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及其的构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123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及其的构建方法。该装置包括两个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微流控芯片单元和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其中,两个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粘贴于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的相对两侧,微流控芯片单元设于两个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之间,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采用生物墨水三维打印而成且位于微流控芯片单元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满足工程对重复性、稳定性的要求,而且具有生物自由性、随机性的特点,能推动生物三维打印在合成生物智能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智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及其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体外生物神经系统构建与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运用这些技术,使体外神经系统具有执行目标导向行为能力,显示出“智能”的功能,被称为“合成生物智能”(synthetic biological intelligence,sbi)。合成生物智能不同于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因为它的对象不是整个生物体,而是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制备仿生材料,结合生物的神经细胞,共同组成复杂的神经组织。合成生物智能基于以下三大关键技术:现代干细胞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方法;能与生物组织交互的硬件和软件;计算神经生物学理论。

2、构建可控的、具有智能的体外仿生模型对脑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合成生物智能构建在结构上“形似”天然神经组织,在功能上“神似”天然组织,可以作为智能工作机制和智能相关疾病等领域的研究模型。人脑的研究缺乏有效的研究模型是神经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3、传统的动物模型能提供最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微流控芯片单元和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其中,两个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粘贴于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的相对两侧,所述微流控芯片单元设于两个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之间,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采用生物墨水三维打印而成且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单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包括第一基底、微电极、电极引线、绝缘层和参比电极;所述微电极阵列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上并与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直接接触,所述电极引线分布在所述第一基底的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微流控芯片单元和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其中,两个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粘贴于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的相对两侧,所述微流控芯片单元设于两个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之间,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采用生物墨水三维打印而成且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单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单元包括第一基底、微电极、电极引线、绝缘层和参比电极;所述微电极阵列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上并与所述生物三维打印神经组织单元直接接触,所述电极引线分布在所述第一基底的另一侧上且与所述微电极对应相连,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电极引线,所述参比电极分布于所述第一基底的四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为圆形或正方形,所述微电极的半径或边长为10~30μm,间距为0.2~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生物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具有微流道,所述电极引线位于所述微流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骆骁宋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