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褐塘鳢亲鱼生态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鱼类,在繁殖季节里,一旦受到自然界的条件因素如江河水位突然上涨,流速加速,形成泡漩水,以及水温等刺激,其性腺发育可由第IV期向第V期过渡,并在雌雄鱼的相互刺激下,完成产卵过程,实现自然繁殖。由于池养生态环境条件的限制,池养鱼类的繁殖,一般通过注射外源激素,并辅加必要的生态条件如水流,即“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池养鱼类亲鱼的成熟和产卵。这样的鱼类繁殖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引起亲鱼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褐塘鳢亲鱼生态繁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按鱼类养殖常规要求,清整消毒繁殖池,水位控制在100~150厘米;在繁殖池四周放置鱼巢,鱼巢间距100~120厘米;将雌雄比例1∶1的亲鱼放入繁殖池,照常规喂养;对繁殖池中的水,前15天,每隔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15天后,每隔10~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这样在水流和温度变化的刺激下,亲鱼可陆续和持续产卵。所述亲鱼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褐塘鳢亲鱼生态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鱼类养殖常规要求,清整消毒繁殖池,水位控制在100~150厘米;在繁殖池四周放置鱼巢,鱼巢间距100~120厘米;将雌雄比例1∶1的亲鱼放入繁殖池,照常喂养;对繁殖池中的水,前15天,每隔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15天后,每隔10~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褐塘鳢亲鱼生态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鱼类养殖常规要求,清整消毒繁殖池,水位控制在100~150厘米;在繁殖池四周放置鱼巢,鱼巢间距100~120厘米;将雌雄比例1∶1的亲鱼放入繁殖池,照常喂养;对繁殖池中的水,前15天,每隔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15天后,每隔10~12天,在上午将水位降至50厘米左右,到傍晚再将水位加复回原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乐,吴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吴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