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0362 阅读:8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它主要是在油缸表面、活柱体表面以及三用阀的左、右阀筒表面加工有聚氯乙烯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目前应用的电镀防腐层单体液压支柱相比,其防腐蚀性提高五倍以上达1000小时,防腐层光滑、无剥落、无孔隙,极大提高工作耐腐蚀、抗老化和耐磨性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单体液压支柱。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有内注式和外注式两种类型。因矿井下生产 条件恶劣,空气湿度大,矿并水为酸性,易使支柱工作配合面产生电化学腐蚀 而影响其密封性能。因此需进行防腐处理。最先进的处理方式是在油缸内孔表面、三用阀左、右阀筒表面电镀25-40um锡青铜层,活柱体表面电镀15-20um 的锌镍合金层,其耐腐蚀性可达300小时以上。但电镀防腐层还存在以下缺点 (1)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操作工的身心健康;(2)存在氢脆,影响基体的综 合机械性能;(3)镀层存在孔隙,防腐表面首先沿其出现蚀点,使基本出现麻 点,造成镀层片状脱落,进一步加快基本腐蚀程度,影响产品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电镀防腐层的缺点,提供一种聚氯乙烯防腐层 的单体液压支柱。—种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由油缸、活柱体、三用阀、活塞或挡圈、 顶盖、底座体、手把体、复位弹簧等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油缸表面、活柱 体表面以及三用阀的左、右阀筒表面加工有聚氯乙烯涂层。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目前应用的电镀防腐层单体液压支柱相比,其防 腐蚀性提高五倍以上达1000小时,防腐层光滑、无剥落、无孔隙,极大提高工 作耐腐蚀、抗老化和耐磨性能,减小了流体阻力,抗阻燃和抗静电性能优越, 密封性能优越;以水或地下水为工作介质,实现支柱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无毒 害、无污染;相对价格低,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并且因其独特的技术工 艺,符合5f保发展需求并可获得性能优异表面层,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和推广应用前景。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沿轴向剖视(主视)示意图。图中l-顶盖,2-三用阀,3-复位弹簧,4-活柱体,5-手把体,6-油缸,7-活塞或挡圈,8-底座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由顶盖1、三用阀2、复位弹簧3、活柱 体4 (包括柱头)手把体5、油缸6、活塞或挡圈7、底座体8及密封件等部件 构成。活柱体4表面(包括柱头阀孔表面)、三用阀2的左阀筒表面和右阀筒表 面、油缸6表面经热溶吸涂有聚氯乙烯涂层,其涂塑层总厚度0.32 0.45mm。上述聚氯乙烯涂层的加工方法是第一步将需防腐耐磨处理表面的工件,经表面除油、除锈等酸洗预处理; 第二步将预处理过的工件置于工装固定后,放入40-60'C的磷化溶液中进行磷化10-15分钟;第三步将磷化后的工件放入温度^8(TC的清水箱中清洗,用风机将工件 上的水分吹千,温度降至室温或略高于室温,送入温度为290'C土1(TC的炉内预热,保温10分钟出炉;第四步将工件置入开启状态的放有聚氯乙烯粉末和抗磨剂的硫化桶内, 摆动工件2-3次,使聚氯乙烯和抗磨剂均匀熔敷于金属工件表面;第五步将工件表层多余粉末吹掉,放至固化炉内进入冷却区进行强制风冷,待工件温度冷却至5(TC以下时,表层形成一层均匀致密、光滑的熔层,即 在部件基体表层形成0.32-0.45mm厚的涂塑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它主要包括油缸、活柱体、三用阀、活塞或挡圈、顶盖、底座体、手把体和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油缸表面、活柱体表面以及三用阀的左、右阀筒表面加工有聚氯乙烯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它主要包括油缸、活柱体、三用阀、活塞或挡圈、顶盖、底座体、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冯培杰杜伯奇郭彦光王华远王涛吕宏伟王昕张进海彭迎新段秀兰纪英军王仲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山建能集团莱芜通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