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177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它包括机器人单体和行走机构,若干个机器人单体以及若干个行走机构依次交替串连组合形成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的两端均为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可以实现机器人在空间三维形状变化的管道内的运动,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选定机器人单体的具体使用数量并且在行走机构的辅助配合下进行灵活重构,提高能源使用率与管道通行能力,有效降低成本,机器人单体的第一端能够柔性转动关节带动与其相连接的行走机构相对转动以主动调节相邻的两个机器人单体之间的关节夹角,从而适应行走过程中管径和环境的变化,应用于各类管道的检测和疏通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管道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大多数基础设施中,炼油厂、化工厂、发电厂、天然气运输等等。某天然气集团供气管网总长度超过11万公里,其中钢管全长2.8万公里。检查这些管道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故障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事故,甚至危机作业人员的生命。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自主管道机器人已经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探测复杂的管道环境,执行检查,并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进行维护作业。

2、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在技术前沿探索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攻克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能源供给瓶颈、管内灵活运动问题及复杂管道适应性难题等。就能源供给而言,当前技术路径分为有线拖揽与无线两大阵营,有线方式虽然稳定,但是随着机器人深入管道,线缆与管壁之间的摩擦显著增加,限制了作业范围,无线方式则受限于电池技术,电池容量有限,工作时间稍显不足。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复杂三维空间管道,如垂直管道、t型管道、水平或竖直弯管等,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机器人与管壁之间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单体(1)和行走机构(2),若干个机器人单体(1)以及若干个所述行走机构(2)依次交替串连组合形成所述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所述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的两端均为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机器人单体(1)的第一端能够柔性转动关节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行走机构(2)相对转动以主动调节相邻的两个所述机器人单体(1)之间的关节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单体(1)包括第一底座(11)、静惰轮(12)、同步轮驱动模块(13)、柔性力传感器(14)和辅助连接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单体(1)和行走机构(2),若干个机器人单体(1)以及若干个所述行走机构(2)依次交替串连组合形成所述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所述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的两端均为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机器人单体(1)的第一端能够柔性转动关节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行走机构(2)相对转动以主动调节相邻的两个所述机器人单体(1)之间的关节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单体(1)包括第一底座(11)、静惰轮(12)、同步轮驱动模块(13)、柔性力传感器(14)和辅助连接单元(15),所述静惰轮(1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并且形成所述机器人单体(1)的第一端,所述静惰轮(12)与所述行走机构(2)相连接,所述同步轮驱动模块(13)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并且与所述静惰轮(12)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静惰轮(12)转动,所述柔性力传感器(14)连接在所述同步轮驱动模块(13)上,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1)相连接并且形成所述机器人单体(1)的第二端,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5)的另一端能够与另一个所述行走机构(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单元(15)包括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器人单体(1)以及所述行走机构(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驱动模块(13)包括驱动舵机(131)、驱动轮(132)、f型结构(133)、第一张紧惰轮(134)、第二张紧惰轮(135)和同步带,所述驱动舵机(131)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1)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驱动轮(132)驱动连接,两个所述f型结构(133)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每个所述f型结构(133)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张紧惰轮(134)和一个所述柔性力传感器(14),两个所述第二张紧惰轮(135)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张紧惰轮(134)与所述静惰轮(12)之间,所述驱动舵机(131)、所述驱动轮(132)、所述第一张紧惰轮(134)、所述第二张紧惰轮(135)和所述静惰轮(12)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共同与所述同步带形成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柔性主动转动关节的模块化变结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单体(1)还包括张紧力调节模块(16),所述张紧力调节模块(16)连接在所述同步轮驱动模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鑫贾乐万文静卜柳傲李稷藩马靖宇曾松苗忆南周以端易智恒臧泰航王兴坚王少萍李晓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