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永磁引力增能的方法与装置,其中内转子永磁体为第一引力源,外转子机构上的各个永磁体分别为第二引力源,在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设置活动轨道,活动轨道与连杆、滑块、曲轴配合为第二引力源提供一个高位的引力作用平台,并且可对第二引力源进行倒向,形成正反引力的叠加;与永磁内转子同轴固定联接有惯性轮,惯性轮可将两引力源之间的位能转变成动能;从活动轨道上每经过一个外转子永磁体内转子系统转动一圈360°,可细分为倒向、进入、做功和分离四个环节;做功环节两引力源的引力相互作用可使直流电源付出较少的能量而得到较大的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永磁引力增能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对永磁材料的利用,只起到一个传递的作用,例如永磁电动机,它的基本原 理是利用电能在定子中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引力带动电动机的永磁转子转动,输出 的动力其实是把电能变成机械能,又例如所谓的永磁发电机它是利用其他的动力带动永磁 转子转动,永磁转子在静子线圈中切割磁力线感应而产生电能并输出的,其实是把输入的 机械能变成了电能输出的,单从水磁体的应用角度来讲,它不能产生能量只能起到传递作 用也有节能效果。 申请号200710017330. l是本人于2007年2月1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其中的增能原 理与本次申请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上次的第二引力源使用的是永磁链,永磁链 的不足之处是噪音大,制造复杂。本次申请是把第二引力源的永磁链改成外转子,优点是 噪音小,制造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永磁利用方面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永磁引力增能的 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用永磁引力增能的方法是最少设置一个内转子机构和一个外转子机构, 其中内转子机构的永磁转子为第一引力源,外转子机构上的各个永磁体分别为第二引力 源;在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设置活动轨道,活动轨道与曲轴、连杆、滑块配合为第 二引力源提供一个高位的引力作用平台,并且可对第二引力源进行倒向,形成正反引力的 叠加;在第二引力源与活动轨道之间设置滚轮;设置惯性轮并与内转子机构同轴固定联 接,惯性轮可将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的位能转变成惯性动能;外转子是一个外圆 表面比较宽的大轮,外圆表面上有规律的分布着多个支点轴头,支点轴头上设有平衡杠杆, 平衡杠杆的一端设有永磁体和滚轮,另一端设有配重和弹簧;平衡杠杆上的永磁体由外转 子带动围绕内转子公转的同时还可以上下活动一段距离;外转子由直流电动机带动;内转 子机构的永磁体只能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自转,而其位置不能移动;外转子机构上的永磁体 位置可以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移动而不能自转;始终外转子上的永磁体的公转方向与内转子 的自转方向相同;活动轨道上每经过一个外转子永磁体,内转子系统转动一圈,可细分为倒 向、进入、做功和分离四个环节;设置测量装置,测量出直流电动机消耗的能量和输出的总 能量用输出的总能量减去电动机消耗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 利用永磁引力增能的基本原理在常温下,两永磁体经过多次吸引、分离、其引力 不会减小。两永磁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引力越大,在有位能存在的情况下,永磁体的运动表 现出较强的加速度,并且磁力线能穿透塑料、木材等物体。 通常情况下,两永磁体吸引时能产生多大的引力,分离时必须使用同样大的力才能使两永磁体分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让两永磁体指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在吸引 时产生较大的能量,在分离时消耗较小的能量,从而连续不断的赚取能量差,达到能量增加 的目的。 本方法的技术要点是在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设置了活动轨道,活动轨道 与曲轴、连杆、滑块配合为第二引力源连续不断的建立高位的引力相互作用平台,并且使第 二引力源的引力改变方向,与永磁转子(第一引力源)的转动方向一致,形成两种力在永磁 转子系统的叠加,使永磁转子系统的动能成倍增加。 活动轨道上每经过一个外转子的永磁体,永磁转子机构转动一圈360°可细分为 倒向、进入、做功和分离四个环节。 倒向在直流电动机的带动下,外转子不断转动,当外转子上的前一个平衡杠杆上 安装的永磁体与永磁转子分离时,该永磁体的N2极与永磁转子的Sl极相吸拖动转子机构 转动,曲轴转至垂直向上后再向前转5。 -10°时倒向完成,为后一个永磁体的进入打好了 g石出。进入由于外转子上的前一个永磁体分离时拖动永磁转子机构的曲轴转至垂直向上后再向前转5。 -10° ,这时由曲轴带动的连杆和活动轨道也升到较高位置上,虽即后一个平衡杠杆上的永磁体和滚轮就会从固定体的高台上离开进入活动轨道图9。做功经过了倒向和进入过程,活动轨道处在高位,后一个平衡杠杆上的滚轮压在活动轨道上面,后一个平衡杠杆上的永磁体与永磁转子产生的引力会通过滚轮传给活动轨道,活动轨道通过连杆压迫曲轴,从而使相反的两个力在永磁转子上变成了同方向的力,当曲转到下止点时,做功过程结束。 分离当做功完成后,后一个永磁体处在永磁转子的正上方,永磁转子的曲轴方向 垂直朝下图8,外转子机构继续向前转动使^与S2之间的距离变大,引力变小,同时S工与N2 间的距离相对较小,由N2通过引力拖动S工使内转子转动直至下一个平衡杠杆的滚轮进入活 动轨道。随着下一个外转子永磁体与永磁转子做功的开始,^与S工之间的引力再不起主导 作用而分离。 分离为下一个外转子上的永磁体完成了倒向和进入,下一个永磁体做功的开始取 代了 N2引力对永磁转子的主导地位。 分离过程也是一个位能恢复的过程,也是一个耗能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分离过程 所消耗的是电瓶的能量。 分离时的方向与永磁转子的转动方向一致,分离做的功是正功。经过了做功过 程,内转子系统转动180°产生强大的动能,在此基础上分离过程又对内转子系统继续加速 180° ,经过36(T的加速所产生的动能再加上直流电动机的继续带动力会使第一引力源与 第二引力源顺利分离。 在同轴设有多个内转子机构和外转子机构时分离会更加容易,例如设有两个内 转子机构和两个外转子机构,由于两转子的曲轴互差180° ,前边两引力源开始分离,正好 后边两引力源开始做功,使分离更加容易。 能量分析在上述的四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倒向、进入、分离三个过程是费力过程; 倒向和进入是由分离引起的;分离所消耗的能量从理论上讲是电瓶的能量,由于前边进行 了倒向,分离时的方向与内转子系统的转动方向一致,分离时对内转子系统做的功是正功,5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做功过程中由于前边进行了倒向,把本来相反的两个力(引力的方向是各自指向对方也可以认为是相反的)在内转子系统中变成了方向相同的力,使能量增加一倍,它的能量来源于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的内能及两引力源的位差,可以认为做功过程是一个生能的过程或增能过程。做功过程产生的部分能量就是我们要赚取的能量。 用永磁引力增能的装置是由内转子系统图l,外转子系统图4图5图6,固定系统图2,控制电动机系统图4组成。内转子系统,它最少由一个惯性轮机构;一个永磁转子机构;一个单向卡轮和一个输出离合器或发电机组成。惯性轮机构由轮体、轮轴和两个轴承组成,轮体与轮轴固定联接,又通过联轴器与永磁转子机构联接。永磁转子机构由直轴、永磁转子、曲轴及两个轴承组成,直轴、永磁转子、曲轴之间均为固定联接;曲轴中带有连杆,连杆的上端通过连杆轴与滑块和活动轨道铰链,活动轨道的另一端设有滚轮在固定体平面上滚动。内转子系统设有一个单向长轮和一个输出离合器或发电机,均与内转子系统同轴固定联接。 外转子系统,它最少由一个外转子机构构成,外转子机构它是一个外圆表面比较宽的大轮,大轮的外圆表面有规律的分布着支点轴头,支点轴头上装有平衡杠杆,支点轴头与平衡杠杆之间采用滚动摩擦;平衡杠杆的一端设有永磁体固定架、永磁体和滚轮,另一端设有配重与弹簧;大轮的中间固定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联轴器由直流电动机带动,传动轴两侧装有轴承。 固定系统由机架和最少一个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永磁引力增能的方法是:1)最少设置一个内转子机构和一个外转子机构,其中内转子机构的永磁转子为第一引力源;外转子机构上的各个永磁体分别为第二引力源;2)在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设置活动轨道,活动轨道与曲轴、连杆、滑块配合为第二引力源提供一个高位的引力作用平台,并且可对第二引力源进行倒向,形成正反引力的叠加;3)在第二引力源与活动轨道之间设置滚轮;4)设置惯性轮并与永磁内转子机构同轴固定联接,惯性轮可将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的位能转变成惯性的动能;5)外转子是一个外圆表面比较宽的大轮,外圆表面有规律的分布着多个支点轴头,支点轴头上装有平衡杠杆,平衡杠杆的一端设有永磁体和滚轮,另一端设有配重和弹簧,平衡杠杆上的永磁体由外转子带动围绕内转子公转的同时还可以上下活动一段距离;6)外转子由直流电动机带动,直流电动机由电瓶供电;7)内转子机构的永磁体只能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自转,而其位置不能移动,外转子上的永磁体位置可以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移动而不能自转;始终外转子上的永磁体的公转与内转子的自转方向相同;8)活动轨道上每经过一个外转子永磁体,内转子系统转动一圈:可细分为倒向、进入、做功和分离四个环节;9)设置测量装置测量出消耗的能量和输出的总能量,用总输出能量减去消耗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永磁引力增能的方法是1)最少设置一个内转子机构和一个外转子机构,其中内转子机构的永磁转子为第一引力源;外转子机构上的各个永磁体分别为第二引力源;2)在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设置活动轨道,活动轨道与曲轴、连杆、滑块配合为第二引力源提供一个高位的引力作用平台,并且可对第二引力源进行倒向,形成正反引力的叠加;3)在第二引力源与活动轨道之间设置滚轮;4)设置惯性轮并与永磁内转子机构同轴固定联接,惯性轮可将第一引力源与第二引力源之间的位能转变成惯性的动能;5)外转子是一个外圆表面比较宽的大轮,外圆表面有规律的分布着多个支点轴头,支点轴头上装有平衡杠杆,平衡杠杆的一端设有永磁体和滚轮,另一端设有配重和弹簧,平衡杠杆上的永磁体由外转子带动围绕内转子公转的同时还可以上下活动一段距离;6)外转子由直流电动机带动,直流电动机由电瓶供电;7)内转子机构的永磁体只能向某个特定的方向自转,而其位置不能移动,外转子上的永磁体位置可以向某个特定的方向移动而不能自转;始终外转子上的永磁体的公转与内转子的自转方向相同;8)活动轨道上每经过一个外转子永磁体,内转子系统转动一圈可细分为倒向、进入、做功和分离四个环节;9)设置测量装置测量出消耗的能量和输出的总能量,用总输出能量减去消耗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2. 用永磁引力增能的装置其特征是由内转子系统(图1)、外转子系统(图5图6)、 固定系统(图2)、控制电动机系统(图4)组成;内转子系统它最少由一个惯性轮机构、一个永磁转子机构、一个单向卡轮、一个输出 距合器组成;惯性轮机构由轮体、轮轴和两个轴承组成,轮体与轮轴固定联接,又通过联轴 器与永磁转子机构联接;永磁转子机构由直轴、永磁转子、曲轴、及两个轴承组成,直轴、永 磁转子、曲轴之间均为固定联接;曲轴中带有连杆,连杆的上端通过连杆轴与滑块和活动轨 道铰链,活动轨道的另一端设有滚轮在固定体平面上滚动,内转子系统设有一个单向长轮 和一个输出离合器,均与内转子系统同轴固定联接;外转子系统它最少由一个外转子机构构成,外转子机构它是一个外圆表面比较宽的大 轮,大轮的外表面有规律的分布着多个支点轴头,支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民,
申请(专利权)人:刘增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