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象甲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845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诱捕效果好,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农业设施领域,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具体是一种诱捕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和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诱捕器。
技术介绍
香蕉象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主要包括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longicollis Oliver)(主要为害香蕉假茎)和香蕉球茎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主要为害香蕉球茎)。香蕉象甲起源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现已遍及中国、印度、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全世界几乎所有香蕉种植区,该虫除主要为害香蕉外,还偶有为害甘蔗及水芋。香蕉象甲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以幼虫在假茎或球茎组织内部蛀食为害,造成被害假茎疏导组织破坏、汁液外流,水分及营养无法上升,使蕉叶枯黄、果梗失去支持力而折断或在球茎内部蛀食生长点造成老株枯萎及幼株枯心现象。香蕉象甲成虫常见于叶柄与假茎交接处,偶尔蛀入蕉株组织内取食。由于香蕉象甲幼虫隐藏于蕉株假茎、球茎内部,喷施农药很难接触到虫体,因此利用化学防治很难防治该虫。害虫诱捕防治是利用引诱物对害虫具引诱作用,通过释放器释放它到田间,把害虫引诱到诱捕器中,从而杀灭害虫。该技术诱杀害虫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不会有农药残留,因此,被认为是现代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首选方法。各种作物害虫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个体大小千差万别,为了提高诱捕效果,诱捕防治应使用专一性诱捕器。目前,常见的诱捕器种类有桶式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船形诱捕器等。诱捕原理一般是利用害虫对其引诱物的趋性,引诱其去撞击挡虫板,使其自然下坠,滑入集虫器中从而被捕获。如专利200820189648.8公开了一种二疣犀甲立式诱捕器,由遮雨架、十字挡虫板和集虫器组成,可有效地对二疣犀甲进行诱捕。目前,尽管已开发出多种昆虫的专用诱捕器,而针对香蕉象甲的诱捕器还未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使其既能符合伞状遮雨盖又稳固;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采用口小肚大的结构有利于收集香蕉象甲并防止其逃匿。使用时将香蕉象甲引诱剂挂在伞状遮雨盖下方的伞轴上,香蕉象甲成虫在引诱剂的吸引下飞向诱捕器,当撞到挡虫板后,下坠到内壁光滑的集虫漏斗里进而掉进集虫器中,从而被捕获。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伞轴顶端设置悬挂钩,可悬挂于香蕉叶柄上。所述伞轴上设置的竖槽设计为三条,且均匀地绕圆周向设置,使竖槽分别嵌合的三块挡虫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所述集虫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可起到排水作用,避免集虫器内积水。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将伞形遮雨架与挡虫板进行组合,可有效地对香蕉象甲进行诱捕,诱捕效果好,能广泛用于香蕉园香蕉象甲的监测及防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悬挂钩;2、伞状遮雨盖;3、挡虫板;4、伞轴;5、集虫漏斗;6、集虫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技术包括伞状遮雨盖2、挡虫板3、集虫漏斗5和集虫器6,伞状遮雨盖2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4,伞轴上均匀地绕圆周向设置三条竖槽;挡虫板3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4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三块挡虫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集虫漏斗5的内壁设计为光滑的表面且漏斗口与挡虫板3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6可装拆连接;集虫器6设计为瓶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排水孔,可起到排水作用。本技术的组装方式:先将挡虫板3插入伞轴4的竖槽,每块直角梯形板之间形成120°的夹角,再将悬挂钩1、伞状遮雨盖2、集虫漏斗和集虫器自上向下顺序连接,便组成该诱捕器。使用时先将诱捕器组装连接好,利用悬挂钩1将其悬挂于香蕉叶柄1.5米高度的位置,再将香蕉象甲引诱剂挂在伞状遮雨盖2下方的伞轴4上,香蕉象甲成虫在引诱剂的吸引下飞向诱捕器,当撞到挡虫3后,下坠到内壁光滑的集虫漏斗5里进而掉进集虫器6,从而被捕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直角边向下;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蕉象甲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状遮雨盖、挡虫板、集虫漏
斗和集虫器,所述伞状遮雨盖的中心向下设置圆柱形伞轴,伞轴上设置竖槽;
所述挡虫板设计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下底边嵌合在伞轴的竖槽里,上底朝外且
直角边向下;所述集虫漏斗的漏斗口与挡虫板的下端可装拆连接,咀部与集虫
器可装拆连接;所述集虫器设计为瓶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明李嘉李鹏燕曾会才王必尊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