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772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本体(1)及光纤(2),本体包括上、下表面(1a、1b)、位于前端的透镜(10)及对应透镜且向后延伸的通槽(16),光纤收容于通槽中,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一通孔(12),下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二通孔(15)。光电连接器采用模仁对靠形成,第一、第二通孔有利于模仁的退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具有透镜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光纤连接器一般包括塑胶体、与塑胶体一体成型的透镜及固定于本体内的光 纤,透镜位于塑胶体前端,而光纤自塑胶体的后端插入塑胶体内的一细长孔以邻近且对准 上述透镜,如此可完成信号的传输,美国专利第4,534,616号及第6,736,550号均揭示了这 样的光纤连接器,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该等专利图面可看出,该等连接器利用类似针状的物 件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上述细长孔,然后将光纤插入。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利用上述方法成型 的细长孔存在变形或偏位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成型的光纤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本体及光 纤,本体包括上、下表面、位于前端的透镜及对应透镜且向后延伸的通槽,光纤收容于通槽 中,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一通孔,下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二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光纤连接器采用模仁对靠形成,通孔有利于模仁 的退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光纤连接器的本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通槽的各种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图1所示,本技术光纤连接器100包括由塑胶一体成型的本体1及插设且 固定在本体1内的光纤2 (本实施可配置4条光纤,图面仅画出一条)。结合图2,本体1为 纵长形状,其前端面向前突设有两对成圆弧状的光穿透区域或透镜10,在透镜的两外侧则 分别向前突设有导引部11,导引部设有向前贯穿其前端的导引孔110,该导引孔为向前呈 渐扩式的锥状且穿透本体的上、下表面la、lb。在前后方向(即连接器的插接方向)上,本 体的上表面Ia大致在其中间位置处设有前后排列的两第一通孔12,该第一通孔与对应的 透镜10对齐。本体的后端在其下表面Ib处设有凹陷部13,凹陷部的底面设有连通凹陷部 的开槽14,且该等开槽向前延伸入本体1以形成收容前述光纤2的通槽16,该等开槽14及 通槽16共同形成一光纤接收区域。本体的下表面Ib大致在其中间位置设有前后排列的两 第二通孔15,该第二通孔与对应的透镜10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对齐。参图3,其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显示了通槽16的结构。通槽16包括自 开槽向前延伸入本体的第一部分161及自第一部分向前继续延伸的第二部份162、第三部 分163及第四部分164。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部分161的尺寸较开槽14大,第三、第四部分 163,164尺寸大致相同,而第二部分162则为倒角状,将尺寸较大的第一部分161过度至尺 寸较小的第三部分163。上表面Ia的靠近前端透镜10的第一通孔12a向下延伸而连通通 槽14的第四部分164,上表面的靠近后端的第一通孔12b向下延伸而连通通槽的第一部分 161的前段。下表面的靠近前端的第二通孔15a向上延伸而连通通槽的第二部份162及第 三部分163,下表面的靠近后端的第二通孔15b向上延伸而连通通槽的第一部分161的后 段。第一、第二通孔12a、15a/12b、15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偏移,第一通孔的后内壁面121与 第二通孔的前内壁面151对齐。该等通孔的横截面可圆形或多边形(如图4),只要光纤2 在其内受到限制即可。本技术的塑胶本体是注塑成型的,而其上的通槽16则由两上下模仁对靠形 成。在形成时,上下模仁对靠,模仁中的通孔可形成光纤连接器的通槽16。第二通孔12、15 用来供模仁的退出。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很细,尤其其前端的部分,对应的通槽16的 第三、第四部分163、164的尺寸很小。相对现有一般利用针状物成型通槽,对靠模仁的成型 方法可克服针状物受塑胶流影响而产生变形与偏位的现象。权利要求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光纤,本体包括上、下表面、位于前端的透镜及对应透镜且向后延伸的通槽,光纤收容于通槽中,其中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一通孔,下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二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彼此偏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较第二通孔靠近本体前端, 第一通孔的后内壁面与第二通孔的前内壁面在上下方向上对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槽的垂直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本体设有前后排列的两第一通孔及 两第二通孔,通槽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第一部分与靠近本体后 端的后第一通孔、后第二通孔对应,第二、三、四部分与靠近本体前端的前第一通孔、前第二 通孔对应,其中第一部分的尺寸大于第三、四部分,第二部分为倒角状。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下表面设有贯穿后端面 的凹陷区,该凹陷区的底面设有连接通槽的开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本体(1)及光纤(2),本体包括上、下表面(1a、1b)、位于前端的透镜(10)及对应透镜且向后延伸的通槽(16),光纤收容于通槽中,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一通孔(12),下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二通孔(15)。光电连接器采用模仁对靠形成,第一、第二通孔有利于模仁的退出。文档编号G02B6/42GK201707473SQ200920311978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司明伦, 张衍智, 李建宏, 王俊雄, 谢文逸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及光纤,本体包括上、下表面、位于前端的透镜及对应透镜且向后延伸的通槽,光纤收容于通槽中,其中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一通孔,下表面设有连通通槽的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雄谢文逸张衍智司明伦李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