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滑移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mpv车型或轻客车型的侧后门一般比较高大,开门后乘员进出宽度也较宽,以便形成良好舒适的进出通道。同时为了解决侧后门的侧方开启空间受限问题,大部分mpv车型或轻客车型的侧后门一般被设计为轨道滑移式车门,滑移式后侧门通过安装的滑动铰链与车身侧围上的滑轨的配合实现滑动。传统mpv车型或轻客车型的滑移式侧后门的门本体一般分为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总成两部分。其中,车门外板通常采用钢板冲压薄板方式。车门内板钣金总成通常采用钢板冲压薄板零件焊接形式,车门内板总成一般包括车门内门板本体以及焊接在其上的各个钣金加强板,以通过各钣金加强板实现局部加强。通常还包括防撞梁结构,用于支撑车门外板。
2、由于车门内门板本体上安装有多个加强板以及防撞梁,会导致车门内板总成整体重量大。各个组成部分因为需要单独生产,会涉及多套模具。各个组成部分成型后,还需要焊接设备、焊接夹具等设备,不仅工序繁多,流程复杂,制造误差控制精度高,投资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3、此外,由于传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4)和车门内板总成,所述车门内板总成包括防撞梁(2)、升降式玻璃系统和一体式结构的内门板本体(1),所述内门板本体(1)与所述车门外板(4)围合形成车门内腔,所述内门板本体(1)朝向所述车门外板(4)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组件,所述防撞梁(2)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台组件中对应的第一凸台(11)处,且所述防撞梁(2)远离所述内门板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车门外板(4)接触,所述升降式玻璃系统于车门高度方向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内门板本体(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外板(4)和车门内板总成,所述车门内板总成包括防撞梁(2)、升降式玻璃系统和一体式结构的内门板本体(1),所述内门板本体(1)与所述车门外板(4)围合形成车门内腔,所述内门板本体(1)朝向所述车门外板(4)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组件,所述防撞梁(2)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台组件中对应的第一凸台(11)处,且所述防撞梁(2)远离所述内门板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车门外板(4)接触,所述升降式玻璃系统于车门高度方向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内门板本体(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内门板本体(1)的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11)对应的梁凸台(21),所述防撞梁(2)通过所述梁凸台(2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台(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撞梁(2)具有两个时,两个所述防撞梁(2)的倾斜角度不同,且位于下方的所述防撞梁(2)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大于另一个所述防撞梁(2)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板本体(1)的前下部设置有朝向所述车门外板(4)的第二凸台(12),所述第二凸台(12)上设置有第一凸柱(13),所述第一凸柱(13)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贯穿的第一凸柱孔,且所述第一凸柱(13)的周侧面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凸柱筋(131),其中,所述第二凸台(1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凸柱(13)安装前下滑移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移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组件中的一个第一凸台(11)为设定第一凸台(14),所述设定第一凸台(14)位于所述内门板本体(1)的后部中间位置,所述内门板本体(1)于所述设定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本鹏,林颖峰,赵洪伟,张帅兵,李安平,孙小录,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博也宁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