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75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夹持部上端面设转轮,转轮包括座体和与座体垂直设置的两个对称片状结构,所述座体底部对称设置两个的凸面结构,所述凸面结构之间垂直向下设置有卡栓,所述夹持部上端面设转台,转台包括用于容置存在环状槽的座体和用于与座体的卡栓相卡合的卡槽,所述环状槽环向设置有多个凹面结构,凹面结构与所述凸面结构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其转轮可与其他有连接转架结构的光源部分或者有连接转架结构的夹托部分,(该夹托可以放置且可夹住手电筒)实现绕夹持部全方位的旋转和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结构,特别涉及光源部可绕夹持部旋转的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在与所述光源部连接后,主要适用于在野外行走或钓鱼,同时又不便于长时 间手持电筒,其主要是夹在帽沿上或衣服的前襟上。现有的夹具,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在 所述光源部与夹具连接的连接部分,现有的夹灯使用的是弹簧片,如经常需要转动连接部 分以调整角度时,弹簧片可能就会失灵,无法正常调整光源部分的角度;2、所述光源部与夹 具部分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所述光源部不能绕夹具部分自如旋转,这在需要调整光源部 分的角度时,无法达到实际的要求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夹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可有效延长夹具用于调整角度的 相应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光源部可绕夹具部分自如旋转,使其适用性更强、适用范围 更广。 —种夹具,包括光源部、转轮、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座体和与座体上 部垂直设置的两个对称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中部设连接孔,所述座体中部、两个片状结 构之间设凸台,所述光源部的下盖体底部设连接转架,连接转架外侧设连接凸部,连接凸部 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所述连接转架自由端设齿纹,所述齿纹与所述凸台相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为两段对称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座体底部对称设置两个凸面结构,所述凸面结构之间垂直 向下设置有卡栓,所述夹持部上端面设转台,所述转台包括用于容置座体的环状槽和用于 与座体的卡栓相卡合的卡槽,所述环状槽内环向设置有多个凹面结构,凹面结构与所述凸 面结构卡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栓为两个对称的台阶状半圆弧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部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夹持部与所述光源部采用转轮和转台相配合的活动方式连接,使其适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夹具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夹具中光源部连接转架与转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轮的凸台与光源部连接转架的齿纹的连接示意图(其中3-A为连接前的示意图,3-B为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夹具中的转轮和夹持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夹具组装上光源部后的示意图(其中5-A为光源部未旋转示意图,5-B为光源部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夹具组装上夹托部后的示意图(其中6-A为夹托部未旋转示意 图,6-B为夹托部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夹具中的转轮与夹持部连接示意图(其中7-A为连接前的示意 图,7-B为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夹具组装上夹托部后,并夹上手电筒的示意图(其中8-A为夹 托部未旋转示意图,8-B为夹托部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31-转轮,25-连接转架,40-夹托部,251-连接凸部,252-齿纹,311-夹持部上 端面,312-座体,313-连接孔,314-片状结构,315-凸台,321-夹持部下端面,322-凹槽, 323-磁铁,324-凸面结构,325-卡栓,326-转台,327-环状槽,328-卡槽,329-凹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夹具,夹持部通过转轮31活动连接,在夹持部下端 面321的凹槽322内增加了磁铁323,在需要双手空间的时候(如修车等),可将夹具(带 照明体)吸在车上,这样方便使用。 所述光源部和转轮31的连接采用枢接的方式,如图2-图3所示,具体如下转轮 31包括座体312和与座体垂直设置的两个对称片状结构314,片状结构中部设连接孔313, 在座体312中部、两个片状结构314之间设凸台315,该凸台可以是通长的,也可以是两段结 构。相应的,在光源部分的下盖体底部设连接转架25,上述的枢接即为连接转架和连接座的 枢接。连接转架25外侧设连接凸部251,该连接凸部呈圆柱形,与连接孔313相适配(连接 孔313呈圆形),所述连接转架25自由端(即图2中连接转架顶部)设齿纹252,齿纹与凸 台相啮合。 转轮31与夹持部采用滑动卡配的方式,如图4-7所示,具体如下所述座体312底 部对称设置两个凸面结构324,所述凸面结构324之间垂直向下设置有卡栓325,所述夹持 部上端面311设转台326,转台326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座体312的环状槽327和用于与所述 座体312的卡栓325相卡合的卡槽328 (位于环状槽327最下端),所述环状槽327环向均 匀设置有多个凹面结构329,所述卡槽328与卡栓325卡配后,所述凹面结构329与所述转 轮31底部的凸面结构324相适配,夹具可通过转轮突出的两个凸面结构324和夹持部多个 凹面结构329固定位置,在凹凸面相互对应配合时,使得夹具能在某个位置固定。转动转轮 31,其下部的凸面会根据用力方向从一个凹面转到下个凹面(凹面的圆心在同一圆上),从 而能进行360。旋转。 安装时,将座体下盖体上的连接转架25的连接凸部251,与转轮31的连接孔313 相连接,就将光源部分与转轮31连接为一体;同时,将转轮31底部的卡栓325与位于夹持 部上端面311的转台326内的卡槽328,以及转轮31底部的凸面结构324与转台326内环 状槽327上的凹面结构329卡配连接,就将夹持部与转轮31连接为一体。使用时,当需要 调节座体光源部分的高度时,将座体光源部分向下压或上抬,相应的连接转架25上的齿纹252与转轮上的凸台315相啮合,每移动一个齿纹,就调整一个角度,同时固定在这一位置, 本技术的夹具可根据需要在同一方向上调整角度,当需要调节座体光源部分的角度 时,将座体光源部分向左或向右旋转,相应的凸面结构324会从一个凹面旋转至下个凹面, 从而实现座体光源部分的360°旋转(如图5-7所示)。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光源部还可以换作夹托部40,如图6所 示。且夹托40采用弹性材料,可夹住手电筒,如图8所示。 本技术的夹具的夹持部与所述光源部采用枢接和齿接啮合的方式连接以便 调节角度,避免使用易损耗的弹簧片,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夹持部与光源部分采用转轮 和转台相配合的活动方式连接,使其适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夹具,包括光源部、转轮、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座体和与座体上部垂直设置的两个对称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中部设连接孔,所述座体中部、两个片状结构之间设凸台,所述光源部的下盖体底部设连接转架,连接转架外侧设连接凸部,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所述连接转架自由端设齿纹,所述齿纹与所述凸台相啮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两段对称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底部对称设置两个凸面结 构,所述凸面结构之间垂直向下设置有卡栓,所述夹持部上端面设转台,所述转台包括用于 容置座体的环状槽和用于与座体的卡栓相卡合的卡槽,所述环状槽内环向设置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包括光源部、转轮、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座体和与座体上部垂直设置的两个对称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中部设连接孔,所述座体中部、两个片状结构之间设凸台,所述光源部的下盖体底部设连接转架,连接转架外侧设连接凸部,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所述连接转架自由端设齿纹,所述齿纹与所述凸台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善秀
申请(专利权)人:爱特科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