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90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结构新颖、高效节能的直立式热交换器。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立式热交换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支撑体、螺旋盘状散热管、进水口连接件、出水口连接件及燃气调节分配器,其特征是:所述后壳体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装配进水口连接件和出水口连接件;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分别为半圆形结构,并连接成圆筒形结构,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和能够在螺旋盘状散热管内上下移动的燃气分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圆柱形结构,不仅外观优雅大方,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空间,减少了其热量损失。(*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结构新颖、高效节能的直立式热交换O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使两种流体进行热量交换而实现加热或冷却为目的的设备,一般是用 固体间壁(传热面)将不同温度的流体隔开,也有的使两种流体在设备内直接接触而进行 热量交换。根据作用原理可分为间壁式热交换器、蓄热式热交换器和混合式热交换器。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各类热交换器有近三十余种,广泛的用于家庭及商场、宾馆等 地的加热设备系统中。普通的热交换器,通常体积较大,热转换率较低,热量损耗较大,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同时其安全性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其价格相对来说比 较高,因此,性价比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热交换器体积较大,热转换率较低,热量损耗较大,对环境造成的 污染也比较严重等系列问题,我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直立式热交换器,本技术提供 一种体积适中、结构新颖、节能环保的直立式热交换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直立式热交换器,包括前壳体、后壳体、支 撑体、螺旋盘状散热管、进水口连接件、出水口连接件及燃气调节分配器,其特征是所述后 壳体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装配进水口连接件和出水口连接件;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分别 为半圆形结构,并连接成圆筒形结构,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和能 够在螺旋盘状散热管内上下移动的燃气分配器。所述前壳体上开有燃烧室观察孔。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连接部用卡接式夹具卡 紧固定。所述进水口连接件与后壳体相连接的部位用卡簧固定。所述进水口连接件上设有 进水口及热量感应口。在圆筒形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支撑体,所述燃气分配器在位于最低位 置时,搁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燃气分配器成筒形,燃气分配器的底部为敞开的开口,顶部 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央向下凹陷,形成盆形结构,在盆形结构的底部上设置向上延伸的凸 起;在顶板上设置允许燃气通过的通孔。本技术由于采用圆柱形结构,不仅外观优雅大方,最大的特点是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空间;同时还减少了其热量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B-B的剖视图。图4是燃气分配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2所示,直立式热交换器,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0、支撑体6、螺旋盘状散 热管7、进水口连接件3、出水口连接件5及燃气调节分配器8,其特征是所述后壳体10的 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装配进水口连接件3和出水口连接件5 ;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 分别为半圆形结构,并连接成圆筒形结构,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7 和能够在螺旋盘状散热管7内上下移动的燃气分配器8。本技术整体采用了前后两个 半圆形前壳体11与后壳体10构成的圆筒形结构,这种圆筒形结构不仅没有了原来片状热 交换器那种占地面积大、热量损失大等缺点,而且外形还美观大方。在圆筒形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支撑体6,所述燃气分配器8在位于最低位置时,搁在 所述支撑体6上。所述燃气分配器8成筒形,燃气分配器8的底部16为敞开的开口,顶部有顶板;所 述顶板的中央向下凹陷,形成盆形结构14,在盆形结构14的底部13上设置向上延伸的凸起 15 ;在顶板上设置允许燃气通过的通孔。使用时,燃气经燃气分配器8的下面进入燃气分配 器8内,穿过通孔后,在形成于燃气分配器8上面的燃烧室内燃烧,对螺旋盘状散热管7进 行加热。所述进水口连接件3上除了有一个进水口 12,还有一个热量感应口 4,用来测量燃 烧室内产生的温度。所述前壳体11上开有一个燃烧室观察孔1,用来观察燃烧室内工作的 情况。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结合边缘处用四个卡接式夹具2卡紧固定,保证其密 封性与稳定性。这种卡接式夹具2类似于常见的不锈钢饭盒上的扣合件,当拉上扣合件时, 便将饭盒与盒盖扣合在一起。本技术所用的卡接式夹具2也是如此,当拉上扣合件时, 便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的结合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水口连接件3与后壳体10相 连接的部位用卡簧9固定,防止连接件脱落。如图3所示,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7和燃气分配 器8。所述螺旋盘状散热管7的螺距较大,有利于水的流动,并极大的提高了水流与散热管 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量的转换效率;外部设计成散热片状结构,保证了热转换性能方面的 要求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节约能源的消耗,也可长时间避免水垢的积聚。所述柱形的燃气分配器8放置在螺旋盘状散热管7内,底部由支撑体6支撑。工 作时通过上下移动来调节燃气的压力,从而来控制加热水温度的高低。本技术具体工作原理为当整机工作时,燃料气体进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热 量,同时冷水通过进水口 3进入热交换器中的螺旋盘状散热管7,此时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 通过内部的螺旋盘状散热管7传递给流过散热管的水流,完成热量转化,通过出水口 5排出 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立式热交换器,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0)、支撑体(6)、螺旋盘状散热管(7)、进水口连接件(3)、出水口连接件(5)及燃气调节分配器(8),其特征是:所述后壳体(10)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装配进水口连接件(3)和出水口连接件(5);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分别为半圆形结构,并连接成圆筒形结构,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7)和能够在螺旋盘状散热管(7)内上下移动的燃气分配器(8)。

【技术特征摘要】
直立式热交换器,包括前壳体(11)、后壳体(10)、支撑体(6)、螺旋盘状散热管(7)、进水口连接件(3)、出水口连接件(5)及燃气调节分配器(8),其特征是所述后壳体(10)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装配进水口连接件(3)和出水口连接件(5);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分别为半圆形结构,并连接成圆筒形结构,在所述圆筒形结构的内部装有螺旋盘状散热管(7)和能够在螺旋盘状散热管(7)内上下移动的燃气分配器(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前壳体(11)上开有燃烧室观 察孔(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前壳体(11)和后壳体(10)的 连接部用卡接式夹具(2)卡紧固定。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