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植富梅专利>正文

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35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0
本技术涉及电池双极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包括:双极板,所述双极板上开设有流道主体;所述流道主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设置有四组转折处形成蛇形弯道,每组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转折直行段上之间皆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出气口。该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蛇形流道相邻流道之间存在压差,后面的流道压强低于前面的流道,所以会产生气体“短路”流向相邻流道的现象,这使得流场板的某些区域得不到充分的反应气,造成气体滞流的情况发生,降低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双极板,具体为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1、氢燃料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关键类型,在交通、能源系统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其中包含了双极板及其流道,氢燃料电池上双极板的流道是将氢气和氧气分别输送到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在电池中,氢气经过阳极的催化剂层,氧气经过阴极的催化剂层,与催化剂上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发生反应,从而产生电能和水,流道的设计可以帮助控制氢气和氧气的流动速度和分布,以确保充分的接触和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效率和性能,同时可以帮助排除产生的水和其他副产品,保持电池的清洁和稳定运行。

2、目前常见的传统双极板流场结构主要有平行流场、蛇形流场、交指流场和点状流场,其中,蛇形流场为双极板常见流场,蛇形流道流速一般较高,进入口压差较大能够快速排出产物水,从而避免水淹现象的发生;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蛇形流道相邻流道之间存在压差,后面的流道压强低于前面的流道,所以会产生气体“短路”流向相邻流道的现象,这使得流场板的某些区域得不到充分的反应气,造成气体滞流的情况发生,降低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板(1),所述双极板(1)上开设有流道主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每组转折段的直行槽处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第一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一号通道(9)进行贯通,第二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二号通道(10)进行贯通,第三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三号通道(11)进行贯通,第四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四号通道(12)进行贯通,第四组转折后直行段开设有五号通道(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板(1),所述双极板(1)上开设有流道主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每组转折段的直行槽处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5)和第二流道(6)第一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一号通道(9)进行贯通,第二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二号通道(10)进行贯通,第三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三号通道(11)进行贯通,第四组转折前直行段开设有四号通道(12)进行贯通,第四组转折后直行段开设有五号通道(13)进行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道(9)和二号通道(10)并齐处于第一转折前后直行段上,且皆位于直行段上三分之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极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富梅余颖邓紫遥邓紫远李申仪夏幸宜许雪清岑嘉怡冯燕柔
申请(专利权)人:植富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