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306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管线过滤器,其形成为筒状的壳体的一筒端为液体的流入口,壳体的另一筒端为与该流入口大致同轴心的流出口,在壳体内配置有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径随着朝向前端而缩小的缩径筒部与形成于另一端侧的旋风流入口的旋风筒体,是将缩径筒部配置于壳体的流入口附近,将旋风流入口配置于壳体的流出口附近并设于壳体内,形成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的过滤元件收纳于旋风筒体内,过滤元件的另一端开口连结于壳体的流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线过滤器可减少过滤元件的清理频率、可容易地除去过滤元件的夹杂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线过滤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散布农药液等的液体的配管线途 中与该配管线同轴心地介装的管线过滤器。
技术介绍
以往,此种管线过滤器一例如图IlA所示。图式的管线过滤器61A具备壳体62,该 壳体62由在一筒端设有流入口 66的圆筒状本体外壳63与密封状安装于本体外壳63的另 一筒端的本体盖64构成。在此壳体62内的流入口 66附近形成有阀座95,且内装用以开 关阀座95的阀体92。在本体外壳63的内周面与阀体92之间与壳体同轴心地配置有圆筒 状的过滤元件83A。过滤元件83A藉由被本体盖64的下面下压的可通水保持构件90所保 持。阀体92藉由介装于其与保持构件90之间的线圈弹簧91以将阀座95往关闭的方向弹 压。在流入口 66连接有与泵连接的软管等,在流出口 67连接具备喷嘴的药液散布管。此管线过滤器61A,当从流入口 66流入农药液后,农药液即按压阀体92而开启阀 座95,并流入过滤元件83A。其后,农药液向外通过过滤元件83A而滤除杂质或沙粒等的夹 杂物后,流经保持构件90从流出口 67流往药液散布管。如上述,农药液从过滤元件内侧往 外侧通过型式的管线过滤器,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此种管线过滤器另一例如图IlB所示。图式的管线过滤器61B具备与 前述管线过滤器61A相同的壳体62。在此壳体62内虽无阀座95,但配置有缘筒状的过滤 元件83B。过滤元件83B,其一端在周方向四处藉由填隙部94的形成而被封闭,另一端则开 口。此过滤元件83B的另一端开口由本体盖64的内周面与线圈弹簧93保持而与流出口 67连结。此管线过滤器61B中,从流入口 66流入本体外壳63内的农药液,在从过滤元件 83B的外侧往内侧通过而滤除夹杂物后,从流出口 67流出而流向药液散布管。日本特开平7-736号公报然而,当进行散布作业中过滤元件83A,83B阻塞时,由于喷雾之势即减弱而使散 布量减少,因此即无法进行充分的散布作业。因此,产生须在现场分解管线过滤器61A,61B 以除去夹杂物的需求。此情形下,操作者须关闭位于管线过滤器61A,61B上游侧的开闭阀, 且为了取出过滤元件83A,83B,而须将本体盖64自本体外壳63拆卸。如此,泵至喷嘴的一 系列配管线因在途中开放,故有多量的农药液从本体外壳63流失的情形。又,所取出的过 滤元件83A,83B,虽会使用刷子等刮落夹杂物,然而牢固沾粘的夹杂物无法轻易地除去。特 别是,当为过滤元件83A时,由于会在元件内面积存夹杂物,因此亦难以使用刷子。另一方面,当过滤元件的网眼过粗时,有直径较大的夹杂物通过过滤元件而使下 游侧的喷嘴阻塞的可能。因此,虽可使用网眼较细的过滤元件,但若如此,微粒至较大粒的 杂质均会被过滤元件捕捉。因此,必须增加过滤元件的清理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上述公知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过滤元件的清理频 率、可容易地除去过滤元件的夹杂物的管线过滤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管线过滤器,形成为筒状的壳体的一筒端为液体的 流入口,壳体的另一筒端为与该流入口大致同轴心的流出口,在壳体内配置有过滤元件,其 特征在于具有内径随着朝向一端而缩小的缩径筒部与形成于另一端开口的旋风流出口的 旋风筒体,将缩径筒部配置于壳体的流入口附近,将旋风流出口连结于壳体的流出口并设 于壳体内,在旋风流出口附近的旋风筒体周壁形成旋风流入口,过滤元件安装于壳体的流 出口与旋风流出口之间的壳体。管线过滤器,形成为筒状的壳体的一筒端为液体的流入口,壳体的另一筒端为与 该流入口大致同轴心的流出口,在壳体内配置有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径随着朝向一端而缩小的缩径筒部与形成于另一端开口的旋风流出口的 旋风筒体,将缩径筒部配置于壳体的流入口附近,将旋风流出口连结于壳体的流出口并设 于壳体内,在旋风流出口附近的旋风筒体周壁形成旋风流入口,过滤元件安装于壳体的流 出口与旋风流出口之间的壳体。又,前述构成中,在旋风筒体的缩径筒部前端形成有取出开口部,在壳体筒壁形成 有与外部连通的外部开口部,在该外部开口部连结有该旋风筒体的取出开口部。再者,前述构成中,过滤元件,形成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筒状且收纳于旋风 筒体内,封闭部前端在旋风筒体内朝向缩径筒部的前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线过滤器,由于旋风筒体设于壳体内,过滤元件收纳于旋风筒体 内,过滤元件安装于壳体的流出口与旋风流出口之间的壳体,因此能以旋风筒体捕捉液体 中的夹杂物一部分,并以过滤元件捕捉剩余的夹杂物。藉此,过滤器整体的过滤负荷可由旋 风筒体与过滤元件分担。其结果,由于应以过滤元件捕捉的夹杂物变少,因此能减少过滤元件的清理频率。又,在与壳体外部连通的外部开口部连结旋风筒体的缩径筒部前端的取出开口 部,可从取出开口部将积存于旋风筒体的缩径筒部内的夹杂物经外部开口部取出至外部。再者,过滤元件的封闭部前端在旋风筒体内朝向缩径筒部的前端,如此在旋风筒 体的缩径筒部内流向改变而流向过滤元件的液体,可沿过滤元件的封闭部外周顺畅地被导 引至过滤元件的外方位置。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的管线过滤器的立体图。图2是前述管线过滤器的主视图。图3是前述管线过滤器的仰视图。图4是前述管线过滤器的侧截面图。图5是沿图4的B-B剖面线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4的A-A剖面线的截面图。图7是前述管线过滤器的旋风筒体的立体图。图8是前述管线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图9A、图9B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形态的管线过滤器,图9A是其分解立体图,图 9B是其侧截面图。图10A、图IOB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形态的管线过滤器,图IOA是其分解立体图, 图IOB是其侧截面图。图IlA是显示公知管线过滤器一例的侧截面图,图IlB是显示公知管线过滤器另 一例的侧截面图。1 管线过滤器2 壳体3 本体外壳4 本体盖5 开口部6 流入口7 流出口8 垫圈9 公螺纹部10 母螺纹部11公螺纹部12 嵌装构件13母螺纹部14 分枝管15外部开口部16 公螺纹部17盖体18 母螺纹部19栓体20 垫圈22,22A,22B 过滤元件23,23A 滤材24一端开25 另一端开口26周突缘部27:滤材(封闭部)28旋风筒体29 筒体部30缩径筒部31 取出管32出开口部33 卡止突起34旋风流入口35 嵌合槽部36垫圈37 卡合槽部38,44:导角部39 旋风流出口40管部41 第1通路42第2通路43 第3通路45受口47 圆锥面C 一点链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管线过滤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 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此外,以下所述的实施形态不过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例,并 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图1至图6中,本实施形态的管线过滤器1具备壳体2,该壳体2由在一筒端设有5流入口 6且在另一筒端设有开口部5的圆筒状本体外壳3、以及安装于本体外壳3的另一 筒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线过滤器,其形成为筒状的壳体的一筒端为液体的流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筒端为与该流入口同轴心的流出口,在所述壳体内配置有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径随着朝向一端而缩小的缩径筒部与形成于另一端开口的旋风流出口的旋风筒体,是将所述缩径筒部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流入口附近,将所述旋风流出口连结于所述壳体的流出口并设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旋风流出口附近的旋风筒体周壁形成旋风流入口,所述过滤元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流出口与所述旋风流出口之间的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川良成汤仓成树
申请(专利权)人:山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