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27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一第一止挡件、一转轴、一固定件、一固定于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干涉件及一固定安装于该轴杆的第二干涉件,该转轴包括一轴杆,该第二连接件及该第一干涉件均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轴杆,该第一止挡件固定安装于该轴杆,该固定件螺锁于该轴杆的末端,该第二连接件凸设一第一凸块,该第一止挡件设有一止挡于所述第一凸块的止挡面,该第一干涉件凸设一止挡块,该第二干涉件设有一止挡于所述止挡块的抵挡面,该第一干涉件凹陷成形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该第二干涉件凸设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及第二凹陷部的第一及第二凸部,来增加旋转的摩擦阻滞力,因而需使用较大的外力转动第二连接件来开启该翻盖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一般通过枢纽器相连,以使上盖相对底座开启及闭合。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上盖相对该底座的张开角度过大而损坏电子装置,所述枢纽器的转轴转动套设一与上盖固定在一起的止挡件,并于与底座固定在一起的该转轴的周缘设有一凸块。当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至预定位置时,该止挡件止挡于该凸块,以此来限制上盖的旋转角度。然而,频繁开启或者关闭该电子装置的上盖易磨损所述凸块与止挡件,造成限位不稳定。并且,上述枢纽器一般没有将上盖与底座闭合的功能。只能通过在上盖设置卡榫及在底座设置卡槽,而将上盖卡扣于底座,避免无意中将该上盖开启。在所述上盖上设置卡榫及在底座上设置卡槽,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所述卡榫凸伸于所述上盖,也有损所述电子装置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限位功能稳定,又具有闭合翻盖装置功能的枢纽器。 —种枢纽器,其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一第一止挡件、一转轴及一固定件,所述转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固定端及一轴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第一止挡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杆,所述固定件螺锁于所述轴杆的末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一止挡面,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一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干涉件及一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杆的第二干涉件,所述第一干涉件凹陷成形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干涉件凸设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凹陷部的第一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干涉件凸设一止挡块,所述第一干涉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第二干涉件设有一抵挡面,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止挡块分别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止挡面及所述第二干涉件的抵挡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干涉件沿轴向凸设一固定于所述固定孔的卡榫。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一第二凸块,所述轴杆固定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干涉件之间的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包括一止挡于所述第二凸块的止挡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及第二凸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相对端面,所述第一及第二凸块均为楔形。 优选地,所述转轴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轴杆之间的冠部,所述第一止挡件位于所述冠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并面向所述第一凸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涉件的中部设有一供所述轴杆可转动地穿设的通孔,所述第一凹陷部靠近所述通孔的边缘,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且靠近所述第一干涉件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件大致呈圆盘状,其边缘处开设有一弧形切口 ,所述止挡面形成于所述弧形切口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干涉件的边缘处开设有一弧形切口 ,所述抵挡面形成于所述弧形切口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轴杆可转动地套设有一由若干个弹性片组成的弹片组及一固定套设于所述轴杆的摩擦片,所述摩擦位于所述第二干涉件与所述弹片组之间。 优选地,所述轴杆还固定设有另外一摩擦片,所述另外一摩擦片位于所述弹片组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相较现有技术,上述枢纽器利用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止挡块分别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止挡面及所述第二干涉件的抵挡面,有效增加了所述枢纽器的限位强度。并且,利用所述第一及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凹部的配合,来增加旋转的摩擦阻滞力,因而需使用较大的外力转动第二连接件来开启该翻盖装置。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技术枢纽器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所述枢纽器包括一第一干涉件。 图2是图1中的第一干涉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另一视角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3的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4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3,本技术枢纽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转轴30、一第一连接件10、一第二连接件20、一第一止挡件40、一第二止挡件50、一第一干涉件60、一第二干涉件70、一包括若干个弹性片的弹片组80、一固定件90及分别安置于所述弹片组80的两端的两摩擦片100。第一连接件10及第二连接件20分别固定在一翻盖装置的上盖和底座。 转轴30包括一扁平状的固定端32、一轴杆34及设置在固定端32与轴杆34之间的呈圆柱状的冠部36。轴杆34具有扁平的截面,其末端设有螺纹,以便于与固定件90相螺合。 第一连接件10包括一固定部12及自固定部12的一侧垂直延伸的连接部18。固定部12设有一贯通的非圆形固定孔14,用来固定转轴30的固定端32。连接部18设有若干固定孔180,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翻盖装置的底座相固定。 第二连接件20包括一锁固部21及一 自锁固部21的一侧延伸的弧形的枢接部22。4锁固部21设有若干固定孔210,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第二连接件20与所述翻盖装置的上盖相固定。枢接部22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面220和一第二侧面222。枢接部22的末端设有一贯穿第一侧面220和第二侧面222的圆形枢转孔24及一固定孔26。所述枢转孔24可供转轴30的轴杆34穿设,从而第二连接件20可转动地套设于轴杆34。第二侧面222于该枢接部22的末端的边缘处凸伸成形一楔形的第一凸块29。所述第一侧面220凸设一楔形的第二凸块27,该第二凸块27的一端以一平滑的过渡面延伸至第一侧面220。 第一止挡件40大致呈圆盘状,其边缘处开设有一弧形切口 (未标号),从而于该弧形切口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止挡面42。第一止挡件40设有一与转轴30的轴杆34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扁平状的轴孔44,用于固定套设所述转轴30的轴杆34。 第二止挡件50的形状与第一止挡件40大致相同。第二止挡件50亦设有止挡面52和轴孔54,从而第二止挡件50可固定地套设于转轴30的轴杆34。 请结合参照图2,第一干涉件60设有一可供转轴30的轴杆34穿设的通孔62,从而第一干涉件6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34。第一干涉件60的第一端面65凹陷成形有环绕通孔62的一第一凹陷部64及一第二凹陷部66。其中,第一凹陷部64靠近通孔62的边缘。第二凹陷部66与第一凹陷部64相对且靠近第一干涉件60的边缘。第一端面65凸设一止挡块67,第一干涉件60的边缘于邻近止挡块67处背向第一端面65沿轴向延伸一卡榫68。 第二干涉件70大致呈圆盘状,其边缘处开设有一弧形切口 (未标号),从而于该切口的两端分别形成一抵挡面72。第二干涉件70的中部设有一与转轴30的轴杆34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扁平状的装配孔71,从而第二干涉件70可固定地套设于轴杆34。第二干涉件70面向第一干涉件60的端面凸设环绕装配孔71的一第一凸部74及一第二凸部76。其中,第一凸部74位于装配孔71的边缘,并对应卡合于第一干涉件60的第一凹陷部64。第二凸部76位于第一干涉件70的边缘,并对应卡合于第一干涉件60的第二凹陷部64。 该弹片组80的每一弹性片均设有一供所述转轴30的轴杆34穿设的通孔82,从而所述弹片组80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34。 固定件9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螺母,其可以套设并螺锁于所述转轴30的轴杆34的螺纹上。 每一摩擦片100设有一供所述转轴30的轴杆34穿设的扁平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其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一第一止挡件、一转轴及一固定件,所述转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固定端及一轴杆,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第一止挡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杆,所述固定件螺锁于所述轴杆的末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一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止挡件设有一止挡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一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干涉件及一固定安装于所述轴杆的第二干涉件,所述第一干涉件凹陷成形一第一凹陷部及一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干涉件凸设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凹陷部的第一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干涉件凸设一止挡块,所述第一干涉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第二干涉件设有一抵挡面,当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止挡块分别止挡于所述第一止挡件的止挡面及所述第二干涉件的抵挡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