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511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包括主体支架,支架固定在基础上,平衡拉杆和支架连接,悬绳器和抽油杆连接,摆臂固定在支架上,紧绳器安装在摆臂上,一号导向轮安装在摆臂上,二号导向轮安装在支架上,组合拉杆与支架和摆臂连接,摩擦轮、离合器和导向轮安装在驱动装置上,摩擦轮和导向轮相连,悬绳器、一号导向轮、摩擦轮、组合配重、紧绳器联接,二号导向轮、三号导向轮、摆臂联接,驱动装置带动两侧抽油杆运动,在单井维修时,驱动装置上的离合器将修井侧的摆臂摆动到垂直位置并实现自锁,为维修吊装留出空间,以上动作完成后,驱动装置带动摩擦轮转动,另一侧油井投入运行,具有冲程冲次能在线调整,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用抽油机,具体涉及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
技术介绍
我国油田不像中东油田那样有很强的自喷能力,多为低渗透的低能、低产油田,以 电换油或者以水换油是我国油田的生产现状,电费在我国石油开采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 例,据资料统计,平均每吨原油成本中的电费支出占到20 30 % ,地方油田生产成本中的 电费支出更大,所以,石油行业十分重视节约电能。由于国内抽油机在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 方面很少有大的创新,抽油机的运行效率特别低,平均效率仅为25. 96%,而国外平均水平 为30. 05%,国内目前的节能型抽油机主要包括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双驴 头抽油机等。虽然各种形式的节能型抽油机都达到了比常规抽油机节能的效果,但仍没有 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潜力,具体体现在冲程冲次不能实时调整;现有的一机双井式抽 油机在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具有冲程冲次能实时调整,以及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包括主体支架l,主体支架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平衡 拉杆2的一端和主体支架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础上,悬绳器3通过一号钢丝绳组 4悬于主体支架1的两侧,悬绳器3与主体支架1两侧的抽油杆19的上端相连接, 一号摆臂 5、二号摆臂6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 一号导向轮7安装在一号摆臂5、二号摆 臂6上,二号导向轮8安装在主体支架1的上部, 一号组合拉杆9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 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一号摆臂5连接,二号组合拉杆10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 体支架1和二号摆臂6连接,驱动装置11置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的旁边,驱动装置11包括 摩擦轮12、离合器13和导向轮14,摩擦轮12和导向轮14通过离合器13相连,悬绳器3、一 号导向轮7、摩擦轮12、组合配重15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和二号钢丝绳组16联接起来,二 号导向轮8、三号导向轮14、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 18联接起来。 所述的离合器13能够实现传动在摩擦轮12和三号导向轮14之间的转换。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带动驱动装置中的三号导向轮14转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驱动驱动装置中的摩擦轮12正反转。 所述的摩擦轮12采用复绕方式缠绕钢丝绳。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调整设备两侧原始载荷平衡后,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正转和 反转,摩擦轮12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钢丝绳正绕和反绕,钢丝绳通过一号摆臂5上的一号导向轮7带动两侧抽油杆19上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抽油杆19载荷大的一侧的悬绳器3通过 二号摆臂6上的一号导向轮7带动组合配重15上下运动,在单井维修过程中,驱动装置11 上的离合器13工作,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三号导向轮14转动,通过三号钢丝绳组 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将修井侧的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摆动到垂直位置并实现自锁,为 井口上方的维修吊装留出空间,以上动作完成后,驱动装置11上的离合器13工作,驱动装 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转动,另一侧油井投入运行。 由于采用曳引机直接驱动,故而具有冲程冲次能实时调整;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特殊设 计,单井维修时另一口井仍能够正常工作。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 参见图l,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包括主体支架l,主体支架1的底部用地脚螺栓 固定在基础上,平衡拉杆2的一端和主体支架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础上,主体支 架1通过平衡拉杆2平衡两侧抽油杆19和组合配重15的载荷,悬绳器3通过一号钢丝绳 组4悬于主体支架1的两侧,悬绳器3与主体支架1两侧的抽油杆19的上端相连接,一号 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 一号导向轮7安装在一号摆臂5、二 号摆臂6上,二号导向轮8安装在主体支架1的上部, 一号组合拉杆9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 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一号摆臂5连接,二号组合拉杆10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 与主体支架1和二号摆臂6连接,以满足修井时快速摆动的要求,驱动装置11置于主体支 架1的底部的旁边,驱动装置11包括摩擦轮12、离合器13和导向轮14,摩擦轮12和导向 轮14通过离合器13相连,悬绳器3、一号导向轮7、摩擦轮12、组合配重15、通过一号钢丝 绳组4和二号钢丝绳组16联接起来,二号导向轮8、三号导向轮14、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 通过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联接起来。 所述的离合器13能够实现传动在摩擦轮12和三号导向轮14之间的转换。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带动驱动装置中的三号导向轮14转动实现一号摆 臂5和二号摆臂6的摆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11中的曳引机驱动驱动装置中的摩擦轮12正反转实现两侧上下 动作。 所述的摩擦轮12采用复绕方式缠绕钢丝绳。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在调整设备两侧原始载荷平衡后,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正转和 反转,摩擦轮12的正转和反转带动钢丝绳正绕和反绕,钢丝绳通过一号摆臂5上的一号导 向轮7带动两侧抽油杆19上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抽油杆19载荷大的一侧的悬绳器3通过 二号摆臂6上的一号导向轮7带动组合配重15上下运动,实现两侧载荷平衡,在运动过程 中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在单井维修过程中,驱动装置11上的离合 器13工作,驱动装置11上的曳引机带动三号导向轮14转动,通过将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将修井侧的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摆动到垂直位置并实现自锁,为井口上方 的维修吊装留出空间,以上动作完成后,驱动装置11上的离合器13工作,驱动装置11上的 曳引机带动摩擦轮12转动,另 一侧油井投入运行。 附图中1为主体支架;2为平衡拉杆;3为悬绳器;4为一号钢丝绳组;5为一号摆 臂;6为二号摆臂;7为一号导向轮;8为二号导向轮;9为一号组合拉杆;10为二号组合拉 杆;ll为驱动装置;12为摩擦轮;13为离合器;14为三号导向轮;15为组合配重;16为二号 钢丝绳组;17为三号钢丝绳组;18为四号钢丝绳组,19为抽油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包括主体支架(1),其特征在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平衡拉杆(2)的一端和主体支架(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础上,悬绳器(3)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悬于主体支架(1)的两侧,悬绳器(3)与主体支架(1)两侧的抽油杆(19)的上端相连接,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一号导向轮(7)安装在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上,二号导向轮(8)安装在主体支架(1)的上部,一号组合拉杆(9)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一号摆臂(5)连接,二号组合拉杆(10)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二号摆臂(6)连接,驱动装置(11)置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的旁边,驱动装置(11)包括摩擦轮(12)、离合器(13)和导向轮(14),摩擦轮(12)和导向轮(14)通过离合器(13)相连,悬绳器(3)、一号导向轮(7)、摩擦轮(12)、组合配重(15)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和二号钢丝绳组(16)联接起来,二号导向轮(8)、三号导向轮(14)、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三号钢丝绳组(17)和四号钢丝绳组(18)联接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井摆臂式抽油机,包括主体支架(1),其特征在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平衡拉杆(2)的一端和主体支架(1)的上部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础上,悬绳器(3)通过一号钢丝绳组(4)悬于主体支架(1)的两侧,悬绳器(3)与主体支架(1)两侧的抽油杆(19)的上端相连接,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一号导向轮(7)安装在一号摆臂(5)、二号摆臂(6)上,二号导向轮(8)安装在主体支架(1)的上部,一号组合拉杆(9)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一号摆臂(5)连接,二号组合拉杆(10)分别用滑动活接和铰接的方式与主体支架(1)和二号摆臂(6)连接,驱动装置(11)置于主体支架(1)的底部的旁边,驱动装置(11)包括摩擦轮(12)、离合器(13)和导向轮(14),摩擦轮(12)和导向轮(14)通过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权张博刘畅刘军毅崔钢都邹涛汪洋邹凌川贺平均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