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481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包括: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读取反演所需的文件;通过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进行时移反演,计算得到具有异常形态的时移电阻率模型和时移极化率模型;计算时移电阻率模型和时移极化率模型之间的交叉梯度项;再计算得到带有交叉梯度约束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反演结果;多次计算交叉梯度项并交替反演迭代,更新电阻率模型和极化率模型,直至达到迭代终止条件;计算时移电阻率和时移极化率反演结果的交叉梯度均值、反演结果与真实模型的差值及相邻时刻的模型差值,以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合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具体涉及一种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


技术介绍

1、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是电法勘探的两种分支方法,两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解决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问题。在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海水入侵、地质灾害等问题时,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即针对地下同一区域进行多次观测。监测数据除三维空间维度外还包含时间维度,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的时移电阻率法反演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反演,时移反演可以保证不同时刻反演结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在处理监测数据时优于传统方法,特别是在消除背景噪声干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传统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反演的目标函数分别为:

3、

4、可以看出,目标函数包含数据项φd和模型项φm两部分,其中数据项φd用于计算观测数据与反演结果响应数据的差异,模型项φm用于计算模型光滑度,和为模型项的权重因子,用于调节数据项和模型项在目标函数中的比重。

5、以往的反演方法中,都是先反演电阻率再反演极化率,即先最小化公式(01),再最小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数据中包含所有测点对应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的坐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和电流的信息;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数据转换、剔除畸变点和调整数据格式;所述数据转换是通过观测的电场计算得到用于反演的原始数据即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所述剔除畸变点是对观测数据的畸变点进行剔除,剔除之后再利用插值法对缺失的数据点进行填充;所述调整数据格式包括将数据调整为固定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数据中包含所有测点对应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的坐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和电流的信息;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数据转换、剔除畸变点和调整数据格式;所述数据转换是通过观测的电场计算得到用于反演的原始数据即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所述剔除畸变点是对观测数据的畸变点进行剔除,剔除之后再利用插值法对缺失的数据点进行填充;所述调整数据格式包括将数据调整为固定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反演所需的文件包括预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参数数据和初始模型;所述参数数据主要是模型项和时移项的权重因子;所述初始模型包括初始时移电阻率模型和初始时移极化率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法四维联合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时移电阻率法和时移激发极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朋谭捍东张远银白忠凯辛云路文磊刘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