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捕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30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油气田产建工程中适用于气液两相流体输送的立式捕雾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压板(6)和顶板(4)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3)竖直固定在分离筒体(1)内。以便避免液滴被高速气体带走,确保低速气体也能够顺利通过,有效提高了分离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油气田产建工程中适用于 气液两相流体输送领域的立式捕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中大量使用的气液分离设备中,大量采用丝网捕雾装置, 水平安装于气体出口处。由于气体流向与捕雾装置中的积液返回方向相反, 当气体流速较大时,积液中部分液滴被气体带走,造成气液分离效果不好。 此外,积液在捕雾丝网中大量聚集,流速较低的气体无法穿透捕雾丝网, 会造成装置内的压力迅速上升,给装置带来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捕雾分离装置,以便避免液滴被高 速气体带走,确保低速气体也能够顺利通过,有效提高了分离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立式捕雾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压 板和顶板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竖直固定在分离筒体内。所述的捕雾丝网含液气体进入和排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所述的压板和顶板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压板、顶板和捕雾丝网构成z字型。所述的捕雾丝网的四角通过固定块与压板和顶板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捕雾丝网竖直安装,使气体通过方向与 积液返回方向互相垂直,大大避免了液滴被高速气体带走;同时由于重力 作用,液滴无法在捕雾装置下部大量聚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立式捕雾分离结构示意图。3图中1、分离筒体;2、固定块;3、捕雾丝网;4、顶板;5、定型架; 6、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压板6和顶板4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3构成Z字型, 将压板6和顶板4固定在分离筒体1内。使捕雾丝网3含液气体进入和排 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捕雾丝网3的四角通过4个固定块2与压板6和顶 板4连接。含液气体在分离筒体l内自下向上穿过,使气体通过方向与积 液返回方向互相垂直,受顶板4和压板6的阻挡,气流变为水平方向通过 捕雾丝网3,完成气液分离后气体继续向上排出。避免了液滴被高速气体 带走,捕雾丝网3由定型架5定型后由固定块2固定。捕雾丝网3的规格 可根据需要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捕雾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压板(6)和顶板(4)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3)竖直固定在分离筒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立式捕雾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压板(6)和顶板(4)上下夹持着捕雾丝网(3)竖直固定在分离筒体(1)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捕雾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捕雾丝网(3)含液气体进入和排出口沿管径方向分布。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捕雾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红何茂林杨世海王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