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919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属于婴儿用品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婴儿高脚椅收合装置操作麻烦、在收合时容易造成高脚椅重心不稳失去平衡而倒地等问题。本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设置在高脚椅前脚顶部和与前脚相对应的后脚顶部之间,前脚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一转动座,后脚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二转动座且第二转动座和第一转动座相重叠并铰接连接,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之间设有能防止两转动座相对转动的定位机构,在定位机构处设有一个通过机械传动来使定位机构失效的控制控制按钮。本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安全性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婴儿用品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婴儿高脚椅一般都包括一个具有托盘的座椅、两根前脚和两根后脚,其中 前脚和后脚都是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婴儿高脚椅占用不少空间。为了达到高脚椅收合,节省空间的目的,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多样 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也曾申请了名为可调节的婴幼儿座椅(申请号=200520014749. 8,授 权公告号CN2824719Y)的专利,在该专利中前腿近底部与底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底杆的 另一端与套设在后腿上的活动座相连,活动座可沿后腿上下滑动,在后腿上设有多个用于 定位的销孔。在活动座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的一端设有与后腿上的销孔相插接的插 销,在其另一端的孔内设有复位弹簧。通过控制按钮压缩弹簧使插销脱离销孔,使得活动座 能够自由滑动,从而在整体的结构上用简便的结构方便地实现了高脚椅的收合。但是在操 作使用过程中,还是稍显不便;在将高脚椅收合起来时,特别是当活动座滑至后腿的近底部 时,人们不得不弯下身或蹲下身来操作控制按钮,这样不仅麻 烦,而且从后腿近底部开始收 合,很容易使婴幼儿座椅由于重心不稳失去平衡而倒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设 置在高脚椅前脚顶部和与前脚相对应的后脚顶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脚顶部固连 有呈圆盘状的第一转动座,所述的后脚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二转动座且第二转动座和 所述的第一转动座相重叠并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之间设有能防止两 转动座相对转动的定位机构,在定位机构处设有一个通过机械传动来使所述的定位机构失 效的控制控制按钮。在初始状态下,通过定位机构可以使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定位固定在一起, 此时的婴儿高脚椅是无法收合的,也就是说前脚和后脚是相对静止的。若需要将婴儿高脚 椅折叠或打开,只需操作控制控制按钮通过机械传动来使定位机构失效,从而使两转动座 能相对转动,也就是说前脚和后脚能绕两转动座上的铰接点相对转动,从而使婴儿高脚椅 处于折叠或打开状态。在两转动座转动完毕后,通过定位机构重新使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 动座定位固定在一起。在上述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设置在第二转 动座内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块设置卡接在第一转动座内且能向第二转 动座方向伸缩,当定位块伸到第二转动座时能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内。 在初始状态下,高脚椅处于折叠状态下时,定位块一部分定位在第一转动座内,另一部分定位在第二转动座内的第一定位孔内,从而使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定位固定在一起而无 法转动。当定位块在控制按钮操控下面向第二转动座水平移动,也就是说定位块从第一定 位孔内脱离出来而完全定位在第一转动座内时,此时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是可以相对 转动的。当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相对转动后使高脚椅处于打开状态下时,松开控制按 钮,定位块一部分定位在第一转动座内,另一部分定位在第二定位孔内,从而使第一转动座 和第二转动座重新定位固定在一起而无法转动。在上述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中,所述的控制按钮位于第一转动座内且能向第 一转动座中心点垂直移动,所述的控制按钮上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作用在控制按钮 上,另一端作用在第一转动座上,上述的定位块位于控制按钮内。在上述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中,所述的控制按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所述 的第一转动座上具有芯座,所述的操作部位于第一转动座外侧且贯穿第一转动座与套设在 芯座上的连接部固连,上述的弹簧位于连接部内。在上述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中,所述的连接部上具有两个向上倾斜且对称设 置的条形孔,上述的定位块固连有插销且所述的插销两端分别穿插在两条形孔内。这样定 位块就能随着控制按钮的移动而向第二转动座方向伸缩。在上述的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上均具有固 定部,所述的前脚和后脚分别穿插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部上。这样能使前脚和后脚分 别与其相对应的转动座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就方便地实现了高脚椅的 收合。2、操作使用方便,通过控制按钮压缩弹簧使定位块发生位移,而无需弯下身或蹲 下身就能够方便的收合高脚椅。3、制作成本低廉,使用寿命较长,舒适稳当,安全可靠,有较高的实用性,易于推广 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控制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定位机构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可以相对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定位机构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脚;2、后脚;3、第一转动座;33、芯座;4、第二转动座;41、第一定位孔; 42、第二定位孔;5、定位块;51、插销;6、控制按钮;61、操作部;62、连接部;64、条形孔;7、 弹簧;8、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设置在高脚椅前脚1顶部和与前脚1 相对应的后脚2顶部之间,其中在前脚1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一转动座3,在后脚2顶 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二转动座4且第二转动座4和所述的第一转动座3相重叠并铰接连 接。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转动座3和第二转动座4之间设有能防止两转动座相 对转动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5、设置在第二转动座4内的第一定位孔41和第二 定位孔42,其中定位块5设置卡接在第一转动座3内且能向第二转动座4方向伸缩,当定位 块5伸到第二转动座4时能卡接在第一定位孔41或第二定位孔42内。第一定位孔41和 第二定位孔42的形状均与定位块5的形状相卡配。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定位机构处设有一个通过机械传动来使定位机构失效的控 制按钮6,控制按钮6位于第一转动座3内且能向第一转动座3中心点垂直移动。控制按钮 6包括操作部61和连接部62,在第一转动座3上具有芯座33,操作部61位于第一转动座3 外侧且贯穿第一转动座3与套设在芯座33上的连接部62固连。弹簧7位于连接部62内, 且弹簧7 —端作用连接部62上,另一端作用在芯座33上。连接部62上具有两个向上倾斜 且对称设置的条形孔64,定位块5设置在连接部62内,在定位块5上固连有插销51,插销 51两端分别穿插在两条形孔64内。在第一转动座3和第二转动座4上均具有固定部8,前脚1和后脚2分别穿插固定 在与其相对应的固定部8上。这样能使前脚1和后脚2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转动座更牢固的 连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高脚椅处于折叠状态下时,定位块5 —部分定位在第 一转动座3内,另一部分定位在第二转动座4内的第一定位孔41内,从而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高脚椅的收合装置,设置在高脚椅前脚(1)顶部和与前脚(1)相对应的后脚(2)顶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脚(1)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一转动座(3),所述的后脚(2)顶部固连有呈圆盘状的第二转动座(4)且第二转动座(4)和所述的第一转动座(3)相重叠并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一转动座(3)和第二转动座(4)之间设有能防止两转动座相对转动的定位机构,在定位机构处设有一个通过机械传动来使所述的定位机构失效的控制控制按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贵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康康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