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操作性.耐久性的钓竿。该钓竿的根上竿具有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而成的预浸渍物层并以其作为内层.外层,还具有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而成的预浸渍物层并以其作为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中间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钓鱼用的钓竿
技术介绍
钓鱼用的钓竿一般由竿体构成,该竿体是被加工成前端变细的锥形所得的筒状体。有种钓竿是将多个竿体连结而成为一根长的钓竿。又,另一种钓竿是准备一根长的竿体,仅由该一根长竿体来构成钓竿。可构成该钓竿的竿体要求轻质且耐冲击性、弯曲性等的机械强度特性优良。于是,现有的钓竿的竿体通过以下工序制造对将例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的强化纤维浸渍在合成树脂中所得的纤维强化树脂进行加工,将加工所得物质(一般称为“预浸渍物”)卷绕在芯材上并烧结而成。该预浸渍物并不限于一种材料,包括在芯材的圆周方向上并丝强化纤维的预浸渍物或在芯材的轴方向上并丝强化纤维的预浸渍物等,进而,也具有改变了强化纤维本身种类或弹性率的各种预浸渍物。然后,适当选择这些预浸渍物或对其层叠来制造竿体。这样,通过卷绕多种预浸渍物或者区分使用,就能够作成圆周方向及轴方向的强度·刚性良好的竿体。近年来,提供有各种预浸渍物,即使在以碳纤维作为强化纤维来使用的碳纤维预浸渍物中,也采用了多种碳纤维来谋求多样化。例如,即使在相同碳纤维中,也包括以聚丙烯腈为前驱体的碳纤维(PAN类碳纤维)以及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的碳纤维(沥青类碳纤维)。由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利用这些碳纤维的种类或其含有量、碳纤维的弹性率等的不同来组合各种的预浸渍物,从而满足竿体所要求的轻质性、耐冲击性、弯曲性、耐久性等。例如,在本申请的申请人所拥有的日本专利第3154805号公报中就示出了下述的构成钓竿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具有在管状体的大致圆周方向上取向PAN类碳纤维并浸渍合成树脂所得的内表面树脂层以及外表面树脂层,在这些内表面树脂层以及外表面树脂层之间形成有中间树脂层。该中间树脂层由在管状体的轴方向上取向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合成树脂所得。该中间树脂层为规定的2层构造。通过这样的PAN类、沥青类碳纤维的组合来实现优良的弯曲强度等。可是,在迄今为止提供的竿体中,仍然未能完全地满足钓者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开发。特别是,在钓竿中,要求其具有柔软的弯曲性,以即使由于鱼上钩而作用大的力也不会损坏,但另一方面,如果弯曲性一直过大,则在鱼未上钩时的通常状态下会损害钓竿的使用性。于是,也要求提供一种具有与上述要求相反的特性的钓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性良好的竿体且操作性·耐久性优良的钓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要求而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以规定的比例层叠配置沥青类预浸渍物和PAN类预浸渍物来形成竿体,可以得到优良的机械特性。进而,对在钓竿的什么位置上配置该具有优良特性的竿体等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良好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些发现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钓竿是至少具有位于最靠近手边一侧的根部竿、与根部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根上竿、与根上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竿体;并将这些多个竿体连结而成的钓竿。而且,根上竿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第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2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沥青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3层与第1层同样地、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而且,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该根上竿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该钓竿的根上竿是具有规定的层叠构造的竿体。这种使沥青类预浸渍物介于PAN类预浸渍物的中间的构造(以下称为“混合型”)的根上竿,与只使用沥青类或者PAN类的情况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最初时弯曲根据负载而成比例地增大,但当达到一定以上的负载状态时,弯曲会脱离该状态之前的负载·弯曲的比例直线而增大。换言之,当作用一定以上的重量时,弹性下降,相对于弯曲的刚性也下降(弯曲性增大)。又,作用在钓竿上的负载是来自挂在钓具上的鱼的负载,所述钓具连结在钓线的前端上,在提起鱼的时候,由什么样的竿体怎样地承受该负载就成了问题。这一点,若考虑实际的钓鱼场所中的钓鱼操作,则作用在钓竿上的负载的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鱼挂在钓具上对竿体作用大的负载的情况(“第1状态”)、和鱼未挂在钓具上而只有钓具的负载作用在竿体上的情况(“第2状态”)。而且,在该第1状态下,位于尖端一侧的小径的竿体为与钓线的拉伸方向大致一致的直线状,手边一侧的竿体、特别是根上竿附近大地挠曲并承受来自钓具的负载。另一方面,在第2状态下,主要弯曲的是位于尖端一侧的小径的竿体,并且只由这样尖端一侧的竿体承载该负载。在该第2状态下,从钓竿的操作性和相对于鱼附近的灵敏度这一方面出发,优选地,尖端一侧的竿体采用轻质、且相对于重量具有较高刚性的竿体。在该第2状态下,为使得尖端一侧的竿体追随手边一侧的竿体上的操作,优选地,对于竿根部一侧的竿体也采用较高刚性的竿体。与其相对地,在第1状态下,由于鱼急速地变化速度和势头而拉伸钓线,所以采用尽量柔软的(刚性低)的竿体较好。因此,在该钓竿中,根上竿采用混合型的竿体,在第1状态下,根上竿也能得到和其他钓竿无差异的高刚性,维持钓竿整体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鱼挂在钓具上而使大的负荷作用在根上竿上的状态下,由于提高了根上竿的“柔软性”,所以防止了根上竿在负担负载时的折断或者破损。又,根据沥青类、PAN类预浸渍物的组合,有时会产生竿体的耐久性降低问题,所以在该根上竿中设定为,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对于这些特性的详细情况,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就会明白。而且,在其他钓竿中,除根上竿之外,根部竿也具有第1层~第3层,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在该钓竿中,除根上竿之外,位于最靠手边一侧的根部竿也采用了与根上竿同样的混合型竿体。在鱼挂在钓具上时,在与根上竿一起最良好地承载该负载的根部竿上也采用和根上竿同样的构造,由此可以防止竿体的折断或者破损。其他钓竿由1根竿体构成。该一根竿体至少在其轴方向上的竿根部一侧的1/2的范围内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第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2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沥青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3层与第1层同样地、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而且,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根上竿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其他钓竿由中空竿体、与前述中空竿体的尖端一侧连结的实心竿体构成。该中空竿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第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2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沥青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3层与前述第1层同样地、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而且,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中空竿体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又,形成第1层及第3层的PAN类预浸渍物的在其轴方向上取向的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竿,至少具有:位于最靠近手边一侧的根部竿、与前述根部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根上竿、与前述根上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竿体,并将这些多个竿体连结而成,前述根上竿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前述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前述第 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2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沥青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3层与前述第1层同样地、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前述根上竿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2-5-1 130113/20021.一种钓竿,至少具有位于最靠近手边一侧的根部竿、与前述根部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根上竿、与前述根上竿的尖端一侧连结的竿体,并将这些多个竿体连结而成,前述根上竿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前述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前述第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2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沥青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沥青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3层与前述第1层同样地、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前述根上竿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除前述根上竿之外,前述根部竿也具有上述第1层~第3层,碳纤维的重量比设定为,前述根上竿的沥青类预浸渍物的含量不超过PAN类预浸渍物的含量。3.一种钓竿,由1根竿体构成,前述竿体至少在其轴方向上的竿根部一侧的1/2的范围内具有位于内周面一侧的第1层、层叠在第1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2层、层叠在第2层的外周面一侧的第3层,其中,所述第1层由在轴方向上并丝PAN类碳纤维并浸渍了合成树脂的PAN类预浸渍物构成,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笃川岛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