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263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设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为向汽车内部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较难成形的后轮罩内板上的凸起部分转移到较易成形的后侧围内板上,简化了后轮罩内板的结构;节省了材料;避免了增加零部件及焊接工艺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搭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 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车型中,注油口设置在后轮罩外板上,而注油管要通过后轮罩 处与油箱连接,则在后轮罩处需要一个放置注油管的空腔,注油管通过后 轮罩处的空腔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空腔由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各设置 一段很长的凸起部分拼焊而成,而后轮罩内板属于复杂难成形的零件,在 其上加工凸起部分会大大增加下料尺寸,造成材料的浪费;另一种是,后 轮罩内板上不设置凸起部分,但需要增加一个零件跟后轮罩内板焊接,然 后再跟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外板焊接,这种方式节省了材料却增加了零部 件及焊接工艺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 及其连接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汽车 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 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设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为向汽车内部凸起, 所述凸起部分包括面向汽车内部的凸面和面向汽车外部的凹面。 所述后轮罩内板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分相适配的避让台阶。 所述后轮罩外板设有通孔,注油管安装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并穿过所述通孑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将所述后侧围内板与 所述后轮罩外板搭接,所述后侧围内板具有凸起部分,使所述凸起部分与 所述后轮罩外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放置所述注油管,将所述后侧围 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无间隙搭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在其边缘处具有与所述凸起部分相适配的避让台阶。 所述后轮罩外板具有通孔,将注油管安装在后轮罩外板上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搭接以焊接的方式实现,所述后 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搭接以焊接的方式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后后侧围内板为简单容 易成形的零件,较难成形的后轮罩内板上的凸起部分结构转移到较易成形 的后侧围内板上,再将后轮罩内板与后侧围内板搭焊,使后侧围内板的凸 起部分与后轮罩外板形成可放置注油管的空腔,也就是在不增加零件的基 础上,将由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形成的空腔,替代成由后侧围内板与 后轮罩外板形成的空腔,简化了后轮罩内板的结构;节省了材料;避免了 增加零部件及焊接工艺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从汽车外部往内看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从汽车内部往外看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图A-A。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l、后轮罩 内板3和后轮罩外板2;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连接,所 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1设有凸起部分5,所述凸起部分5为向汽车内部凸起,所述凸起部分5包括面向汽车内部的凸面和面向汽车外部的凹面。所述后轮罩内板3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分5相适配的避让台阶6。如图1所示,所述后轮罩外板2设有通孔,注油管4安装在所述后轮 罩外板2上并穿过所述通孔。如图1、图2、图3所示,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将所述后 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搭接,所述后侧围内板1具有凸起部分5, 使所述凸起部分5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形成空腔7,所述空腔7用于放置 所述注油管4,将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无间隙搭接。所述后轮罩内板3在其边缘处具有与所述凸起部分5相适配的避让台 阶6。在所述后轮罩内板3设置避让台阶6是为了配合后侧围内板1上的凸起部分5,使后轮罩内板3与后侧围内板1相适应的搭接在一起,避免因 为凸起部分5造成后轮罩内板3与后侧围内板1产生间隙。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的搭接以焊接的方式实现,所 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的搭接以焊接的方式实现。如图3所示,所述后侧围内板l的凸起部分5与后轮罩外板2形成了 空腔7,所述空腔7用于放置注油管4,所述注油管4的一端通过后轮罩外 板2的通孔固定在后轮罩外板2上,并可从外界对注油管4进行注油操作, 注油管4则通过空腔7连接到油箱。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1)、后轮罩内板(3)和后轮罩外板(2);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1)设有凸起部分(5),所述凸起部分(5)为向汽车内部凸起。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3)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分(5)相适配的避让 台阶(6)。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外板(2)设有通孔,注油管(4)安装在所述后轮罩外板 (2)上并穿过所述通孔。4、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搭接,所述后侧围内板(1)具有凸起部分 (5),使所述凸起部分(5)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形成空腔(7), 将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无间隙搭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后轮罩内板(3)边缘处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分(5)相适配的避让 台阶(6)。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所述注油管(4)放置在所述空腔(7)内。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的搭接以焊接的方式实 现,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的搭接以焊接的 方式实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设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为向汽车内部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较难成形的后轮罩内板上的凸起部分转移到较易成形的后侧围内板上,简化了后轮罩内板的结构;节省了材料;避免了增加零部件及焊接工艺步骤。文档编号B62D27/00GK101475026SQ20081021763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冰 许, 韦超忠, 高键镒, 海 黎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侧围内板连接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1)、后轮罩内板(3)和后轮罩外板(2);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2)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1)与所述后轮罩内板(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1)设有凸起部分(5),所述凸起部分(5)为向汽车内部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键镒黎海韦超忠许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