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759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翻盖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一本体、一装配于本体的外框、一视窗盖和一缓冲垫;该缓冲垫包括一缓冲面,该缓冲垫卡持于该本体与该外框上,该视窗盖装配该外框上并将该缓冲垫固定,该缓冲面凸出于该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 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翻盖式电子装置,如翻盖式电话一般包括一机体、一盖体及一铰链装置。所述盖体 与本体通过该铰链装置可旋转地装设于一起。翻盖式电话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打开及闭 合,开启盖体时,盖体会与机体连接处相摩擦或碰撞,容易导致盖体与本体连接处的磨损而 影响手机的外观,开启盖体时产生的冲击力也容易使移动电话内的精密件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防磨防震的翻盖式电子装置。一种翻盖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一本体、一装配于本体的外框、一 视窗盖和一缓冲垫;该缓冲垫包括一缓冲面,该缓冲垫卡持于该本体与该外框上,该视窗盖 装配该外框上并将该缓冲垫固定,该缓冲面凸出于该本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翻盖式电子装置通过该本体与该视窗盖将该缓冲垫夹持, 缓冲面露出该本体从而对翻盖式电子装置起到防磨防震的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翻盖式电子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盖体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述盖体的另一角度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述盖体的另一角度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所述盖体的另一角度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所述盖体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翻盖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盖体。该盖体包 括一本体10、一缓冲垫20、一外框30及一视窗盖40 (参阅图4)。所述本体10大致呈长方 体,其包括一承载面11、一铰接端12、一第一安装部13和一第一卡持部14。所述承载面11 用于装设盖体内的电子元件。所述铰接端12凸设有一大致中空圆柱体状的铰接部121,该 铰接部121用于装设翻盖式电子装置的机体的铰接轴(图未示)。该铰接端12与承载面11相对的表面边缘处凸设一长条形凸肋122。该凸肋122 与该铰接部121相背而设。该第一安装部13设于该凸肋122上,其包括二第一楔块131和 二卡钩132。该二第一楔块131和二卡钩132均凸设于该凸肋122远离本体10的一表面 上,且其该交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持部14为二开口通槽,其开设于该凸肋122两端上 并贯通该凸肋122。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缓冲垫20由橡胶材质制成的大致为一长方形的条状,其包括缓冲面201、与该缓冲面201相对的内表面202、一第一卡合部21和一第二卡合部22。该 内表面202相对的两端略凸出。该第一卡合部21为二大致呈“T”形的块体,其凸设于该内 表面202相对的两端。该第一卡合部21包括一连接臂211和一卡持端212。该卡持端212 与该内表面202相对设置,该连接臂211连接该卡持端212与该内表面202。该第一卡合部 21的该连接臂211装设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4内,该卡持端212抵持于该凸肋1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部22包括三个第一卡持体221、二第二楔块222和四 个第二卡持体223。该三个第一卡持体221与该二第二楔块222交替间隔凸设于该内表面 202,其靠近内表面202的一侧边设置。该第一卡持体221与该第一卡合部21形状相同。该 四个第二卡持体223凸设于该内表面202,其靠近内表面202的另一侧边设置。该四个第 二卡持体223相对于该三个第一卡持体221与该二第二楔块222交错设置。该第二卡持体 223包括一连接端2231和一卡持块2232。该连接端2231大致为“L”形板,其由该内表面 202延伸形成。该卡持块2232为一矩形块,其凸设于该连接端2231上并与该内表面202相 对设置。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外框30装配于该本体10上,其包括二相对的框架301、连接 二框架301端部的安装端302、一第二安装部31 (参阅图5)和第二卡持部32。该框架301 设有一外框面3011和一内框面3012。所述内框面3012与该本体10设有承载面11相反的一面轮廓相吻合。该安装端302为一棱柱体,其设有一正面303、一端面304、一与正面303相对的凸 面305和背面306。该正面303与该外框面3011位于同一方向。该该背面306与该正面 303相背而设。该正面303、端面304、凸面305和背面306顺次连接。该正面303上间隔凹 设有二容置槽3031。请一并参阅图5,该第二安装部31与该第一安装部13装配,用以将该外框30装配 于该本体10上。该第二安装部31包括二第一楔形槽311和二卡槽312。该二第一楔形槽 311凹设于该背面306上,该二第一楔形槽311与第一安装部13的第一楔块131相配合。 该二卡槽312设于该连接端303的凸面305上,二卡槽312与第一安装部13的卡钩132相卡合。该第二卡持部32包括三第一卡持槽321、二第二楔形槽322和四第二卡持槽323。 该三第一卡持槽321间隔凹设于该安装端302的正面303上,并贯通该端面304。该第一卡 持槽321形状与该第一卡持体221形状相吻合。该二第二楔形槽322设于该端面304上, 用以与该第二楔块222配合。该第二卡持槽323凹设于该凸面305与该背面306上,该第 二卡持体223卡于该第二卡持槽323内。请参阅图4,该视窗盖40可装设于该外框30的二框架301之间。该视窗盖40为 一长方形板,其包括一配合面401。该配合面401与该外框30的正面303的二容置槽3031 相对的位置设有二凸块402。通过超音波热熔该凸块402与容置槽3031内,以将该视窗盖 40固定于该外框30上。请参阅图6,组装时,首先,将该缓冲垫20组装到该外框30上,先从该外框30的安 装端302的背面306将该缓冲垫20的第二卡持体223卡于该外框30的第二卡持槽323内, 同时,从正面303将缓冲垫20的第一卡持体221卡于该第一卡持槽321内,第二楔块222抵持于第二楔形槽322内,该缓冲垫20装于该外框30上。此时,该第一卡合部21容置于 安装端302两端的框架301的内框面3012上,该缓冲面201露于该外框30端部。请复参图1,将该本体10装配于该外框30上,该本体10的凸肋122上二第一楔块 131和二卡钩132分别装配于该框体10的第一楔形槽311和二卡槽312内。该缓冲垫20 的第一卡合部21的连接臂211容置于该第一卡持部14内,该卡持端212卡于该凸肋122 上。最后将该视窗盖40盖于该外框30上并通过超音波热熔固定,该视窗盖40将该缓 冲垫20第一卡持体221紧紧压合在该外框30上。此时,该本体10与该视窗盖40将该外 框30夹于之间,并且将该缓冲垫20固定。该缓冲垫20略高出该本体的铰接端12。当使用者相对于翻盖式电子装置机体(图未示)打开盖体时,该机体便与该缓冲 垫20的缓冲面201相接触,防止机体与盖体的摩擦和减小冲击。所述翻盖式电子装置的盖体设有一本体10、一装配于本体10的外框30、一固定于 该外框30上的视窗盖40和一缓冲垫20 ;该缓冲垫20的第一卡合部与本体的第一卡持部 14配合,该缓冲垫20的第一卡持体21和第二卡持体22分别与该外框30的第一卡持槽321 和第二卡持槽323卡持,从而将该缓冲垫20卡持于该外框30上,通过该本体10与该视窗 盖40将该缓冲垫20夹紧。对翻盖式电子装置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盖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一本体、一装配于本体的外框和一视窗盖;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缓冲垫,该缓冲垫包括一缓冲面,该缓冲垫卡持于该本体与该外框上,该视窗盖装配该外框上并将该缓冲垫固定,该缓冲面凸出于该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翻盖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一本体、一装配于本体的外框和一视窗盖;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缓冲垫,该缓冲垫包括一缓冲面,该缓冲垫卡持于该本体与该外框上,该视窗盖装配该外框上并将该缓冲垫固定,该缓冲面凸出于该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由橡胶材质制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垫还包括一与该缓冲面 相对设置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与该本体卡合。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垫还包括相对设置于该 内表面上的第一卡持体与第二卡持体,该第一卡持体和第二卡持体均卡持于该外框上并将 该外框夹持于其间,该视窗盖固定该外框上并将该第一卡持体固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包括一连接臂和 设于该连接臂端部的卡持端;该本体还包括一凸肋和第一卡持部,该第一卡持部设于并贯 穿该凸肋,该连接臂容置于该第一卡持部内,卡持端抵持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志斌胡家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