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及直混凝汽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530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动力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及直混凝汽器。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围板、第一冷却模块、第二冷却模块和气水分离模块,壳体具有容纳腔,围板设于壳体内,围板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将容纳腔分为主凝结区和冷却区,冷却区的底部与主凝结区连通;第一冷却模块设于主凝结区;第二冷却模块和气水分离模块沿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冷却区,气水分离模块设于第二冷却模块的上方;壳体设有蒸汽入口、排水口和抽气口,蒸汽入口设于壳体的顶部,用于将汽轮机的排汽口与主凝结区连通;排水口设于壳体的底部,用于与收集装置连通;抽气口设于壳体的侧壁,抽气口与冷却区连通,位于气水分离模块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动力,尤其涉及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及直混凝汽器


技术介绍

1、凝汽器是采用蒸汽朗肯循环的大功率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设备,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冷凝汽轮机排汽负荷、建立并维持汽轮机高真空排汽背压,确保汽轮机安全可靠运行和高热功转换效率。凝汽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设备法兰、汽轮机低压端轴封等位置漏入空气,这部分空气在凝汽器内无法凝结,通常称为不凝结气体。

2、直混凝汽器通过喷嘴将冷却水直接喷射至凝汽空间,与汽轮机排汽进行高效换热,不仅显著缩小了设备体积,还提升了换热效率。直混凝汽器其结构紧凑,不凝结气体与未凝结蒸汽的混合工质在空气冷却区的流动路径大幅缩短,容易导致蒸汽冷凝不充分、不凝结气体聚积效果不佳,进而增加抽气系统负荷与工质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及直混凝汽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混凝汽器中的蒸汽冷凝不充分,不凝结气体聚积效果不佳,导致抽气系统负荷和工质损耗大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围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设于所述冷却区内,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下方,所述引流件设有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凝结区和所述第二冷却模块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通道的截面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至所述第三通道的进口端过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p>4.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设于所述冷却区内,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的下方,所述引流件设有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凝结区和所述第二冷却模块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通道的截面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至所述第三通道的进口端过渡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水集管和喷水组件,所述冷却水集管的进水口与外界设备连通,所述冷却水集管的出水口与喷水组件连通,所述喷水组件朝向所述冷却区的底部喷洒冷却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凝结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魏志国李邦明肖颀王瑞奇庞杰黄崇海吴君刘子平陈朝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