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152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包括托辊和支架,托辊两端的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托辊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承托工件的托辊可始终对工件提供一个向上的托举力,从而减小操作机的负荷,扩大操作机可夹持工件的重量和长度范围;同时,托辊的转动为工件的螺旋进给提供导向,使工件进给更加稳定,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托辊的转轴设在横梁的凹槽内,使托辊不易脱离横梁,定位可靠,安全系数高。碟簧组位于横梁下方,用于补偿锻造时工件在重直方向的浮动,可通过调整碟簧组刚度及缓冲行程,即调整叠簧组的叠簧片数和组合方式,来改变操作机可夹持的工件尺寸、重量范围,适应性较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锻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以下简称操作机)用于夹持高温工件,在自由 锻造压机(以下简称压机)上进行锻造,操作机夹持工件作轴向螺旋进给的同时还随压机 锻造节拍作上下浮动。通常情况下,操作机只在自由锻造压机的一侧配置。操作机的性能主要由以下两个指标衡量一是额定夹持力矩,这一能力限定夹持 工件的重量和工件的最终长度;二是额定提升能力,这一能力限定夹持工件的重量。在锻造 过程中,随着工件不断被拨长,需要操作机提供的夹持力矩会随之增大。因此,即便工件重 量不超过操作机额定提升能力,但工件倾覆力矩可能超出操作机的额定夹持力矩。这样会 影响操作机和压机性能的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浪费。传统的解决方案为配置夹持力更大的操作机或者在压机两侧各配置一台操作 机。上述两种方案存在如下缺陷设备投资大,成本过高,产品的交货周期较长,难以满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锻造操作机用工件 支撑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包 括托辊和支架,托辊两端的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操作机用工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辊和支架,托辊两端的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宇李荣昌马金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