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匹配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642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匹配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包括围接成板梁结构的顶板、腹板以及底板,所述板梁结构内设空心腔,且顶板、腹板以及底板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腹板外表面通过匹配预制的方式布置剪力键,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剪力键代替铰缝设计,避免了在铰缝狭小的空间中进行配筋,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的缺点,也克服了传统铰缝设计中,铰缝的刚度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刚度相比较小的矛盾,并且对空心板梁施工纵桥向和横桥向的预应力,以对底板纵向裂缝和铰缝病害进行防治,解决了目前没有防治底板纵向裂缝病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匹配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属于土木工程桥梁上部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上部结构主要出现三种病害形式底板横向裂缝、 底板纵向裂缝及铰缝,其中,底板横向裂缝一般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纵向预应力筋给予解决; 而对于底板纵向裂缝和铰缝病害,其深层次的破坏机理还不清楚,防治措施也一直没有实 质性的突破。 底板纵向裂缝一般沿着预应力筋或普通受力钢筋的方向出现,而且一旦出现,其 长度大部分均大于1/31,1为梁的跨度。目前的研究表明,底板纵向裂缝的出现主要有以下 几种成因预应力筋放张过早、预应力筋的泊松效应和径向力效应、预应力空心板梁底板过 薄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内外温差。另外,底板纵向裂缝的成因都停留在定性分析层次, 而深入的微观分析仍有待研究,同时也没有提出有效的底板纵向裂缝防治措施。 铰缝病害一直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顽疾。早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多块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装配而成的桥梁上部结构,由于出现空间效应,预应力混凝土 空心板梁之间的连接,通常是按照苏联桥梁学者乌里茨基的"铰接方法"进行横向分配系数 计算,因此,前期设计中,预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匹配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包括围接成板梁结构的顶板、腹板以及底板,所述板梁结构内设空心腔,且顶板、腹板以及底板采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其特征在于,腹板外表面布置剪力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爱民朱晓文吉伯海蔡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