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季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水肥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7791 阅读:4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季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水肥调控方法,属于农作物水肥调控领域,特别是针对成都平原小春小麦季在水稻秸秆覆盖还田方式下的水肥调控技术。在成都平原区,将上一季收割的水稻秸秆进行全量覆盖还田,对小麦的整个生育期进行定量的水分调节和土壤肥力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秸秆全量还田与土壤的水肥调控技术相结合,避免了简单还田在秸秆腐解过程中可能对土壤造成的负面效应,集成了秸秆还田配套栽培技术,优化了秸秆快速转化利用与作物稳产高产技术体系,设计出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该耕作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节约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护环境,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方法,特别是针对成都平原小春小麦季在秸秆覆盖还田方式下的水肥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秸秆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是一类极其丰富的最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 资源。大量剩余秸秆的被焚烧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对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导致土壤肥 力逐年下降,农业生态平衡糟到破坏。秸秆还田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其各 种营养元素,使其养分结构趋于合理,进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特别对缓解我国 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化肥不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秸秆还田还能 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生态环境平衡,对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 rc,无霜期达260-302天。常年降水量在900-1300毫米之间,80%集中在5-9月。同时,受地理位置 影响,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且据相关文献,成都地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 目前现有的稻麦秸秆还田利用做法通常是(1)直接单一耕翻埋入土壤。这个方 法的弊端是勤耕翻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秸秆直接埋入土壤,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季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水肥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麦轮作区的小麦季,采用水稻秸秆覆盖还田方式后,对小麦生长进行定量水分调控与定量土壤肥力调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良基徐小逊张世熔李云李婷朱荣万天凤谢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邓良基徐小逊张世熔李云李婷朱荣万天凤谢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