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91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及其培育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增加黄鱼亲本选育,采用群体选育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技术,快速选育出岱衢族大黄鱼优良品系,由此培育的大黄鱼具有体型较好,生长速度较快,品质较佳,成活率较高的特点,所培育的大黄鱼的体型参数为:尾柄长/尾柄高为3.6,体长/体高为3.9,它的生化组份为:蛋白质含量18.34%,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52.0mg/g,含脂量为2.89%,血液DNA分子具有871bp的特异性标记,鳍条同工酶具有一个苹果酸酶(ME)特异性标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培育的海水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及其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属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鱼、黄花鱼等,曾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中国沿海大黄鱼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地理种族,即主产于岱衢洋的岱衢族、主产于官井洋的闽-粤东族以及硇洲族。岱衢族种群的结构最复杂,数量最多,个体最大,品质最好;其次是闽-粤东族,硇洲族结构最简单,品质稍差。由于近年来野生大黄鱼的捕捞资源的不断萎缩,人们转而开始研究对野生的大黄鱼进行人工养殖培育,1998年福建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采用官井洋的闽-粤东族野生大黄鱼驯化养殖成功,并成为目前闽浙两省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但近年来人们发现,由闽-粤东族野生大黄鱼驯化而来的养殖大黄鱼由于未经选育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体型较差尾柄长/尾柄高为3.2,体长/体高为3.4;二是生长速度较慢;三是品质上尚有缺陷它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6.47%,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一般为139.0mg/g,其中十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7.4mg/g,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69.9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其特征在于它的体型参数为:尾柄长/尾柄高为3.6,体长/体高为3.9,它的生化组份为:蛋白质含量18.34%,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52.0mg/g,含脂量为2.89%,血液DNA分子具有871bp的特异性标记,鳍条同工酶具有一个苹果酸酶(ME)特异性标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其特征在于它的体型参数为尾柄长/尾柄高为3.6,体长/体高为3.9,它的生化组份为蛋白质含量18.34%,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52.0mg/g,含脂量为2.89%,血液DNA分子具有871bp的特异性标记,鳍条同工酶具有一个苹果酸酶(ME)特异性标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氨基酸含量中十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8.5mg/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氨基酸含量中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80.9mg/g。4.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过程中增加黄鱼亲本群体选育和黄鱼亲本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整个培育的过程为捕捞野生黄鱼亲本-野生黄鱼亲本的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云徐万土竺浚全郑根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宁波市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