 架系统和安装面间无需任何附加连接结构(如螺栓连接、粘结等)另外支架系统也无需使 用任何负重结构(如压块等),即可实现支架系统的紧固。因此这种安装结构具有重量轻、 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的特点。作为优选,所述的结构体的底面A与安装平面的夹角为5° <A<20°。结构体 的底面A与安装平面的夹角使得落在各光伏组件以及导流板上的雨水导向同一侧。该角度 也起到了光伏组件对光角度的调整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后侧导流板由若干个导流片平行拼装而成。导流板采用导流片 拼装的结构使得导流板在出现部分受损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更换导流片的方式完成,因此,这种结构使得其在安装、维修等方面都可以更为方便、灵活。作为优选,所述的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1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60°,结构 体的底面A与安装平面的夹角为10°。本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重量大、稳定性不好、 安装固定不便等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重量轻、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的新型光伏组件 安装结构。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支架, 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1,支架的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2,后侧导流 板由4个导流片平行拼装而成。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 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10°,各导流板与A 的夹角为60°,底面A与安装平面具有10°的夹角。所述的结构体设有3个,各结构体通 过连接架3同向顺次连接。该技术方案中,导流板的角度实现对空气气流的导向作用,气流对导流板和光伏 组件产生作用力,作用力分解为向下的压力和向前的推力,因向下的压力加上附件和支架 系统的重力而使支架系统和安装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空气的前推力抵消而实现光伏组件和 支架系统在安装面上的紧固。与已有的光伏支架系统相比,此方案在支架系统和安装面间 无需任何附加连接结构另外支架系统也无需使用任何负重结构,即可实现支架系统的紧 固。所以本技术具有重量轻、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安全可靠等特征。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1),支架的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2),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0-2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40°-70°,所述的结构体设有若干个,各结构体通过连接架(3)同向顺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体的底 面A与安装平面的夹角为5° <A<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侧导流板 由若干个导流片平行拼装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 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1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60°,结构体的底面A与安装平面的夹 角为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支架的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0-2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40°-70°,所述的结构体设有若干个,各结构体通过连接架同向顺次连接。本技术实现了一种重量轻、稳定性好、装置固定方便的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文档编号H01L31/042GK201556632SQ200920315719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徐乐, 郑杭 申请人: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前侧设有光伏组件(1),支架的后侧以及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2),所述的光伏组件和支架后侧、左侧、右侧的导流板构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体,该结构体的底面为A,则光伏组件与A的夹角为0-20°,各导流板与A的夹角为40°-70°,所述的结构体设有若干个,各结构体通过连接架(3)同向顺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乐郑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