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30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分别自绝缘本体两侧安装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转压板安装的凹部及位于该凹部一侧的底壁,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均设有上支臂、下支臂及连接上、下支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上支臂的一端设有压力接收部,另一端设有接触部;转压板的一侧设有数个通孔及设置于通孔内的凸轮部;与第二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一端抵接于底壁上,另一端使第二端子的压力接收部发生弹性变形,与第一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与第一端子的下支臂设有间隙,从而提高了转压板的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可收容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下称FPC)的一 种电连接器, 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和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 如日本特许专利公开第2008-4404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一端设有收容柔性 印刷电路板的收容空间,另一端设有供转压板安装的凹口。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第二端子, 该两种端子均包括支点部、连接支点部一端的第一支臂及连接支点部另一端的第二支臂。 所述转压板设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枢轴,所述第一端子 第一支臂的一端为焊接臂,该转压板的枢轴直接抵压于该第一端子的焊接臂上进行枢转, 因转压板的部分枢轴直接支撑于端子上进行枢转,而一般转压板的材料采用工程塑料,端 子为金属件,两者之间工程塑料与金属之间相互摩擦,可能对枢轴磨损较严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转压板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 体、分别自绝缘本体两侧安装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且相对于绝缘本 体在打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转压板安装的凹部及位于该 凹部一侧的底壁,该底壁设有收容端子的端子槽道,第一端子设有上支臂、下支臂及连接 上、下支臂的连接部,所述上支臂的一端设有与转压板相配合的压力接收部,另一端设有第 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上支臂、下支臂及连接上、下支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上支 臂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并列设置的接触部,另一端设有与转压板相配合的压力 接收部;转压板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第二端子相对的数个通孔及设置于通孔内的凸轮部; 与第二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一端抵接于底壁上,另一端使第二端子的压力接收部发生弹性变 形,与第一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与第一端子的下支臂设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绝缘本体的底壁设有可供 凸轮部枢转的支承部,降低对凸轮部的磨损,从而提高转压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转压板处于打开位置。图2是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转压板处于闭合位置。 图4是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所示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插置于绝缘本体1 内并交替排列的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且相对于绝缘本体1在打 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压板4及卡持在绝缘本体1两侧的抓板件5,当转压板4处于打 开位置时,能容柔性印刷电路板(未图示)自由插入;当转压板4处于闭合位置时(请参阅 图3),该转压板4挤压柔性印刷电路板与端子2、3达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底壁10、顶壁11及连接底壁、 顶壁的两端壁12,所述底壁10设有收容第一端子2的第一槽道100及收容第二端子3的第 二槽道103,绝缘本体1的一端形成有收容空间13,该收容空间具有供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 的开口 ,且绝缘本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供转压板4安装的凹部14,本实施方式中,顶壁具有 缺口从而与底壁及端子共同形成凹部,即凹部的底侧为上述底壁10。 所述第一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凹部14侧插入至第一槽道IOO,该第一端子2包 括上支臂21、下支臂22及连接上、下支臂中间部位的连接部20,上支臂21的一端具有伸入 凹部14的压力接收部210,相反的另一端具有伸入收容空间13的第一接触部211,所述下 支臂22的一端设有与压力接收部210相对的焊接臂220,所述焊接臂设有焊接部221,另一 端具有与第一接触部211相对的第二接触部222,连接部20与该第二接触部222之间设有 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 所述第二端子3自绝缘本体l的收容空间13侧沿第二槽道103插入,该第二端子 3包括有上支臂31、下支臂32及连接上、下支臂中间部位的连接部30,上支臂31的一端具 有伸入凹部14的压力接收部310,相反的另一端具有伸入收容空间13的第一接触部311, 该第一接触部311与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11并列设置,下支臂32的一端设有与压力 接收部310相对的固持部321,另一端具有与第一接触部311相对的第二接触部322、自第 二接触部向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焊接部323,第二端子3的焊接部323与第一端子2的焊接 部221位于绝缘本体的相对两端并交错设置,可将绝缘本体平衡地焊接于对应的印刷电路 板上(未图示),减少端子的间距。第一、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分别设有钩持于绝缘本体1上 的倒钩223、324,从而增加第一、第二端子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固持力。 所述转压板4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凹部14内,所述转压板的两端具有安装于绝缘 本体对应两端的转轴40,且转压板具有位于两转轴之间的通孔41、位于通孔一侧的凸轮部 42及与凸轮部间隔设置的挤压部43,转压板安装入绝缘本体的凹部14,处于打开位置时, 第一、第二端子的压力接收部210、310穿过转压板的通孔41并收容于该通孔内,底壁10设 有供凸轮部42与挤压部43抵压的数个支承部IOI,本实施方式中,该支承部101具有一水 平平面,且底壁具有自支承部101向收容空间开口所在的一侧延伸的斜面102,凸轮部42抵 靠于该斜面102上,可防止转压板4过度打开而压到顶壁11。相邻的两个支承部101之间 具有收容第一端子的上述第一槽道100,且第一端子2与凸轮部42之间具有间隙,即凸轮 部42被支承部支起,从而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端子2的下支臂22相隔离。当转压板在打 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时,转压板的凸轮部42在第二端子的压力接收部310与底壁的支承部101之间枢转,且转动过程中,挤压部43始终抵压于支承部101上进行枢转,凸轮部42 仅通过支承部101进行枢转,可降低对凸轮部42的磨损,提高转压板的寿命;本实施方式 中,凸轮部42与挤压部43的转动中心相同,结构简单。当转压板自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转 动时,凸轮部42转动并离开斜面102,并以支承部101为转动支点顶压第一、第二端子的压 力接收部210、310,从而使压力接收部弹性变形并抬起,第一、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部211、 311向下移动,从而可与第二接触部222、322共同夹持插入收容空间13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使第一、第二端子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第一端子2的下支臂22设有位于凸轮部42 外侧的定位部224,以防止转压板4向外脱离。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有安装于绝缘本体两端的抓板件5,该抓板件具有插入绝缘 本体内的倒剌段51、自倒剌段一端向凹部14内延伸的定位臂52及自倒剌段另一端向绝缘 本体外延伸的焊接部53,定位臂52与底壁10相平行,且转压板4的转轴40在该定位臂52 与底壁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分别自绝缘本体两侧安装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且相对于绝缘本体在打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转压板安装的凹部及位于该凹部一侧的底壁,该底壁设有收容端子的端子槽道,第一端子设有上支臂、下支臂及连接上、下支臂的连接部,所述上支臂的一端设有与转压板相配合的压力接收部,另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上支臂、下支臂及连接上、下支臂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上支臂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并列设置的接触部,另一端设有与转压板相配合的压力接收部;转压板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第二端子相对的数个通孔及设置于通孔内的凸轮部;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一端抵接于底壁上,另一端使第二端子的压力接收部发生弹性变形,与第一端子相对的凸轮部与第一端子的下支臂设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