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式枢纽器及具有该棘轮式枢纽器的折合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470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式枢纽器及具有该棘轮式枢纽器的折合式装置,其中该棘轮式枢纽器包含:一转轴;一旋转棘轮,其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一固定棘轮,其不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并受一弹簧推抵而与旋转棘轮以棘齿相互啮合;一套筒,其设有一组接部,并沿轴向形成一开缝,套筒套设在旋转棘轮上;该折合式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及一脚架,其中该本体是与转轴相互固定,而脚架是与套筒的组接部相互固定,且脚架相对于本体展开的方向是相同于旋转棘轮可相对固定棘轮转动的方向;上述套筒的组接部朝向形成有开缝的方向转动时可带动旋转棘轮转动,但反向转动时则自身会相对于旋转棘轮转动,据此可达到令折合式装置的脚架单一转向多段定位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尤指一种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使该电子装置 为可折合的枢纽器。
技术介绍
折合式装置,其一般具有可相对旋转的两个部位,例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中 的底座及上盖之间即可相互旋转,从而可开启上盖进行操作或在使用完毕后折合上盖,为 达上述目的,折合式装置中须设置有枢纽器,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结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 第566771号所揭示,其主要具有一旋转轴部、一转轴部、一推顶弹簧以及穿设于上述各零 件的一心轴,其中该旋转轴部与转轴部是分别用于固定在折合式装置中的可相对旋转的两 个部位上,两者并且以一面相接,该相接的面上分别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凹凸部,而该弹性组 件是设置与该旋转轴部相邻,并推顶旋转轴部与转轴部相互压迫;当折合式装置中可相对旋转的两部位(以下以上盖及底座为例)相对旋转时,可 带动旋转轴部与转轴部相对旋转,并且依据旋转轴部与转轴部的相接面上的凹凸部设计, 可达到上盖相对于底座朝向正反两个方向上旋转时,皆能于180度、每90度或者其它角度 上定位的目的。上述枢纽器的设计,确实具有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皆能定位的目的,然而折合式 装置使用时,上盖固然需要定位于一角度以便操作,但使用完毕后是期望能尽快关闭上盖, 而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由于具有双向定位功能,因此反而造成在关闭上盖时必须花费额外 的时间与力量,对使用者而言着实甚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使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的折合式装置,其存在有关闭上盖时费时费力 的缺点,本技术是通过改良枢纽器结构,令其仅于单一旋转方向上具有定位功能,据以 解决上述缺点。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棘轮式枢纽器,其 包含有一转轴;一旋转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设有棘齿,并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一固定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设有棘齿,固定棘轮不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其棘 齿且与旋转棘轮的棘齿相互啮合;一压缩弹簧,其套设在转轴上,一端抵于所述固定棘轮的轴向另一侧;一套筒,其设有一组接部,并沿轴向形成有一开缝,套筒套设在所述旋转棘轮上;一固定板,其固定于转轴的一端,且抵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上。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的结构进一步可为所述转轴一端形成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一卡合段;3所述固定棘轮轴向贯穿形成有配合所述转轴卡合段的轴孔,并以该轴孔套设于转 轴的卡合段上。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的结构进一步又可为所述固定棘轮在轴向另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是抵于所述固定棘轮的凹槽内壁。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的结构进一步还可为所述转轴上形成有一冠部; 所述旋转棘轮抵靠于所述冠部。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的结构进一步再可为所述套筒,其内径配合于所述旋转棘轮的外径,而其开缝相邻于组接部,且位于以 该组接部为基点顺于旋转棘轮可相对固定棘轮转动的方向上的一侧。本技术另外提供一种折合式装置,其包含有一本体及一脚架,其特征在于进 一步包含有上述的棘轮式枢纽器,其中该本体是与转轴相互固定,而脚架是与套筒之组接 部相互固定,且脚架相对于本体展开的方向是相同于旋转棘轮可相对固定棘轮转动的方 向。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其转轴与套筒的组接部是分别与折合式装置中可相 对旋转而呈开启或折合状态的两个部位相互固定,由于所设固定棘轮与旋转棘轮是受压缩 弹簧的弹力推顶而以棘齿保持相互啮合,是以旋转棘轮仅能相对于固定棘轮单向转动;当套筒顺着旋转棘轮可相对固定棘轮转动的方向上转动时,可带动旋转棘轮相 对固定棘轮转动,并通过棘齿的配合在该旋转方向上达到多段定位的目的,反之,当套筒朝 向反方向旋转时,旋转棘轮将受制于固定棘轮而呈不转动,但由于套筒上形成有开缝,因此 套筒内径将因受力而略为扩大,使套筒可相对于旋转棘轮转动;由此可知,设置有本实用新 型枢纽器的折合式装置,在开启时可具有多段定位功能,而使用完后可快速关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部分透视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设置有本技术枢纽器的折合式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的部分放大剖视图。附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转轴(11)冠部(12)卡合段(20)旋转棘轮(21)中心孔(22)棘齿(30)固定棘轮(31)轴孔(32)棘齿(33)凹槽(40)压缩弹簧(50)套筒(51)组接部(52)开缝(60)固定板(72)脚架(71)本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棘轮式枢纽器,其包含有一转轴(10)、一旋转棘轮 (20)、一固定棘轮(30)、一压缩弹簧(40)、一套筒(50)及一固定板(60),其中该转轴(10)上形成有一冠部(11),且一端形成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一卡合段 (12);如图3所示,该旋转棘轮(20)的轴向贯穿形成有一中心孔(21),且轴向一侧面上 形成有棘齿(22),旋转棘轮(20)以该中心孔(21)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10)上,并抵靠于 所述冠部(11)。该固定棘轮(30)在轴向贯穿形成有配合所述转轴(10)卡合段(12)的轴孔(31), 另于轴向一侧面上形成有棘齿(32),且于轴向另一侧面上形成有一凹槽(33),固定棘轮 (30)以该轴孔(31)不可转动的套设于转轴(10)的卡合段(12)上,其棘齿(32)且与旋转 棘轮(20)的棘齿(22)相互啮合,固定棘轮(30)的外径可小于所述旋转棘轮(20);该压缩弹簧(40)套设在转轴(10)上,一端抵于所述固定棘轮(30)的凹槽(33) 内壁;该套筒(50)的内径配合在所述旋转棘轮(20)的外径,套筒(50)设有一组接部 (51),另沿轴向形成有一开缝(52),该开缝(52)相邻于所述组接部(51),且位于以该组接 部(51)为基点顺于旋转棘轮(20)可相对固定棘轮(30)转动的方向上的一侧,套筒(50) 套设在所述旋转棘轮(20)上;该固定板(60)固定于转轴(10)的一端,且抵于所述压缩弹簧(40)的另一端上, 使该压缩弹簧(40)产生弹力推抵固定棘轮(30)保持与旋转棘轮(20)相互啮合。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枢纽器是用来设置在一折合式装置上,此处以一 数字相框为例,其具有一本体(71)以及一可相对本体(71)展开或收折的脚架(72),该本体 (71)是与转轴(10)以任意适当方式相互固定,而脚架(72)是与套筒(50)的组接部(51)以 任意适当方式相互固定,且脚架(72)的展开方向是与旋转棘轮(20)可相对固定棘轮(30) 转动的方向相同的;当脚架(72)自折合状态朝向展开方向旋转时,由于套筒(50)的内径配合于旋转 棘轮(20)的外径,因此恰可带动旋转棘轮(20)相对固定棘轮(30)转动,在旋转棘轮(20) 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棘轮(30)将受棘齿(22)推抵而沿转轴(10)轴向位移并压迫压缩弹 簧(40),随后受压缩弹簧(40)的弹力作用而又与旋转棘轮(20)啮合,是以通过棘齿(22) (32)的配合可达到多段定位的目的,脚架(72)于每一段定位之间所转动的角度可透过棘 齿(22) (32)数量的多寡来调整;反之,当套筒(50)朝向反方向旋转时,由于套筒(50)上形成有开缝(52),因此套 筒(50)内径将因受力而略为扩大,即使旋转棘轮(20)受制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转轴;一旋转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形成有棘齿,并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一固定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形成有棘齿,固定棘轮不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其棘齿且与旋转棘轮的棘齿相互啮合;一压缩弹簧,其套设在转轴上,一端抵于所述固定棘轮的轴向另一侧;一套筒,其设有一组接部,并沿轴向形成有一开缝,套筒套设在所述旋转棘轮上;一固定板,其固定在转轴的一端,且抵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棘轮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转轴;一旋转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形成有棘齿,并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一固定棘轮,其轴向一侧面上形成有棘齿,固定棘轮不可转动的套设在转轴上,其棘齿且与旋转棘轮的棘齿相互啮合;一压缩弹簧,其套设在转轴上,一端抵于所述固定棘轮的轴向另一侧;一套筒,其设有一组接部,并沿轴向形成有一开缝,套筒套设在所述旋转棘轮上;一固定板,其固定在转轴的一端,且抵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枢纽器,其中 所述转轴一端形成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一卡合段;所述固定棘轮轴向贯穿形成有配合所述转轴卡合段的轴孔,并以该轴孔套设于转轴的 卡合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式枢纽器,其中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佳科吴承学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