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枢纽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416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式枢纽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旋转式枢纽器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的底面与本体的顶面之间,其中枢纽器的承接组件与对接组件借由对接组件的枢轴相互枢设,利用承接组件与盖体相固定、对接组件与本体相固定,并借由回复组件迫使盖体与本体选择性定位于两预设的相对位置上,则利用单一枢接点的设置,而使得盖体得以相对本体枢转并滑移开一定距离,则开启状态下露出本体特定区域以供利用所设置的输入单元等构件,故无论在开启或闭合状态下,旋转式枢纽器均被覆盖于本体与盖体之间而不外露,以避免损坏或异物入侵。(*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枢纽器,尤其涉及一种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 与本体之间,以使盖体与本体得以相对旋转的旋转式枢纽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具有多种不同的型态来设置其盖体及本 体的相对位置,其中一种是利用盖体的底面与本体的顶面相连接,而使电子装置的荧幕设 置于盖体的顶面,则当呈闭合状态时,盖体与本体重合而使用者可观看荧幕的显示画面或 直接配合触控荧幕的设置而操控该电子装置,当呈开启状态时,盖体相对于本体滑移一定 距离后露出本体的顶面的部分区域,该区域上设置有按键等输入单元以供使用者键入指 令,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滑动式设置的电子装置,必须在本体的顶面或盖体的底面设置有 供滑动的轨道,则当呈开启状态时,轨道势必暴露于外,凹陷的轨道容易卡入异物,且轨道 本身呈狭长状亦不利于清理,故异物将阻碍盖体与本体间的相对滑动,而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滑动式电子装置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枢纽器 及可携式电子装置,同样利用盖体的底面及本体的顶面相对连接,但无须轨道的设置而同 样能使盖体相对于本体旋转而暴露出本体部分区域,以供输入单元的设置。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旋转式枢纽 器,其中包括一承接组件,其包含有一承接片体;一对接组件,其包含有一对接片体及一枢轴,对接片体与承接片体相互枢设,枢轴 贯穿对接片体及承接片体,且枢轴与对接片体相互固定;—回复组件,其分别与承接组件及对接组件相互固定,回复组件提供扭力使承接 组件与对接组件选择性定位于两相对位置。而本技术所设计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有一盖体、一本体及一如前所述 的旋转式枢纽器,其中该旋转式枢纽器设于盖体的底面与本体的顶面之间,且承接组件与 盖体相互固定,对接组件与本体相互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借由旋转式枢纽器具有单一枢接点的特性,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盖体可相对于本体旋转,且盖体同时滑移开使得本体的顶面的一部分露出以供 使用者里用所设置的输入单元等构件,在开启状态下旋转式枢纽器整体仍包覆于盖体与本 体之间,且未露出枢纽器的任何部分以避免损坏或异物入侵,因此,本技术确具有其实 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旋转式枢纽器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至图6是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顶视动作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9至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顶视动作图图中标号说明1旋转式枢纽器10承接组件11承接片体111第一枢接孔20对接组件21对接片体211第二枢接孔22辅助片体221第三枢接孔23枢轴30回复组件31扭转弹簧32插销40携式电子装置41盖体411荧幕412容槽42本体421容槽422输入单元50携式电子装置51盖体511容槽52本体521容槽522镜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旋转式枢纽器1包含有一承接组件10、一对接组件20及至少一回复组件30。前述的承接组件10包含有一承接片体11,承接片体11上贯穿成型有一第一枢接 孔 111。前述的对接组件20与承接组件10相互枢接,对接组件20包含有一对接片体21、 一辅助片体22及一枢轴23,对接片体21相对位于承接片体11的底侧,辅助片体22相对位 于承接片体11的顶侧,枢轴23依序贯穿对接片体21、承接片体11及辅助片体22,且枢轴 23与对接片体21及辅助片体22相固定,以使得对接片体21及辅助片体22与承接片体11 相互枢接,对接片体21上贯穿成型有一第二枢接孔211,辅助片体22上贯穿成型有一第三 枢接孔221,第一枢接孔111、第二枢接孔211、以及第三枢接孔221对齐以供枢轴23贯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孔111呈圆孔而第二枢接孔211及第三枢接孔221呈非圆孔,枢轴 23的断面呈非圆形以卡合于第二枢接孔211及第三枢接孔221中。前述的回复组件30分别与承接组件10及对接组件20相互固定,回复组件30提 供扭力以使承接组件10与对接组件20选择性定位于两相对位置,回复组件30包含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扭转弹簧31,扭转弹簧31的数量可视所运用装置的大小、重量、或所需的扭 力值大小而,每一扭转弹簧31的一端与承接片体11相固定,而该扭转弹簧31的另一端与辅助片体22相固定,可借由插销32贯穿扭转弹簧31的端部以固定之,当承接组件10与对 接组件20相对枢转时,扭转弹簧31提供扭力而使得承接片体11与对接片体21相对定位。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40其包含有一盖体 41、一本体42及前述的旋转式枢纽器1,盖体41的顶面设有荧幕411,盖体41的底面内凹 成型有一容槽412,本体42的顶面内凹成型有一容槽421,前述的旋转式枢纽器1设于盖体 41的底面与本体42的顶面之间,且旋转式枢纽器1相对设于盖体41及本体42的中段部 位,承接组件10与盖体41相互固定,对接组件20与本体42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承接 片体11固设于盖体41的容槽412中、辅助片体22及扭转弹簧31位于盖体41的容槽412 中、对接片体21固设于本体42的容槽421中,由于盖体41与本体42是借由旋转式枢纽器 1加以枢接,故无须设置轨道于盖体41或本体42上。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盖体41与本体42截面积大小相同,故当电子装置40呈闭 合状态时,盖体41与本体42完全重合,而扭转弹簧31的弹力迫使盖体41与本体42稳固 的定位于闭合状态下。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当盖体41相对于本体42旋转时,盖体41带动承接片体11 旋转,而使得承接片体11相对于对接组件20旋转,此时扭转弹簧31受力压缩而蓄积弹力。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当盖体41旋转一定角度后,可借由外力将盖体41继续推动 至完全开启的状态、或移除外力而借由扭转弹簧31的弹力释放,以将盖体41继续推动至完 全开启的状态,则利用扭转弹簧31的弹力将盖体41稳固定位于开启状态下,此时盖体41 恰好旋转90度而盖体41的中心线与本体42的中心线重合,且本体42露出输入单元422 例如按键或旋钮等,以便于使用者输入指令。本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50的另一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其包含有一本 体52、一盖体51、及一前述的旋转枢纽器1,盖体51以其端部与本体52枢接,本体52的顶 面内凹成型有一容槽521用以容纳旋转式枢纽器1的对接片体21,本体52上设有镜头孔 522,盖体51是用于盖设于该镜头孔522上,以防止镜头孔522内部的光学装置受损,盖体 51的底面接近端部处内凹成型有一容槽511用以容纳旋转式枢纽器1的承接片体11、扭转 弹簧31及辅助片体22。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盖体51以其自由端盖设于镜头孔522上。请配合参阅图10所示,旋动盖体51使得承接片体11相对于对接组件20枢转,如 前所述,扭转弹簧31同样被压缩而蓄积弹力。请配合参阅图11所示,盖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接组件,其包含有一承接片体;一对接组件,其包含有一对接片体及一枢轴,对接片体与承接片体相互枢设,枢轴贯穿对接片体及承接片体,且枢轴与对接片体相互固定;一回复组件,其分别与承接组件及对接组件相互固定,回复组件提供扭力使承接组件与对接组件选择性定位于两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霖陈威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