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265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5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储能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的一侧固定有锂电池组,且框架内部的另一侧固定有钒电池组,所述锂电池组和钒电池组正面同一直线的位置设置有接口端,所述锂电池组和钒电池组的接口端外围设有转换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锂电池组与钒电池组安装在框架内部,两者的接口端均安装在密封框内部,与外围的输电线的输电头插接,在钒电池每次循环的真空期,通过转换组件将输电头转接到锂电池接口端一侧,从而保证输电储存的不中断,待钒电池内的电解液循环一个周期后,再切换到钒电池,以此循环使用,双电池切换的方式实现联合储存的技术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储能,具体为一种复合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全钒液流电池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设计灵活、可逆性高、正负极电解液组分相同、无交叉污染风险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的固定场地的电能存储,目前被用于光伏、风力和电网发电的储能,全钒液流电池是将具有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电解液储罐中。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时,电解液通过泵的用途,由外部贮液罐分别循环流经电池的正极室和负极室,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

2、钒电池能量存储于电解液中,新增电解液储罐的体积或者提高电解液的浓度均可新增电池容量。即有相同功率输出的钒电池,可依据需求任意调整容量,非常适合大容量储能应用,钒电池可以通过新增电解液或更换电解液的方式新增系统运行时间。通过更换电解液,可实现瞬间再充电,类似于汽车加油。

3、由于钒电池是通过电解液的反应进行放电和充电,因此需要进行电解液的循环使用,而在循环过程或者中途新增电解液以保证钒电池充放电高效时,可能会造成充电和放电的终端,以此会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储能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一侧固定有锂电池组(2),且框架(1)内部的另一侧固定有钒电池组(3),所述锂电池组(2)和钒电池组(3)正面同一直线的位置设置有接口端(7),所述锂电池组(2)和钒电池组(3)的接口端(7)外围设有转换组件(5),且转换组件(5)包括密封框(51),所述密封框(51)的外表面滑动插接有插板(57),且插板(57)沿密封框(51)两侧滑动穿出,所述接口端(7)固定穿入密封框(51)后端,所述插板(57)的表面上滑动插接有输电头(61),且输电头(61)外端连接有输电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储能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一侧固定有锂电池组(2),且框架(1)内部的另一侧固定有钒电池组(3),所述锂电池组(2)和钒电池组(3)正面同一直线的位置设置有接口端(7),所述锂电池组(2)和钒电池组(3)的接口端(7)外围设有转换组件(5),且转换组件(5)包括密封框(51),所述密封框(51)的外表面滑动插接有插板(57),且插板(57)沿密封框(51)两侧滑动穿出,所述接口端(7)固定穿入密封框(51)后端,所述插板(57)的表面上滑动插接有输电头(61),且输电头(61)外端连接有输电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位于钒电池组(3)底部固定有正极电解液箱(31),且框架(1)位于正极电解液箱(31)的一侧固定有负极电解液箱(32),所述框架(1)位于正极电解液箱(31)和负极电解液箱(32)顶部安装有两个压泵(33),所述压泵(33)的连接端与正极电解液箱(31)和负极电解液箱(32)和钒电池组(3)连接,且钒电池组(3)的后端设置有电解液返回正极电解液箱(31)和负极电解液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易汉平孙丽娅刘亚伦王保国李勇杨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紫荆低碳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