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67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国内外工业设备型工厂化鱼类养殖存在一次性投入过高,以及养殖排放水净化处理运行成本过大等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以生态技术手段综合处理排放水使之达到鱼类养殖标准水质循环利用的系统工程。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沉淀池反滤去除主要固形物,以天然矿石作为吸附,过滤和生物膜固着材料,以结构新型的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观赏植物降解氨氯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并在整个系统运行中适时、适量接种微生物菌,全面完成水体生化反应及曝气增氧等生态技术综合治理措施。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循环水质清澈透明,口感无异味,检测相关指标完全达到鱼类养殖的水质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投资少、见效快、环保节能,技术易掌握,特别适宜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属于工厂化鱼类养殖范畴,准确而具体地说是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它具有节地、节水、无污染、养殖生产不受环境、天气和地域的影响,,又可以人为控制、改善和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和品质。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渴望更多的这种无公害的鱼产品面市,因而发展工业化养鱼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内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主要是依靠采用工业化专用设备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其主要设备有固液分离机、蛋白质分离机、生化反应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设备、纯氧生产设备、加温或制冷设备等。经考证,对一个仅具普通规模的养鱼工厂,这些专用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就得上千万元,再加上机器设备的电耗大,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养殖费用也不得不因此而提高。可见,这种工业设备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目前在我国是难以推广应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实践了一种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目的在于大力降低工厂化养鱼的成本,并使之在我国、乃至于国外得到推广应用,以便更多的、廉价的无公害鱼产品面市,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了一套以生态技术综合处理鱼类养殖排放水,使之达到工厂化鱼类养殖标准水质的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养鱼车间和水净化处理车间,整体系统水体净化的工艺流程为:养殖水排放→沉淀→反滤曝气→人工湿地降解→生化滴流→集水增氧→标准水质进养鱼车间,该工艺流程的实施方式:将养鱼池的养殖排放水通过流离沟,依次经沉淀池、反滤池曝气、人工湿地、再经滴流池入集水增氧池至养鱼车间,并在整个系统运行中适时接种适量有益微生物菌种。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了一套以生态技术综合处理鱼类养殖排放水,使之达到工厂化鱼类养殖标准水质的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养鱼车间和水净化处理车间,整体系统水体净化的工艺流程为养殖水排放→沉淀→反滤曝气→人工湿地降解→生化滴流→集水增氧→标准水质进养鱼车间,该工艺流程的实施方式将养鱼池的养殖排放水通过流离沟,依次经沉淀池、反滤池曝气、人工湿地、再经滴流池入集水增氧池至养鱼车间,并在整个系统运行中适时接种适量有益微生物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所用的吸滤材料主要成分是天然矿物凹凸棒土的制成品(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的人工湿地的底壁与周壁为不透水层(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人工湿地的不透水层(8)可以是某种材料做成的预制件的拼装,也可以用混凝土就地建造,湿地内包含有自下而上、由粗到细的砂卵石(10)多层结构,湿地上种植的水生植物为观赏水草和水培花卉(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明王维善周凤建张胜宇强晓刚唐兰萍葛怀友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