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3963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水槽体一端呈弧形,水槽体上设有排淤口,水槽体内设有隔断墙,隔断墙上安装有曝氧装置和温控装置,隔断墙的延长线与水槽体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隔断墙将水槽体内区域分隔成环形流道,环形流道一端安装有动力装置,水槽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槽,活动拦网与插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真实模拟了鱼类栖息地的实际情况;它在确定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的实验中能真实模拟鱼类栖息地的实际情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物栖息地法是河流生态需水计算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该方法中,不同生物栖息地的流速适宜性曲线的确定是关键。流速适宜性曲线中适配度用0~1之间的数值表示栖息地生境因子(水深,流速,基质等)对鱼种的影响,对于栖息地生境因子最适宜鱼种生存的情况,赋予数值为1,最不适宜鱼种生存的情况,赋予数值为0。适配度是IFIM法的生物学基础,其模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栖息地模拟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常用的鱼类栖息地的流速适宜性曲线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专家观点和历史文献法,通过专家的经验判断和历史资料文献中的记载,借助圆桌会议讨论、专家问卷调查及栖息地现场识别等手段,获取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②野外可利用位置统计法,对河流内目标鱼类正在利用的栖息地即可利用位置进行流速等环境因子的量测、统计后得到流速等环境因子对应的适宜性曲线;③捕获物数量统计方法,对不同的水域进行环境因子的量测,同时进行生物的打捞,对捕获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生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宜性曲线。在上述方法中,专家观点和历史文献法虽源自权威经验,费用小,信息反馈及时但其结果与专家的经验丰富程度、主观判断的准确与否、文献记载的准确度等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后二种方法均要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具有周期长、工作量大、费用高等以及其精度受样本数多少的影响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它在确定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宜性曲线的实验中能真实模拟鱼类栖息地的实际情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水槽体一端呈弧形,水槽体上设有排淤口,水槽体内设有隔断墙,隔断墙上安装有曝氧装置和温控装置,隔断墙的延长线与水槽体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隔断墙将水槽体内区域分隔成环形流道,环形流道一端安装有动力装置,水槽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槽,活动拦网与插槽相配合。隔断墙的延长线与水槽体的侧边所呈夹角度数为10°~60°。隔断墙靠近动力装置的一端设有弧形隔断墙。环形流道不同流速区底部分段铺设有基质,基质为河砂或卵石或淤泥。本技术提供的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由于水槽体内的区域被隔离墙分隔形成宽度渐变环形流道,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水在环形流道中流动形成渐变流,配合曝氧装置和温控装置的使用,真实模拟了鱼类栖息地的实际情况;弧形隔断墙使得动力装置附近的区域形成动力装置布置区,控制弧内低流速缓流区不受动力扰动,保-->证了动力装置驱动水流动的效果;铺设在不同的流速区内的基质更加真实地模拟了鱼类栖息地的水底环境。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A-A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13,水槽体13一端呈弧形,水槽体13上设有排淤口2,水槽体13内设有隔断墙9,隔断墙9上安装有曝氧装置5和温控装置6,隔断墙9的延长线与水槽体13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隔断墙9将水槽体13内区域分隔成环形流道14,环形流道14一端安装有动力装置7,水槽体壁上设有插槽8,活动拦网3与插槽8相配合。隔断墙9的延长线与水槽体13的侧边所呈夹角度数为10°~60°。隔断墙9靠近动力装置7的一端设有弧形隔断墙15,弧形隔断墙15的弧度为45°~75°。环形流道14不同流速区底部分段铺设有基质4,基质4为河砂10或卵石11或淤泥12。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时,打开动力装置7、曝氧装置5和温控装置6,动力装置7推动水流动,在环形流道14中形成不同的流速区,在不同的流速区内铺设不同的基质4,流速较大的急流区铺设卵石11,流速中等的区域铺设河砂10,流速较缓的缓流区铺设淤泥12,曝氧装置5和温控装置6的探头入水,为鱼类生存提供适宜温度和充足氧气,用活动拦网3插入插槽8中将不同的流速区分隔开,在不同的流速区内放入实验鱼即可开始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水槽体13由支架1和玻璃组成,支架1为钢梁,水槽体13弧形部分的玻璃采用有机玻璃,其余部分的玻璃采用普通玻璃;隔断墙9和弧形隔断墙15为混凝土隔断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13),水槽体(13)一端呈弧形,水槽体(13)上设有排淤口(2),其特征在于:水槽体(13)内设有隔断墙(9),隔断墙(9)上安装有曝氧装置(5)和温控装置(6),隔断墙(9)的延长线与水槽体(13)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隔断墙(9)将水槽体(13)内区域分隔成环形流道(14),环形流道(14)一端安装有动力装置(7),水槽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槽(8),活动拦网(3)与插槽(8)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9-11-20 200920230007.71.一种鱼类栖息地流速适应性曲线确定的实验装置,包括水槽体(13),水槽体(13)一端呈弧形,水槽体(13)上设有排淤口(2),其特征在于:水槽体(13)内设有隔断墙(9),隔断墙(9)上安装有曝氧装置(5)和温控装置(6),隔断墙(9)的延长线与水槽体(13)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隔断墙(9)将水槽体(13)内区域分隔成环形流道(14),环形流道(14)一端安装有动力装置(7),水槽体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富黄钰铃黄应平诸葛亦斯欧阳丽刘稳刘国勇韩京成曹婷婷王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