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动力电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不同的电动车辆所需的电池装置容量可能存在不同,而电池装置中电池单体的数量会随着电池装置容量的需求而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在电池装置箱体的形状不变的情况下,电池装置容量变小会在箱体内形成空置安装位,且与空置安装位相邻的电池单体容易缺乏约束,从而导致电池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下降。
2、而且,目前的电池装置的吸能盒通常位于电池装置外部,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难以应对外部结构件侵入电池装置对电池单体造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能够缓解电池装置容量变化对电池装置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和外部结构侵入电池装置造成的损伤。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多个边梁,边梁依次首尾相连并围成容纳腔;多个电池单体,设于容纳腔内,多个电池单体至少沿第一方向排布;仿形件,容纳于容纳腔中,仿形件用于替换电池单体,仿形件能够抵接于相邻的电池单体或仿形件;至少部分仿形件邻近边梁设置。
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电池装置包括仿形件,在电池装置容量减少的情况下,仿形件能够占据电池单体减少而形成的空置安装位,以通过仿形件对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约束,从而提高了电池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使仿形件邻近边梁设置,即使仿形件能够与边梁相邻或抵接于边梁,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侵入电池装置内的外部结构能够接触仿形件,以使得仿形件能够阻碍侵入电池装置内的外部结
4、在一些实施例中,仿形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吸能空间。
5、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仿形件内设置吸能空间,以使得仿形件能够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吸收部分碰撞产生的能量,以减少传递至电池单体的碰撞能量,从而使得仿形件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电池单体的作用。
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7、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些外壳的材质,以使得外壳能够更好的为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支撑。
8、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空间内设有连接于外壳的加强结构。
9、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吸能空间内设置加强结构,以提高仿形件的整体强度,从而能够提高仿形件对相邻电池单体的支撑性能,在电池单体发生膨胀的情况下,仿形件能够更好的抑制电池单体的膨胀,从而降低电池单体可能发生的损伤;同时,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加强结构也能够为外部结构的侵入提供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电池单体的作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位于电池单体周侧并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的面积大于第二壁的面积,第一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外壳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加强结构包括连接于外壳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一表面呈夹角设置。
1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并使加强筋与第一表面呈夹角设置,以通过加强筋抑制第一壁的膨胀形变;因电池单体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面积较大的第一壁更容易发生形变,且形变量大于第二壁,故设置加强筋以抑制第一壁的形变。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筋,各加强子筋沿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个加强子筋相互连接并形成连接部,以引导加强筋于连接部处形变。
1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加强筋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筋,并使相邻两个加强子筋在连接位置形成连接部,该设置使得加强筋既能够为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支撑;同时,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该设置还使得加强筋能够较为容易的在连接部处形变或断裂,从而使得加强筋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还能够降低加强筋侵入相邻电池单体的风险。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加强子筋呈夹角设置。
15、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相邻两个加强子筋呈夹角设置,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该设置能够使加强筋更容易在连接部处形变或断裂;在加强筋形变或断裂后,该设置还能够降低加强子筋侵入相邻电池单体的风险,从而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相邻电池单体的作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子筋有至少三个,相邻两个加强子筋之间的夹角为90°。
17、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些加强筋的具体结构,使加强子筋有至少三个,此时加强筋上有至少两个连接部,以使得加强筋能够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具有多个形变部位,从而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能量,并能够更好的对相邻电池单体起到保护作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将吸能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子空间。
19、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加强结构能够在吸能空间内形成两个或更多个子空间,以使得每个子空间均能够用于吸收车辆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使得仿形件能够更好的保护相邻的电池单体。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2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些加强结构的材质,以使得加强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并能够为电池单体提供良好的约束;同时,还使得加强结构能够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形变并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空间内填充有吸能材料。
2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吸能空间中填充吸能材料,在车辆受到碰撞的情况下,该设置能够使仿形件更好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电池单体的作用;同时,填充在吸能空间中的吸能材料也能够分担外壳上的力,以使得仿形件能够更好的为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支撑。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发泡材料或树脂中的任一种。
25、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些吸能材料的具体材质,以使得吸能材料既能够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还能够为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支撑。
26、在一些实施例中,仿形件的形状与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
27、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仿形件的形状与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以使得仿形件能够更好的占据空置安装位,并能够减少仿形件与相邻带电池单体之间的缝隙;该设置也能够使仿形件更好的为相邻的电池单体提供支撑,以抑制相邻电池单体的形变。
28、在一些实施例中,仿形件的体积与电池单体的体积的比值范围为0.9~1.1。
29、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些仿形件与电池单体之间体积比值范围,以降低仿形件的加工难度,同时也能够使仿形件起到约束相邻电池单体和抑制相邻电池单体形变的作用。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仿形件的尺寸与电池单体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9~1.1;和/或在第二方向上,仿形件的尺寸与电池单体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9~1.1,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吸能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空间内设有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加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电池单体周侧并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壁的面积,所述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筋,各所述加强子筋沿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子筋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子筋有至少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子筋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将所述吸能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子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空间内填充有吸能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发泡材料或树脂中的任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件的形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件的体积与所述电池单体的体积的比值范围为0.9~1.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仿形件的尺寸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尺寸的比值范围为0.9~1.1;和/或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仿形件位于所述箱体的中部;或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件至少设于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所述边梁的一侧,所述仿形件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将相邻的所述边梁与所述电池单体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缓冲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下箱体和连接于所述下箱体的顶板,所述下箱体内设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仿形件,所述顶板盖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所述下箱体包括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为方壳电池装置、刀片电池装置、圆柱电池装置、软包电池装置、叠片电池装置中的任一种。
2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吸能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空间内设有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加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电池单体周侧并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壁的面积,所述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筋,各所述加强子筋沿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子筋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子筋有至少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加强子筋之间的夹角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将所述吸能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子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的材质包括塑料、陶瓷、纤维、木材、树脂或金属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空间内填充有吸能材料。
1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杰,潘鑫,李宏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