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表面掺钛类金刚石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5545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表面掺钛类金刚石膜,结构为:铝基体→Ti底层→TiN层→Tic过渡层→Ti+类金刚石层→类金刚石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该类金刚石膜的方法:通入99.99%的高纯氩及99.99%的高纯甲烷。轮毂用铝合金分别用金属清洗液清洗,烘干后放进真空室,抽真空至5×10-3Pa,通氩气至5×10-1Pa,用离子源结合偏压溅射清洗样片表面;沉积时真空度为3×10-1Pa,离子源离化甲烷成碳离子在试样上沉积DLC膜,同时利用磁控溅射制备过渡层及实现掺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的保护膜,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铝合金轮毂表面采取磷化膜和钝化膜作为保护膜。类金刚石DLC碳 膜具有许多与金刚石相似或相近的优良性能,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以作为优秀的耐磨防 护涂层;和CVD金刚石涂层相比,DLC是非晶态,没有晶界,这意味着涂层相当光滑致密,没 有晶界缺陷,抗磨损性能以及热导率高和化学性能稳定等,可以作为很好的耐腐蚀涂层。同 时又具有自身独特摩擦学特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材料。美国已将类金刚石薄膜材料列 为国家21世纪的战略材料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铝合金表面掺钛类金刚石膜的结构为铝基体一Ti底层 —TiN层一Tic过渡层一Ti+类金刚石层一类金刚石层。类金刚石深层不是由某个单质组成,而是一种含有SP3和SP2键,几乎不含有SP1的 非晶碳涂层,在结构上属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的结构,根据制备方法不同所生成碳涂层中 C原子键合方式(C-C或C-H)以SP3和SP2的含量比例不同。DLC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而且表面致密,又非晶态,没有晶界,在 腐蚀介质中其本身腐蚀速度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铝合金表面掺钛类金刚石膜,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铝基体→Ti底层→TiN层→Tic过渡层→Ti+类金刚石层→类金刚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鄂俊强熊国源朱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