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4035 阅读:9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棘轮本体(1)、棘轮制动架(2)、长螺栓销(3)、棘轮框架连扳(4)、制动卡板(5)、平衡轮(6)、钢丝绳I(7)钢丝绳II(7′)及线夹(8);棘轮本体(1)通过一对自润滑滑动轴承(10)安装在棘轮轴(11)上,棘轮轴(11)的两端固定在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且棘轮轴(11)的两端安装有端面自润滑轴承(14),端面自润滑轴承(14)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与自润滑滑动轴承(10)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简化制造工艺,提高安全使用性能,使用工作张力达到32kN,补偿距离达到950m。不但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大张力与补偿距离的要求,而且安装维护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属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件制造

技术介绍
棘轮补偿装置主要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以及城轨交通柔性悬挂下锚处补偿调 整线索的张力。随着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客运专线的速度不断提高,对接触网的张力要 求较高(线路的补偿张力提升到30kN),因此棘轮补偿装置的综合性能必须满足大张力补 偿的要求。而现有的棘轮补偿装置由于补偿距离不大,额定工作张力较小(线路的补偿张 力最大为15kN);补偿绳耐受张力小,支架刚性不足,补偿绳在工作时跑偏、摩擦等影响棘 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果;棘轮支架采用开放式钩口、焊接制造,保证不了平行度和垂直度 的要求,易导致棘轮出现偏斜,且一致性较差,很难互换;棘轮轴承盖板与框架侧板间隙过 小,易发生夹紧现象使棘轮转动不灵活,影响补偿效果。因此,现有的棘轮补偿装置难以满 足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大张力补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棘轮补偿装置,优化结构设计,简化制造 工艺,提高安全使用性能,使用工作张力达到32kN,补偿距离达到950m。不但能满足高速电 气化铁路接触网大张力与补偿距离的要求,而且安装维护更方便。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棘轮本体(1)、棘轮制动 架(2)、长螺栓销(3)、棘轮框架连扳(4)、制动卡板(5)、平衡轮(6)、钢丝绳I(7)钢丝绳 11(7')及线夹(8);棘轮本体(1)安装在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棘轮本体(1)上制有 带棘齿的大轮(12)和小轮I(13)、小轮II(13'),且小轮I(13)和小轮11(13')对称位 于大轮(12)的两侧;钢丝绳1(7)的一端与线夹(8)连接,另一端依次缠绕在大轮(12)上 后端头固定在大轮(12)的一侧;钢丝绳11(7')的一端固定在两小轮之间,另一端依次缠 绕在小轮I(13)后穿过平衡轮(6)再依次缠绕在另一侧小轮II(13')上,端头固定在两小 轮之间;棘轮框架连扳(4)的后端铰接在棘轮制动架(2)的上端;制动卡板(5)呈一定角度 固定在棘轮制动架(2)的中部,棘轮制动架(2)通过长螺栓销(3)与下锚底座连接。棘轮 本体(1)通过一对自润滑滑动轴承(10)安装在棘轮轴(11)上,棘轮轴(11)的两端固定在 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且棘轮轴(11)的两端安装有端面自润滑轴承(14),端面自润滑 轴承(14)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与自润滑滑动轴承(10)之间。 所述大轮(12)的圆周面上制有引导绳槽I(9),钢丝绳(7)位于引导绳槽I(9)中; 小轮I(13)、小轮II(13')的圆周面上均制有引导绳槽II(17),外端面制有挡边(15),钢 丝绳II(7')位于引导绳槽11(17)中。 所述自润滑滑动轴承(10)为翻边铜基自润滑滑动轴承,且其翻边位于外侧。 所述棘轮框架连扳(4)的后端锚固有横支撑(16)。3 所述棘轮制动架(2)由焊管(1S)、立筋(19)禾口"V"型连接板(20)构成。立筋 (19)焊接在焊管(18)的内侧,"V"型连接板(20)固定在焊管(18)的上端;钢管(23)焊接 在"V"型连接板(20)上;垫板(21)焊接在焊管(18)及立筋(19)的中部;制动卡板(5)呈 一定角度固定在垫板(21)的上端;棘轮框架连扳(4)的后端通过螺栓(22)穿过钢管(23) 铰接在"V"型连接板(20)上,并使钢管(23)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之间。 所述棘轮本体(1)采用金属模低压铸造而成,棘轮轴(11)为不锈钢轴,钢丝绳 I (7)、钢丝绳II (7')为浸沥青型镀锌钢丝绳。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采用翻边铜基自润滑轴承与端面自润滑轴承配合的转动模式,既提高传 动效率,又可避免棘轮本体偏移时棘轮本体两侧的小轮端面与棘轮框架连扳内侧的直接摩 擦,导致棘轮卡滞转动不灵活的现象发生。特别是翻边铜基自润滑轴承与端面自润滑轴承 的使用,免去了铁路现场高空加油维护的工作。 2、本专利技术棘轮本体的大小轮上都带有引导绳槽,且小轮端面带有挡边,克服了补偿钢丝绳跑偏、相互磨擦、叠压的现象发生。由于有绳槽导向和限制,使补偿钢丝绳在工作时相互间无摩擦、不跑偏,大大增加了补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棘轮的安全裕度;棘轮小轮端面有挡边,就是缠满补偿钢丝绳也不会滑落到轮外造成卡滞事故。 3、本专利技术棘轮制动架为焊管加立筋结构,整体刚性好,强度高,使用过程中不变形,保证了平行度和垂直度的要求,棘轮工作时不易出现偏斜,且一致性好,互换性强。 4、本专利技术制动卡板端面平直,制动方式采用直齿制动,制动区域宽,制动保险性高。制动时即使棘轮轮体偏移、串动,制动卡板仍能即时卡住棘齿完成断线制动功能。此外只要安装受力时制动卡板离棘轮留有间隙就不会有卡滞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能。 5、本专利技术棘轮框架连扳后端增设锚固有横支撑,可在适当加大两连板间距,增加补偿距离的情况下提高棘轮框架的稳定性,且棘轮框架连扳与棘轮制动架采用螺栓套钢管的连接方式,连接可靠牢固,既可防止棘轮框架跳出又便于保证制造精度。 6、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安装维护简便,安全可靠,补偿钢丝绳为浸沥青型镀锌钢丝绳(其综合破断力^ 75. 4kN),使用工作张力达到32kN,补偿距离达到950m,可完全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以及城轨交通柔性悬挂下锚处补偿调整张力的需要。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棘轮本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动卡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1、2、3、4、5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 —种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棘轮本体1、棘轮制动架2、长螺栓销3、棘轮框架连 扳4、制动卡板5、平衡轮6、钢丝绳I 7钢丝绳I1 7'及双耳楔形线夹8。棘轮本体l通过一对翻边铜基自润滑滑动轴承10安装在棘轮轴11上,翻边位于外侧。棘轮轴11的两端固 定在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且棘轮轴11的两端安装有端面自润滑轴承14,端面自润滑轴 承14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与自润滑滑动轴承10之间,当棘轮本体偏移使自润滑滑动轴承 的翻边与端面自润滑轴承接触时,二者相对转动,避免了棘轮本体与棘轮框架连扳的直接 磨擦,导致棘轮卡滞转动不灵活的现象发生。棘轮本体1上制有带棘齿的大轮12和小轮I 13、小轮11 13',且小轮I 13和小轮I1 13'对称位于大轮12的两侧;大轮12的圆周面 上制有引导绳槽I 9,钢丝绳7位于引导绳槽I 9中;小轮I 13、小轮11 13'的圆周面上均 制有引导绳槽II 17,外端面制有挡边15,钢丝绳I1 7'位于引导绳槽II 17中。钢丝绳I 7的一端与线夹8连接,另一端通过引导绳槽I 9依次缠绕在大轮12上后端头固定在大轮 12的一侧;钢丝绳II7'的一端固定在两小轮之间,另一端通过引导绳槽II 14依次缠绕在 小轮113后穿过平衡轮6再依次缠绕在另一侧小轮II 13上,端头固定在两小轮之间。 棘轮框架连扳4的后端锚固有横支撑16,横支撑16由两端带台的钢轴形成。横支 撑16的两端锚固在棘轮框架连扳4上,并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之间。 棘轮制动架2由焊管18、立筋19和"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棘轮本体(1)、棘轮制动架(2)、长螺栓销(3)、棘轮框架连扳(4)、制动卡板(5)、平衡轮(6)、钢丝绳Ⅰ(7)钢丝绳Ⅱ(7′)及线夹(8);棘轮本体(1)安装在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棘轮本体(1)上制有带棘齿的大轮(12)和小轮Ⅰ(13)、小轮Ⅱ(13′),且小轮Ⅰ(13)和小轮Ⅱ(13′)对称位于大轮(12)的两侧;钢丝绳Ⅰ(7)的一端与线夹(8)连接,另一端依次缠绕在大轮(12)上后端头固定在大轮(12)的一侧;钢丝绳Ⅱ(7′)的一端固定在两小轮之间,另一端依次缠绕在小轮Ⅰ(13)后穿过平衡轮(6)再依次缠绕在另一侧小轮Ⅱ(13′)上,端头固定在两小轮之间;棘轮框架连扳(4)的后端铰接在棘轮制动架(2)的上端;制动卡板(5)呈一定角度固定在棘轮制动架(2)的中部,棘轮制动架(2)通过长螺栓销(3)与下锚底座连接,其特征是:棘轮本体(1)通过一对自润滑滑动轴承(10)安装在棘轮轴(11)上,棘轮轴(11)的两端固定在棘轮框架连扳(4)的前端,且棘轮轴(11)的两端安装有端面自润滑轴承(14),端面自润滑轴承(14)位于棘轮框架连扳(4)与自润滑滑动轴承(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福鼎李增勤龚建刚杨小林王红喜陈永瑞王永义张旭峰赵金凤杜敏李昱王展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