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2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钓竿,其能使钓竿主体相对于把手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可靠的固定。该钓竿(10)具有钓竿主体(11)和把手(12),两者可相互拆卸。钓竿主体(11)和把手(12)经由定位机构(13)相连接。定位机构(13)以钓竿主体(11)朝向规定的方向地相对于把手(12)进行定位。定位机构(13)具有设在把手侧的套筒(31)和设在钓竿主体(11)侧的间套(32)。间套(32)固定于钓竿主体(11),并相对于套筒(31)以规定的朝向嵌入其中。间套(32)具有卡合突片(42),套筒(31)具有卡合槽(39)。卡合突片(42)和卡合槽(39)之间构成键和键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钓竿的构造,更详细地讲是涉及把手和钓竿主体能分离地相连接的钓竿的构造。
技术介绍
图5是现有一般的钓竿的正视图。该钓竿1具有把手2和支持于把手2上的钓竿主体3,它们如同图所示的那样能相互分离。在把手2上设有装有钓鱼用卷线器的卷线器座部4,在钓竿主体3上并排设有多个沿钓竿主体3对从钓鱼用卷线器甩出的钓线进行导向的钓线导向部件5(例如参照株式会社シマノ2003 Fishing Tackle Catalogue第121页~第124页)。在实际钓鱼过程中,通过钓竿主体3的基端部6插入把手2的前端部,将钓竿1组装起来。并且,通过把手2和钓竿主体的分离,渔钓者容易进行钓竿1的搬送和保管。由于上述钓线导向部件5对从安装于把手2的卷线器甩出的钓线进行导向的部件,在钓竿主体3安装于把手2时,钓竿主体3需要正确配置,以使钓线导向部5朝向规定的方向(即朝向设有卷线器座部4的一侧)。也就是说,钓竿主体3必须相对于把手2进行正确的定位。现有技术中,由于钓竿主体3相对于把手2的定位是靠渔钓者的目视而进行的,所以存在难以对钓竿主体3正确定位的问题。另外,钓竿主体3仅仅通过嵌入把手2而被固定,由此,在实际钓鱼过程中还会出现钓竿主体3相对于把手2的位置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钓竿主体相对于把手的正确定位和可靠固定的钓竿。(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钓竿,其特征在于,具有设有钓线导向部件的钓竿主体、沿轴向穿入钓竿主体并对其进行支持的筒状把手以及介于钓竿主体和把手之间并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任意一方上的套筒和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另一方上且与套筒相嵌合的间套。根据这样的构成,在钓竿主体和把手之间设置有套筒和以定位状态嵌合于该套筒的间套。由于钓竿主体和把手中的任意一方与套筒和间套中的任意一方连接,而钓竿主体或把手中的另一方的与套筒和间套中的另一方连接,由此,钓竿主体以定位状态固定于把手。(2)上述套筒具有形成为能使上述钓竿主体穿入其中的筒状且能以定位状态安装于上述把手的前端部的套筒主体和设在上述套筒主体的规定位置上的卡合部,上述间套具有形成为能将上述钓竿主体插入其中且与上述钓竿主体嵌合的筒状的间套主体和设在上述间套主体且以定位状态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在这种情况下,套筒主体和间套主体中的任意一方设在钓竿主体上,而另一方设在把手上。于是,通过设在套筒主体上的卡合部于与在间套主体上的被卡合部配合,套筒主体和间套主体被定位。即,钓竿主体相对于把手被定位。由于通过上述套筒主体和把手主体主体之间的嵌合构成上述定位机构,可使把手和钓竿主体由分别独立的部件构成。由此,即使对于钓竿主体和把手没有设计成一体的情况,定位机构也能通过所谓的后安装操作而组装至钓竿。由此,通过设置该定位机构,具有不降低钓竿主体和把手的设计自由度的优点。(3)上述把手的前端部具有沿轴向形成的定位槽,上述套筒主体形成有沿轴向延伸设置且嵌合于上述定位槽中的定位片,并且具有构成上述卡合部的卡合槽,上述间套主体的被卡合部由沿轴向延伸设置且嵌合于上述卡合槽中的卡合突片构成。在该构成中,通过设在把手侧的定位槽与设在套筒主体侧的定位片相嵌合,套筒相对于把手定位。另外,通过设在套筒主体上的卡合槽与设在间套主体上的卡合突片相嵌合,使间套相对于套筒定位。由此,钓竿主体被相对于把手定位。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钓竿主体能以相对于把手被定位的状态被固定,由此,例如即使在为了进行把手和钓竿主体的维护而将两者分离的情况下,两者也能再次以被相互定位的状态被组装起来。而且,由于通过定位机构将钓竿主体和把手定位,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的靠钓鱼者目视而进行两者的定位的情况相比,操作简单且定位正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正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要部放大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定位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现有一般的竿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对应的附图,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正视图。该钓竿10为钓鲈鱼用的单体型钓竿,具有钓竿主体11和支持其后端部的把手12。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钓竿主体11相对于把手12拆卸自如,在钓竿主体11安装于把手12时,通过后述的定位机构13,钓竿主体11能简单且正确地定位、固定于把手12上。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要部放大透视图,表示把手12和钓竿主体11的连接部分。钓竿主体11由单一的棒状部件构成。钓竿主体11的后端部14沿轴向穿入把手12的内部,由此,钓竿主体11由把手12悬臂状地支持着。在本实施方式中,钓竿主体11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通过连接多个部件而构成钓竿主体11。钓竿主体11是用已知的例如将碳纤维强化树脂(预浸渍片材)裁断成规定的形状,通过将其卷成筒状而构成圆筒状的部件。另外,如图1所示,在钓竿主体11上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钓线导向部件15~22。把手12具有卷线器部23。卷线器部23夹持卷线器的腿部,将该卷线器固定于把手12。上述钓线导向部件15~22配置于设有该卷线器部23的一侧。由此,钓竿10为安装有替续式卷线器的类型,在把手12上形成有用于渔钓者的手指扣的扳机24。如图2所示,在卷线器部23上形成有载置有卷线器的腿部的载置面25。于是,在该载置面25的一方侧上设有插入保持上述腿部的一方的固定挡板26,另外,在载置面25的另一方侧设有插入保持上述腿部的另一方的移动挡板27。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线器部23具有壳体28,移动挡板27配置于该壳体28的内部。移动挡板27与配置于壳体28的前方的操作螺母29相螺纹配合,通过使该操作螺母29旋转,移动挡板27滑动而接近或离开固定挡板26。由于这种固定挡板26的滑动机构是现有技术,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该操作螺母29通过固定螺母30安装于壳体28侧。图3是上述定位机构13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钓竿10的要部放大剖视图,表示上述定位机构13的构造。该定位机构13具有嵌入把手12侧的套筒31、嵌入套筒31中的间套32、将套筒31和间套32固定于把手12侧的锁止部件33。把手12形成为使钓竿主体11插入其中的筒状,其前端部34形成为圆筒状。在该前端部34地外周面上形成外螺纹36。上述固定螺母30螺纹配合于该外螺纹36。该前端部34也可以构成成为上述卷线器座部23的骨架的芯部件的一部分。即,也可以是,将钓竿主体11插入其中的芯部件配置于上述壳体28的内部,在该芯部件上设有上述移动板26和操作螺母29,通过该芯部件的前端部形成圆筒部,构成上述前端部34。在该前端部34上设有一对定位槽35。这些定位槽35相对地配置于前端部34的周围上,并分别向轴向后方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一对定位槽35,但也可以仅仅设置单一的卡合槽,而且也可以设置多个。套筒31具有形成为筒状的套筒主体37。在该套筒主体37上插入有上述间套32和钓竿主体11。在套筒主体37上形成一对定位片38。套筒主体37和定位片38例如由树脂或金属等一体地形成。这些定位片38向轴向后方突出地形成。定位片38的外形形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竿,具有设有钓线导向部件的钓竿主体、沿轴向穿入钓竿主体并对其进行支持的筒状把手以及介于钓竿主体和把手之间并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任意一方上的套筒和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另一方上且与套筒相嵌合的间套。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27 018374/20041.一种钓竿,具有设有钓线导向部件的钓竿主体、沿轴向穿入钓竿主体并对其进行支持的筒状把手以及介于钓竿主体和把手之间并对二者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任意一方上的套筒和设在把手侧和钓竿主体侧中的另一方上且与套筒相嵌合的间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上述套筒具有形成为能将上述钓竿主体穿入其中的筒状且能以定位状态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山有希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