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组分胶混合和施胶的器具,特别适用于断续少量用胶的场合。
技术介绍
1、工业上快干ab胶多用于点胶作业,由点胶机或胶枪通过静态混合管完成,静态混合管由正反螺旋结构和管套组成,对于粘度较大、流动较缓的双组分胶液通常需要12~15节以至更长的正反螺旋结构和管套,由于静态混合管内设置有密集的用于分切混合胶液的螺旋通道,管腔狭窄、盘曲,表面积大,对于间歇式出胶,非常容易引起固化物的富集,影响出胶流量和混合效果,极易造成堵塞,特别是间歇性少量频繁施用反应快的双组分胶液。静态混合管频繁堵塞撤换严重影响流水线施胶作业,费工费时费材料,增加成本。而频繁更换静态混合管不仅影响工效、浪费胶料,换管成本也难以承受,还影响环保。而常规的动态搅拌器是以电机带动搅拌桨在指头大小的混合皿中实现胶料混合的,同样的原因搅拌桨和混合皿会随着使用时间和频次的递增不断粘附和沉积一些开始固化的残胶继而造成堵塞。另外搅拌器在混合容器中的存在影响胶的使用,常规升降式搅拌器结构复杂成本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工厂的流水作业.影响新型环保快干ab胶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09719002b一种适应快节奏流水作业的双组份快干胶间歇式施胶装置,提供了一种在两单组份流向混合器的管道之间设置一由搅拌杆和可以翻转的阔口胶咀构成的搅拌器,由于阔口胶咀上大下小的锥度设计,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于流动性较好粘度不大的双组分胶,能大大延长搅拌混合器的使用时间,但对于粘度较大流动性不好或黏附性较大的胶,尤其是同时反应快的胶,也会不断在阔口胶咀形成附着层,影响胶液的
2、另外现有技术中虽有利用聚四氟乙烯及其涂层的低表面能特点制作容器减少胶料附着或使固化的胶料易于去除的方案,但专利技术人反复试验表明,尽管固化后的胶粘剂很容易从聚四氟乙烯表面剥脱,但是胶液尤其是双组分混合后的胶粘剂依然会附着在聚四氟乙烯表面,粘度较大时更加严重,而快干胶固化后剥脱混合在胶液中会影响胶料的粘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反应较快的双组分胶液断断续续少量取胶、混合和排胶的注射型混胶施胶器,能有效防止胶液固化堵塞,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 一种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 包括混合容器、搅拌器和与混合容器配合的进胶口,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容器为开口朝上、内径一致并带有活塞的筒状体,所述带有活塞的筒状体可与进胶口和搅拌器活动配合,所述进胶口和搅拌器设置在位于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上方,所述进胶口可通过管道与按配比输出双组分胶液的装置连接。
4、一种可翻转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内径均一的筒状体的上端口为出胶口,其内部设密切配合的活塞及其推杆,搅拌杆底部或搅拌桨叶位于接近活塞上端位置,筒状体上设有与支撑体中套孔配合的翻转轴,上方有可容纳搅拌杆和/或桨叶且不干涉筒状体排胶翻转的空间,所述空间上固设的支撑面板与筒状体排胶翻转方向相对的一限位体形成定位台,定位台上设穿过支撑面板可将双组分胶液或清洗剂通过上端口流入筒状体的进胶部和/或冲洗器接口,搅拌杆自如地穿过支撑面板直接或间接与升降机构和电机连接。
5、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搅拌器的传动机构是固设在混合容器之上的支撑架上的电机,它的轴向与搅拌杆垂直。
6、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电机或支撑架为升降机构。
7、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机构设置在电机及支撑架下方,可承载和/或固定带有活塞的筒状体。
8、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可固定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结构是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可控活动抱夹。
9、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承载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结构是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触发开关。
10、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和/或可控活动抱夹为气动升降机构和/或可控活动抱夹。
11、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电机和/或按配比输出双组分胶液的装置由踏板控制。
12、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端面为平面。
13、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端面为聚四氟乙烯或其涂层。
14、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为气动活塞或活塞由气动机构推动。所述进胶部带进胶阀。在进胶阀后靠近筒状体一侧设冲洗器接口和/或冲洗器阀。所述进胶阀为同时开关的双组分的双控阀。外筒上方的中间固设与上端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螺旋套。螺旋套下端通过下方设限位转动防脱结构和与螺旋套螺纹匹合的螺纹的连接器与上端有拔插头的搅拌杆活动连接或直接通过下端有内收的限位台的螺旋套与搅拌杆上端的拔插头活动连接。拔插头在电机正转时保持在低位带动搅拌杆和桨叶转动,电机带动螺旋套反转时,拔插头通过连接器内螺纹引导或直接在螺距较大的上端设防拧死结构的螺纹槽中快速上升从而带动搅拌杆上升。筒状体上方可容纳搅拌杆和/或桨叶且不干涉筒状体排胶翻转的空间处于密闭状态。自动排胶可由活塞推杆与一个同整个联动机构匹合的偏转限位的曲柄机构完成。筒状体、活塞、搅拌杆和桨叶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或涂层。至少活塞端面和\或桨叶用聚四氟乙烯涂层。搅拌杆通过从动轮与电机相连。在台面中心上方的限定在升降轨上的电机上设吊耳,在中心上方和后方各装一个定滑轮,钢丝或绳线连接筒状体线耳和吊耳,并绕在两个定滑轮上。
15、本技术由于采用由外筒和活塞构成的柱塞式结构能够干净排胶,由于搅拌杆和活塞端面采用聚四氟乙烯或其涂层,减少了胶液附着量,也便于进一步去除。
16、试验发现夹在两聚四氟乙烯或有其涂层的表面间的胶液可以被干净挤出,而普通材料两表面间往往还保留有一或薄或厚的胶层。本专利技术在外筒前部以及相应的活塞前部为都为曲面或锥形时,它们的这段接触面都为聚四氟乙烯或有其涂层,从而排胶接近底部时挤压了可以将胶料干净排除。而搅拌杆、桨叶以及堵头附着的少量胶液可在与活塞反向运行时被纵向通孔、槽口或开口口沿边棱刮进胶液中。
17、本技术由于采用广口的筒状体并内设活塞可干净排除混合均匀的胶液,由于采用可进出筒状体的搅拌器搅拌,又设置了可与配胶机连接的枪头或进胶嘴避免了静态混合管和常规混合装置使用快干双组分特别是断续使用极易造成堵塞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
18、搅拌杆和/或桨叶和活塞或活塞端面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或涂层,还可在搅拌器进入筒状体后开始搅拌并按设定的配比进胶,搅拌器还可在离开胶液尚在筒状体之际保持惯性可清除桨叶和搅拌器其它沾胶部位的残胶,并可在排胶时干净排除,而且搅拌杆可拆卸更换,必要时还可配备清洗器,可有效避免残胶积累,大大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方便、快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 包括混合容器、搅拌器和与混合容器配合的进胶口,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容器为开口朝上、内径一致并带有活塞的筒状体,所述带有活塞的筒状体可与进胶口和搅拌器活动配合,所述进胶口和搅拌器设置在位于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上方,所述进胶口可通过管道与按配比输出双组分胶液的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搅拌器的传动机构是固设在混合容器之上的支撑架上的电机,它的轴向与搅拌杆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电机或支撑架为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机构设置在电机及支撑架下方,可承载和/或固定带有活塞的筒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可固定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结构是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可控活动抱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承载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结构是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触发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
8.根据权利要求1、2、5或6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电机和/或按配比输出双组分胶液的装置由踏板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端面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端面为聚四氟乙烯或其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 包括混合容器、搅拌器和与混合容器配合的进胶口,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容器为开口朝上、内径一致并带有活塞的筒状体,所述带有活塞的筒状体可与进胶口和搅拌器活动配合,所述进胶口和搅拌器设置在位于带有活塞的筒状体的上方,所述进胶口可通过管道与按配比输出双组分胶液的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搅拌器的传动机构是固设在混合容器之上的支撑架上的电机,它的轴向与搅拌杆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电机或支撑架为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型混胶与施胶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机构设置在电机及支撑架下方,可承载和/或固定带有活塞的筒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剑,卢清友,黄义,卢思竹,李巧红,邱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津竹缘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