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顶机活动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74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链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转接过渡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侧顶机活动支撑。所述侧顶机活动支撑包括安装在侧顶机左、右横梁上的对称的左、右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气缸和支撑件,支撑件通过回转轴连接在横梁上;气缸的尾端铰接在横梁上,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在支撑件上,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支撑件绕支撑回转轴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工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积小,设备投资省,可有效节约成本。当不同工件在板链上转接时,不需要另外更换支撑即可很好的实现转接,自动化程度高,支撑精确度高,劳动强度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输送设备
,涉及一种板链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转接过渡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侧顶机活动支撑
技术介绍
随着输送技术的不断发展,输送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输送设备之间的转接也有了不同形式。在不同的产品转接过程中,设备的支撑点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为了更大效率低利用设备,通常使用混线生产,这样对转接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生产中,遇到此类问题时通常使用人工转换支撑来解决,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高且效率低;而且人工操作的精确度不高,容易有误差现象,可能导致产品损坏;另外人工操作通常需要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导致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结构复杂,体积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工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积小,设备投资省,自动化程度高,支撑精确度高,劳动强度低的侧顶机活动支撑。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顶机活动支撑包括安装在侧顶机左、右横梁上的对称的左、右支撑组件,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气缸和支撑件,支撑件通过回转轴连接在横梁上;气缸的尾端铰接在横梁上,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在支撑件上,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支撑件绕支撑回转轴旋转。所述横梁内侧安装回转轴座,支撑件通过回转轴连接在回转轴座上;所述横梁上部安装气缸连接座,气缸的尾端铰接在气缸连接座上;所述支撑件上安装有气缸接头,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气缸接头上。所述左、右支撑组件采用一个气路单元控制,该气路单元包括过滤减压阀和两位五通电磁阀,过滤减压阀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过滤减压阀的出气口与两位五通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两位五通电磁阀的一个出气口分别连接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的无杆腔,两位五通电磁阀的另一个出气口分别连接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的有杆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位五通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的有杆腔、无杆腔之间分别连接有速度调节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合理,工作安全可靠,占用面积小,设备投资省,可有效节约成本。当不同工件在板链上转接时,不需要另外更换支撑即可很好的实现转接,自动化程度高,支撑精确度高,劳动强度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件合拢状态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件打开状态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气路单元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连接座、2-气缸、3-回转轴、4-回转轴座、5-气缸接头、6-支撑件、7-工件、8-板链、9-过滤减压阀、10-两位五通电磁阀、11-气路安装板、12-三通接头、13-速度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由安装在侧顶机左、右横梁上的对称的左、右支撑组件组成,左、右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均由气缸连接座1、气缸2、支撑回转轴3、回转轴座4、气缸接头5和支撑件6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图3所示,横梁内侧采用螺钉安装回转轴座4,支撑件6通过回转轴3连接在回转轴座4上;横梁上部采用螺钉安装气缸连接座1,气缸2的尾端铰接在气缸连接座1上,气缸2的活塞杆端连接气缸接头5,气缸接头5采用螺钉安装在支撑件6上,气缸2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支撑件6绕支撑回转轴3旋转。如图4所示,所述左、右支撑组件采用一个气路单元控制,该气路单元主要由过滤减压阀9、两位五通电磁阀10和速度调节阀13组成,过滤减压阀9和两位五通电磁阀10安装在气路安装板11上,过滤减压阀9的进气口与气源(图中未示出)相连,过滤减压阀9的出气口与两位五通电磁阀10的进气口通过管线连接,两位五通电磁阀10的一个出气口通过管路、三通接头12和速度调节阀13分别连接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2的无杆腔,两位五通电磁阀10的另一个出气口通过管路、三通接头12和速度调节阀13分别连接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2的有杆腔,左、右支撑组件中的气缸2保持同步动作,速度调节阀13可使设备的控制更方便,并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在板链8正常运行时,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支撑件6处于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可在无工件状态下连续运行;当有工件7需要转接时,气缸2的活塞杆缩回,支撑件6处于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此时,板链8与支撑件6底面有一定间距,板链8能够顺利通过侧顶机不干涉;打开后的支撑件6撑住工件7,并与侧顶机同时上升,将工件7顶升出去,从而达到转接的目的。本技术中的气缸2主要起转向作用,其安装后应保持在水平状态,这样,当支撑件6处于打开状态时,顶升的主要受力点是在支撑回转轴3上,从而使气缸2不受径向力作用,很好地保护了气缸2,延长了气缸2使用寿命,同时达到了很好的转接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侧顶机活动支撑,包括安装在侧顶机左、右横梁上的对称的左、右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气缸(2)和支撑件(6),支撑件(6)通过回转轴(3)连接在横梁上;气缸(2)的尾端铰接在横梁上,气缸(2)的活塞杆端连接在支撑件(6)上,气缸(2)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支撑件(6)绕支撑回转轴(3)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侧顶机活动支撑,包括安装在侧顶机左、右横梁上的对称的左、右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撑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气缸(2)和支撑件(6),支撑件(6)通过回转轴(3)连接在横梁上;气缸(2)的尾端铰接在横梁上,气缸(2)的活塞杆端连接在支撑件(6)上,气缸(2)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支撑件(6)绕支撑回转轴(3)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顶机活动支撑,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横梁内侧安装回转轴座(4),支撑件(6)通过回转轴(3)连接在回转轴座(4)上;所述横梁上部安装气缸连接座(1),气缸(2)的尾端铰接在气缸连接座(1)上;所述支撑件(6)上安装有气缸接头(5),气缸(2)的活塞杆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启明孟宜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