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树横专利>正文

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569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该壳体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及出水端,壳体内部为一容置空间,底端设有一通道,容置空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隔墙,使入水端与容置空间贯通,而出水端则与容置空间分隔,也通过隔墙的分隔,使出水端于壳体底部形成出水口;其主要的设计在于该壳体的通道设于接近入水端的一侧,使壳体底端接近出水端的面积变大,出水口即得设成较大面积,并且,令出水口与出水端的距离拉长,使出水口至出水端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较为缓斜;藉此,将有利于增大海水过滤器的出水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尤指一种具有较佳出水功能, 进而有效达到冷却散热的目的的壳体构造。
技术介绍
船舶所使用的引擎或发电机等设备,其运作时会产生高温,一般采用水冷式的冷 却方法,故需使用大量的水液作为热交换的循环散热用途,该水液的来源通常是直接通过 设于水线下方的入水口引入海水,但由于海水中的杂质相当多,容易造成冷却设备内的循 环管路阻塞,进而影响到散热的效率;解决海水中的杂质问题,一般概是于引入海水的管路 间设有一海水过滤器,用以过滤水中杂质。公知的海水过滤器结构概如图1、2所示,其主要 设有一壳体10,该壳体10的顶端锁合一上盖11,壳体10 二侧是分别设有一入水端12及出 水端13,壳体10内部为一容置空间14,容置空间14底端设有一通道15,容置空间14与出 水端13的间设有隔墙16,该入水端12是与容置空间14贯通,而出水端13则因隔墙16的 阻隔与容置空间14分隔,也通过隔墙16的分隔,使出水端13于壳体10底部形成出水口 17 ;该壳体10底端可组接一罩壳20,该罩壳20是以透明材质制成,罩壳20末端连接一底 座21,底座21与壳体10之间可穿置螺杆22使罩壳20被夹持固定在其中,可由上盖11所 封闭的开口处置入一滤筒30,而滤筒30恰吻合壳体10的通道15形状,使滤筒30贯穿容 置空间16及其通道15,该滤筒30)上方设有一提把31,使上盖11旋锁固定时,一并将滤筒 30压制固定。藉此,海水可由入水端12进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4,并直接经通道15而流 经滤筒30,经由滤筒30的过滤流出外侧,再由壳体10底部的出水口 17经出水端13流出, 海水中的杂质则可被阻隔于滤筒30内,以确保循环散热的水液不含阻塞物,进而使冷却系 统正常运作。但,上述海水过滤器虽可达到过滤海水的目的,然由于该壳体10于结构设计 上有其缺点,导致过滤出水效能不彰的问题,兹仅就其缺点概述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公知海水过滤器的壳体10由铸造制成,在基础设计上是采对称 方式设计,进而利于模具的制作及脱模,因此,壳体10底端的通道15乃位于整体壳体10的 中央位置,因此,利用隔墙16阻隔容置空间14所形成的出水口 17,即受限于信道的位置而 仅得设成较小面积,再者,出水口 17也因位置的限制而与出水端13距离较近,使出水口 17 至出水端13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较为陡直(其出水通道陡直角度约为75度),出水口 17 的面积较小及出水通道陡直此二问题,将导致海水出水量的减少,此将造成散热效能不彰, 甚至影响船舶引擎运转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前述公知海水过滤器所具的缺点,遂提供一种海水 过滤器的壳体设计,使其具有较佳出水功能,进而有效达到冷却散热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该壳体的顶 端锁合一上盖,壳体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及出水端,壳体内部为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底端设有一通道,容置空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隔墙,该入水端是与容置空间贯通,而出水端则 因隔墙的阻隔与容置空间分隔,通过隔墙的分隔,使出水端于壳体底部形成出水口 ;该通道 设于接近入水端的一侧,使壳体底端接近出水端的面积变大,出水口相应的面积也变大,并 且,令出水口与出水端的距离拉长,使出水口至出水端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缓斜;藉此,将 有利于增大海水过滤器的出水量。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海水过滤器的立体构造图。图2是公知海水过滤器的组合剖视构造图。图3是公知海水过滤器的壳体仰视角度平面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构造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平面构造图。图6是本技术的仰视角度平面构造图。图7是本技术的组成海水过滤器的组合剖视构造图。符号说明10壳体11上盖12入水端13出水端14容置空间15通道16隔墙17出水口20罩壳21底座22螺杆30滤筒31提把40壳体41上盖42入水端43出水端44容置空间45通道46隔墙47出水口50DJ3 草冗51底座60滤筒61提把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构造特征,兹谨再配合附 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4、5、6所示,本技术主要是为海水过滤器的壳体40;其中,该壳 体40的顶端锁合一上盖41,壳体40 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42及出水端43,壳体40内部 为一容置空间44,容置空间44底端设有一通道45,容置空间44与出水端43之间设有隔 墙46,该入水端42是与容置空间44贯通,而出水端43则因隔墙46的阻隔与容置空间44 分隔,也通过隔墙46的分隔,使出水端43于壳体40底部形成出水口 47 ;其主要的设计在 于,该通道45设于接近入水端42的一侧,使壳体40底端接近出水端43的面积变大,出水 口 47即得设成较大面积,并且,令出水口 47与出水端43的距离拉长,使出水口 47至出水端43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较为缓斜(其出水通道缓斜角度约为45度)。藉此(请参阅图 7所示),该壳体40底端可组接一罩壳50,该罩壳50是以透明材质制成,罩壳50末端连接 一底座51,底座51与壳体40之间可穿置螺杆使罩壳50被夹持固定在其中,可由上盖41所 封闭的开口处置入一滤筒60,而滤筒60恰吻合壳体40的通道45形状,使滤筒60贯穿容置 空间46及其通道45,该滤筒60上方设有一提把61,使上盖41旋锁固定时,一并将滤筒60 压制固定。由是,海水可由入水端42进入壳体40的容置空间44,并直接经通道45而流经 滤筒60,经由滤筒60的过滤流出外侧,再由壳体40底部的出水口 47经出水端43流出,海 水中的杂质则可被阻隔于滤筒60内,以确保循环散热的水液不含阻塞物,进而使冷却系统 正常运作。是以,由于壳体40的出水口 47得设成较大面积,且令出水口 47与出水端43的 距离拉长,使出水口 47至出水端43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较为缓斜,此将大大有利于水液由 出水口 47经出水端43流出的出水量,也由于出水量的增大及增强,使本案具有较佳出水功 能,进而有效达到冷却散热的目的。 从以上的所述及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可知,本技术通过壳体40的结构 设计,使其达到创作目的,大大提升商品实用价值;本案以上所揭示的构造,为本技术 较佳的实施例,举凡依本技术的构造所作的等效变化,都应含盖于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端锁合一上盖,壳体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及出水端,壳体内部为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底端设有一通道,容置空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隔墙,该入水端是与容置空间贯通,而出水端则因隔墙的阻隔与容置空间分隔,通过隔墙的分隔,使出水端于壳体底部形成出水口;该通道设于接近入水端的一侧,使壳体底端接近出水端的面积变大,出水口相应的面积也变大,并且,令出水口与出水端的距离拉长,使出水口至出水端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缓斜。专利摘要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该壳体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及出水端,壳体内部为一容置空间,底端设有一通道,容置空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隔墙,使入水端与容置空间贯通,而出水端则与容置空间分隔,也通过隔墙的分隔,使出水端于壳体底部形成出水口;其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用海水过滤器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顶端锁合一上盖,壳体二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端及出水端,壳体内部为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底端设有一通道,容置空间与出水端之间设有隔墙,该入水端是与容置空间贯通,而出水端则因隔墙的阻隔与容置空间分隔,通过隔墙的分隔,使出水端于壳体底部形成出水口;该通道设于接近入水端的一侧,使壳体底端接近出水端的面积变大,出水口相应的面积也变大,并且,令出水口与出水端的距离拉长,使出水口至出水端形成的出水通道角度缓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树横
申请(专利权)人:苏树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