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支架、电芯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电池包技术

技术编号:434016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支架、电芯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电池包。该电芯支架包括基材和包覆于基材外的包覆层,基材包括玻纤或碳纤中的一种,包覆层包括树脂件。玻纤或碳纤上设置有第一泄压孔,树脂件上设置有第二泄压孔,第一泄压孔与第二泄压孔相互重叠并形成用于支撑圆柱电芯的泄压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电芯支架可以由树脂件与玻纤一体成型,或者由树脂件与碳纤一体成型,作业人员根据所需的电芯支架的大小来设计玻纤或碳纤的尺寸,将树脂件与玻纤或碳纤一体成型,从而省去多个塑胶支架进行拼接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相较于传统技术中的塑胶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电芯支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支架、电芯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圆柱电池作为锂电池中的一种受到人们不断地青睐。圆柱电池中通常包括电芯本体和电芯支架,电芯本体设置在电芯支架上,通过电芯支架实现多个电芯本体之间的物理隔离,避免发生短路的现象,同时还有利于电芯本体的散热,提高电池包结构的稳定性。

2、随着行业内对电池包的高能量密度的追求,电池包的体积设计得越来越大,这样就需要更大尺寸电芯支架对电芯本体进行支撑。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将多个常规的pp塑胶支架进行拼接来满足对大尺寸电芯支架的需求。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同时相邻两个pp塑胶支架的连接处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痕甚至断裂的风险。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电芯支架、电芯支架的制备方法及电池包,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支架,能够满足对大尺寸电芯支架的需求,无需拼接,强度较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

【技术保护点】

1.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泄压孔阵列排布,且所述泄压孔贯穿所述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泄压孔之间具有连接部(320),所述连接部(320)的内部具有所述玻纤(100)或所述碳纤(2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的内壁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圆柱电芯;所述凸台的内部具有所述玻纤(100)或所述碳纤(20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泄压孔阵列排布,且所述泄压孔贯穿所述电芯支架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泄压孔之间具有连接部(320),所述连接部(320)的内部具有所述玻纤(100)或所述碳纤(2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的内壁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圆柱电芯;所述凸台的内部具有所述玻纤(100)或所述碳纤(20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100)由多条玻纤条排布形成,且多条所述玻纤条的延伸方向均相同;或,所述碳纤(200)由多条碳纤条排布形成,且多条所述碳纤条的延伸方向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条所述玻纤条或相邻两条所述碳纤条间隔设置,所述间隔设置为0mm~2cm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聪张国江徐宇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