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琳专利>正文

蚊虫诱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844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蚊虫诱杀装置,包含有瓶体I(1)、释放板(2)、杀垫(4)和瓶体II(5);在释放板(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21),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23)和通孔II(22),在释放板(2)中通孔I(23)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通孔II(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宫密式孔联接,杀垫(4)设置在释放板(2)的上侧面上,瓶体I(1)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23)联接,瓶体II(5)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22)联接。因此诱杀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蚊虫诱杀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于家庭的蚊虫诱杀装置。二
技术介绍
蚊虫本身携带细菌和病毒,会传染疾病,因此为了保持公共卫生,就需要对蚊虫进行扑杀,就需要蚊虫诱杀装置,使蚊虫诱杀装置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用品,而现有的蚊虫诱杀装置都是产生气味驱赶蚊虫,就是有吸引蚊虫而进行诱杀,但产生的气味与人体的气味区别大,诱杀效果不好。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蚊虫诱杀装置,诱杀效果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瓶体I、释放板、杀垫和瓶体II ;在释放板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在释放板中凹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和通孔II,在释放板中通孔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中通孔I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宫密式孔联接,杀垫设置在释放板的上侧面上,瓶体I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联接,瓶体II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联接。 在瓶体I装入氨基酸溶液,在瓶体II装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杀垫上喷上杀虫液,打开瓶体I和瓶体II,氨基酸液体进入到凹腔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凹腔中,带动氨基酸液体气味释放出,吸引蚊虫落入到杀垫上,从而被杀死;由于在释放板中设置有凹腔、通孔I和通孔II,使氨基酸液体气味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的混合,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因此诱杀效果更好。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释放板中通孔I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杀垫设置为棉垫。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封盖;在释放板中凹腔的上开口部位设置有与释放板固定联接的封盖,封盖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使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释放板的下侧面,加热装置设置为液体加热板。更利于气味的释放。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瓶体I1、释放板2、封盖3、杀垫4、瓶体II 5和加热装置6 ;在释放板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21,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23和通孔I1 22,在释放板2中通孔I 23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通孔II 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上开口部位设置有与释放板2固定联接的封盖3,封盖3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杀垫4设置在释放板2的上侧面上,加热装置6设置在释放板2的下侧面,瓶体I 1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 23联接,瓶体I1 5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 22联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6设置为液体加热板,杀垫4设置为棉垫。 在瓶体I l装入氨基酸溶液,在瓶体II 5装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杀垫4上喷上杀虫液,打开瓶体I l和瓶体II 5,氨基酸液体进入到凹腔21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凹腔21中,带动氨基酸液体气味释放出,吸引蚊虫落入到杀垫4上,从而被杀死。 在使用本实施时,由于设计了在释放板2中通孔II 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使二氧化碳气体释放速度减慢,提高了使用寿命。由于设计了杀垫4设置为棉垫。降低了使用成本。由于设计了还包含有封盖3;使凹腔21成为一个封闭的空腔,使氨基酸液体气味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的混合,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由于设计了还包含有加热装置6 ;使释放板2的温度保持与人体温度一样,更利于气味的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蚊虫诱杀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瓶体Ⅰ(1)、释放板(2)、杀垫(4)和瓶体Ⅱ(5);在释放板(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21),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Ⅰ(23)和通孔Ⅱ(22),在释放板(2)中通孔Ⅰ(23)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通孔Ⅱ(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宫密式孔联接,杀垫(4)设置在释放板(2)的上侧面上,瓶体Ⅰ(1)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Ⅰ(23)联接,瓶体Ⅱ(5)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Ⅱ(22)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蚊虫诱杀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瓶体I(1)、释放板(2)、杀垫(4)和瓶体II(5);在释放板(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21),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23)和通孔II(22),在释放板(2)中通孔I(23)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通孔II(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宫密式孔联接,杀垫(4)设置在释放板(2)的上侧面上,瓶体I(1)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23)联接,瓶体II(5)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22)联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诱杀装置;其特征是在释放板(2)中通孔II (22)设置为与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延娜
申请(专利权)人:张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