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黎和专利>正文

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734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0:19
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包括底盘、中心轴、固定毛刷、单向旋转格栅轮和顶盖,中心轴固定在顶盖的中心,单向旋转格栅轮设在中心轴上,固定毛刷一端固设在底盘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单向旋转格栅轮相切,顶盖设置在底盘上,底盘侧壁上开设有一进蟑口,还包括一触发装置、一停止装置和一出蟑口,触发装置触发单向旋转格栅轮单向旋转,停止装置将单向旋转格栅轮停止,出蟑口设置在单向旋转格栅轮停止处的底盘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绝对安全和环保,适用于各类环境场所,捕蟑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包括底盘、中心轴、固定毛刷、单向旋转格栅轮和顶盖,中心轴固定在顶盖的中心,单向旋转格栅轮设在中心轴上,固定毛刷一端固设在底盘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单向旋转格栅轮相切,顶盖设置在底盘上,底盘侧壁上开设有一进蟑口,还包括一触发装置、一停止装置和一出蟑口,触发装置触发单向旋转格栅轮单向旋转,停止装置将单向旋转格栅轮停止,出蟑口设置在单向旋转格栅轮停止处的底盘侧壁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绝对安全和环保,适用于各类环境场所,捕蟑效率高等优点。【专利说明】-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物捕捉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
技术介绍
: 蟑螂是一种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庞大,常出没在 人类生产生活场所,极大地困扰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是人类的一大害。所以,人类一直都 在努力地想将它消灭,灭蟑的方法也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化学药物 灭蟑、物理器械灭蟑还是生物生态灭蟑,都存在或效果差、效率低,或污染环境,或存在安全 隐患等诸多缺陷。尤其是"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极易产生抗性,化学药物难以杀灭控制它。 目前这种类蟑螂已在我国许多地区泛滥成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环保的 蟑害控制方法和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 低、安全和环保,捕蟑效率高且可连续捕蟑的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 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中心轴、固定毛刷、单向旋转格 栅轮和顶盖,所述中心轴固定在所述顶盖的中心,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套设在所述中心轴 上且只能在所述底盘内单向旋转,所述固定毛刷一端固设在所述底盘的内壁上,另一端与 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相切,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侧壁上开设有一进蟑口, 还包括一触发装置、一停止装置和一出蟑口,所述触发装置触发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单向 旋转,所述停止装置将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停止,所述出蟑口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 停止处的所述底盘侧壁上。 所述出蟑口处设有一轻质单向活动门,所述进蟑口设置在所述出蟑口的旁侧且位 于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旋转方向的来侧。 所述固定毛刷设置在所述进蟑口与所述出蟑口之间,所述固定毛刷能阻挡蟑螂通 过,且能让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顺利梳开通过。 所述触发装置为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红外 线发射管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且与所述红外线发射管对应的红外线接收管,所述停止装置 包括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上的磁铁和设置在所述出蟑口上且靠所述进蟑口这一端 的与所述磁铁感应配合的干簧管。 所述出蟑口处可拆卸地设有一透明的储蟑仓,所述储蟑仓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外壁 上,所述储蟑仓表面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底盘的底部也设有多个小孔。 所述储蟑仓表面设置的小孔和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的小孔直径为1. 5?2毫米。 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包括单向旋转轮和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轮上的格栅,所述固 定毛刷与所述单向旋转轮相切,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格栅上,所述格栅的长度、宽度、厚度 及间距既能封堵住所述出蟑口,不能让蟑螂通过,也不能碰触所述底盘,且能顺利梳开通过 所述固定毛刷。 还包括一电池盒和一电机,所述电池盒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单 向旋转格栅轮旋转。 所述顶盖为一敞口圆盘,倒扣在所述底盘上,且二者之间是通过卡扣实现连接的。 还包括一饵料盘,所述饵料盘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方,且二者之间是也是通过卡 扣实现连接的。 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具有绝对的安全性,不会伤害任何人畜和其它被误捕的动物。因此,它可 适用于各类不同的环境场所。 2、本专利技术无任何环境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捕蟑效率高,适用性广泛,生产和使用的成本极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单向旋转格栅轮处于停止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单向旋转格栅轮处于旋转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包括底盘1、中心轴 2、固定毛刷3、单向旋转格栅轮4和顶盖5,中心轴2固定在底盘1的中心,单向旋转格栅轮 4套设在中心轴2上且只能在底盘1内单向旋转,固定毛刷3 -端固设在底盘1的内壁上, 另一端与单向旋转格栅轮4相切,顶盖5设置在底盘1上,底盘1侧壁上开设有一进蟑口 6, 还包括一触发装置、一停止装置和一出蟑口 7,触发装置触发单向旋转格栅轮4单向旋转, 停止装置将单向旋转格栅轮4停止,出蟑口 7设置在单向旋转格栅轮4停止处的底盘1侧 壁上。 出蟑口 7处设有一轻质单向活动门17,该轻质单向活动门17能被蟑螂轻易推开顶 起。进蟑口 6设置在出蟑口 7的旁侧且位于单向旋转格栅轮4旋转方向的来侧。固定毛刷 3设置在进蟑口 6与出蟑口 7之间,固定毛刷3能阻止蟑螂通过,且能让单向旋转格栅轮4 顺利梳开通过。 触发装置为红外线传感器8,红外线传感器8包括设置在顶盖5上的红外线发射管 和设置在底盘1上且与红外线发射管对应的红外线接收管,停止装置包括设置在单向旋转 格栅轮4上的磁铁9和设置在出蟑口 7上且靠进蟑口 6这一端的与磁铁9感应配合的干簧 管10。 出蟑口 7处可拆卸地设有一透明的储蟑仓11,该储蟑仓11设置在底盘1的外壁 上,储蟑仓11表面设有多个小孔,底盘1的底部也设有多个小孔。储蟑仓11表面设置的小 孔和底盘1的底部设置的小孔直径为1. 5?2毫米。 单向旋转格栅轮4包括单向旋转轮12和设置在单向旋转轮12上的格栅13,固定 毛刷3与单向旋转轮12相切,保证捕捉的蟑螂不会逃走,只能被赶进储蟑仓11。磁铁9设 置在格栅13上,格栅13的长度、宽度、厚度及间距既能封堵住出蟑口 7,不能让蟑螂通过,也 不能碰触底盘1,且能顺利梳开通过固定毛刷3。 还包括一电池盒14和一电机15,电池盒14设置在顶盖5上为电机15提供动力, 电机15带动单向旋转格栅轮4旋转。顶盖5为一敞口圆盘,倒扣在底盘1上,且二者之间 是通过卡扣实现连接的。还包括一饵料盘16,该饵料盘16设置在底盘1的下方,且二者之 间通过卡扣实现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诱饵置于饵料盘16内,蟑螂由于有诱饵的引诱从进蟑口 6进入底盘1内觅食,蟑螂在觅食爬行过程中会挡住红外线传感器8,使得红外线发射管发 出的信号不能在红外线接收管中接收,进而触发单向旋转格栅轮4单向旋转,单向旋转格 栅轮4在底盘1内单向旋转将进入底盘1内的蟑螂往前赶,由于前方有固定毛刷3的阻挡, 蟑螂只能被赶到出蟑口 7,单向旋转格栅轮4旋转到设置在单向旋转格栅轮4上的磁铁9与 设置在出蟑口 7上且靠进蟑口 6这一端的干簧管10感应配合时,单向旋转格栅轮4停止旋 转,设置在单向旋转轮12上的格栅13刚好对准出蟑口 7并将蟑螂封堵住,蟑螂只能推开轻 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电控旋转捕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中心轴(2)、固定毛刷(3)、单向旋转格栅轮(4)和顶盖(5),所述中心轴(2)固定在所述顶盖(5)的中心,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4)套设在所述中心轴(2)上且只能在所述底盘(1)内单向旋转,所述固定毛刷(3)一端固设在所述底盘(1)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4)相切,所述顶盖(5)设置在所述底盘(1)上,所述底盘(1)侧壁上开设有一进蟑口(6),还包括一触发装置、一停止装置和一出蟑口(7),所述触发装置触发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4)单向旋转,所述停止装置将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4)停止,所述出蟑口(7)设置在所述单向旋转格栅轮(4)停止处的所述底盘(1)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和王好齐
申请(专利权)人:王黎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