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志江专利>正文

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92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上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1),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内的底部一边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口(5),在蟑螂进入口(5)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6),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卡有诱饵罩杯(4),诱饵罩杯(4)上开有许多通气孔,蟑螂通过进入口爬入时,活动卡片门(6)自动复位封闭蟑螂进入口,使蟑螂只能进不能出,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底部开有若干通气孔(3),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7)。(*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四害用具,特别是一种可放在居室中的自动循环引诱捕蟑品.O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除四害杀灭家中蟑螂以放药诱杀为主,均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捕杀、放药诱杀害虫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弊病,本技术提 供一种结构简便,当人们需要诱杀一些有一定危险的有害害虫时,可放在居室内有蟑螂的 地面上,能安全的引诱灭杀的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的上 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内的底部一边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 口,在蟑螂进入口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卡有诱饵罩杯,诱饵罩杯上 开有许多通气孔,蟑螂通过进入口爬入时,活动卡片门自动复位封闭蟑螂进入口,使蟑螂只 能进不能出,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的底部开有若干通气孔,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采用上述结构后,在需诱杀房屋内蟑螂时,只需在盒内诱饵罩杯中,放入害虫喜欢 的食物,并盖上顶盖,将其放在害虫常出现的地方,害虫顺着气味爬入蟑螂进入口内,活动 卡片门自动复位关闭,只能进出不来直至饿死,从而减少因人工投毒药小孩误吃等不安全 的因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干净、安全、无毒除害效 果好等特点,能从心理上消除使用者的各种顾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顶盖,2、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3、通气孔,4、诱饵罩杯,5、蟑螂进入口,6、 活动卡片门,7、盒脚。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技术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在自动循环 引诱捕蟑盒2的上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1,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内的底部一边 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口 5,在蟑螂进入口 5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6,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 卡有诱饵罩杯4,诱饵罩杯4上开有许多通气孔,蟑螂通过进入口爬入时,活动卡片门6自动 复位封闭蟑螂进入口,使蟑螂只能进不能出,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底部开有若干通 气孔3,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7。权利要求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包括盒子,其特征是所述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上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1),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内的底部一边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口(5),在蟑螂进入口(5)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6),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卡有诱饵罩杯(4),诱饵罩杯(4)上开有许多通气孔,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底部开有若干通气孔(3),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上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1),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内的底部一边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口(5),在蟑螂进入口(5)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6),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卡有诱饵罩杯(4),诱饵罩杯(4)上开有许多通气孔,蟑螂通过进入口爬入时,活动卡片门(6)自动复位封闭蟑螂进入口,使蟑螂只能进不能出,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底部开有若干通气孔(3),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7)。文档编号A01M1/02GK201640242SQ2009202946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吴志江 申请人:吴志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包括盒子,其特征是:所述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上部设有可开合的顶盖(1),在顶盖下方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内的底部一边上开有一个蟑螂进入口(5),在蟑螂进入口(5)内上方设有活动卡片门(6),在盒内的底部另一头卡有诱饵罩杯(4),诱饵罩杯(4)上开有许多通气孔,在自动循环引诱捕蟑盒(2)的底部开有若干通气孔(3),并在底部四角设有盒脚(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