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左归颗粒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89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中药左归颗粒包衣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分别将山茱萸、牛膝经醇提后,将药渣与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等合并水提,然后干燥成浸膏,再与已经粉碎成细粉的鹿角胶和龟甲胶细粉一步法制颗粒并包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好,宜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中药左归颗粒(左归浓缩丸、左归浓缩片)的颗粒包衣技术。
技术介绍
左归颗粒如果不经包衣的话,则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会有吸潮、结块、溶化的现象。现用的包衣材料为聚丙烯酸树脂II和聚乙二醇,用量是每1000g颗粒需要聚丙烯酸树脂II1g~100g、聚乙二醇1g~10g。不足之处是对某些成分的检测有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方法简便,包衣效果好的颗粒包衣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左归颗粒,包括左归浓缩丸和左归浓缩片的颗粒包衣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配方熟地104~416g 山茱萸52~208g 山药52~208g 枸杞52~208g菟丝子52~208g 牛膝39~156g鹿角胶52~208g 龟甲胶52~208g制成250~1000g(1)制粒前的中药原料加工取山茱萸、牛膝以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药液回收乙醇,备用;残渣加入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加10倍量水,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二次水煎液,加入山茱萸、牛膝提取液,浓缩,相对密度(1.15,75℃),真空干燥(80℃、-0.09Pa),得干浸膏,粉碎备用;另取鹿角胶、龟甲胶(1∶1)经两次粉碎至80目以上备用;该步骤是将山茱萸、牛膝先用醇提取二次,然后与熟地黄等药材合并用水提取二次,确保了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出来。(2)颗粒包衣取经两次粉碎地鹿角胶、龟甲胶粗粉(十分之六);与熟地等干浸膏粉混合(十分之六),制颗粒,包衣。(以下步骤为左归浓缩丸生产工艺)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镁压制成0.15~0.16g丸芯;再将细粉碎至100目的(十分之四)鹿角胶、龟甲胶细粉(1∶1)及余下的熟地等干浸膏粉(十分之四),以50%乙醇泛丸,制成10000丸。颗粒包衣是在流化床内进行的,由于该工艺是将制颗粒与颗粒干燥放在流化床内同时进行的,所以又称“一步法制粒”。本专利技术的可适用于左归浓缩丸和左归片的制备中。(一)醇提取工艺研究1.正交设计本方中山茱萸所含活性成分熊果酸溶于乙醇,因此本方采用部分醇提,而后残渣与中药再一起水煎提取,为摸索最合适的醇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醇浓度,提取时间,加入溶剂量等因素进行优选,每一样品根据传统方法提取2次。试验条件见表1表1.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A乙醇浓度 B回流时间 C乙醇量1 60% 0.5hr 6倍2 70% 1.0hr 8倍3 80% 1.5hr 10倍根据正交设计表L9(34)设计了九种工艺,分别制备得九个样品,测定熊果酸含量,经统计分析,提出最合适的提取条件,结果见表2表2.醇提工艺正交表编号ABCD熊果酸含量(mg/g)1 11110.122 12220.273 13330.384 21230.275 22310.286 23120.197 31320.558 32230.439 33110.27K1 0.77 0.94 0.58 0.67K2 0.74 0.98 0.97 1.01K3 1.25 0.84 1.21 1.08K1/30.2567 0.3133 0.1933 0.2233K2/3 0.24670.3267 0.32330.3367K3/3 0.41670.28 0.40330.36R 0.16 0.0467 0.21 0.1367方差分析IA=1/3(0.772+0.742+1.252)-0.8464=0.0546IB=1/3(0.942+0.982+0.842)-0.8464=0.003467IC=1/3(0.582+0.972+1.212)-0.8464=0.0674Ie=ID=1/3(0.672+1.012+1.082)-0.8464=0.0321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差 F比A 0.0546 20.0273 1.7009B 0.003467 20.001734 0.1080C 0.0674 20.0337 2.0997误差(D) 0.0321 20.01605F(-0.10)(2,2)=9.0、F(-005)(2,2)=19.0、F(-0.01)(2,2)=99.0、F<9.0P<0.10由上表分析可见,因素A、B、C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正交分析结果及生产实际的费用,故采用最佳提取条件为A3B2C2。即采用80%乙醇提取;加8倍量的溶媒;提取1小时。2.最佳条件验证试验按优选条件进行提取实验,三次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次数熊果酸含量(mg/g)1 0.432 0.433 0.45(二)水提取工艺研究1.正交实验将醇提后的残渣与其余药材一起水煎,为摸索其最合适的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优选,再采用正丁醇提取总黄酮类物质为指标,优选最佳方案。试验条件见表3 表3试验因素水平表水平A加水量煎煮时间C次数1 8倍量 0.5小时 12 10倍量 1.0小时 23 12倍量 1.5小时 3根据正交设计表L9(34)设计了九种工艺,制备了样品,按上述因素进行各项实验及测定,结果见表4 表4工艺正交表采用直观分析法中各因素对水提得膏率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水提得膏率直观分析表编号 A BCDK1139.3 158.78 127.35 120.07K2132.35 119.34 141.48 132.35K3127.25 120.78 130.07 146.48K1/3 46.43 52.9342.4540.02K2/3 44.12 39.7847.1644.12K3/3 42.42 40.2643.3648.83R 4.0112.672.7 8.81方差分析IA=1/3(46.432+44.432+42.422)-17681.02=-15713.76IB=1/3(52.932+39.782+40.262)-17681.02=-15679.39IC=1/3(42.452+47.162+43.362)-17681.02=-15712.30ID=1/3(40.022+44.122+48.832)-17681.02=-15703.51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差F比A -15713.76 2-7856.88 1.000B -15679.392-7839.690.999C -15712.302-7856.151.000误差 -15703.512-7851.75F(-0.10)(2,2)=9.0、F(-005)(2,2)=19.0、F(-0.01)(2,2)=99.0、F<9.0P<0.10由上表分析可见,因素A、B、C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正交分析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故采用正丁醇提取总黄酮类物质的指标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见表6.表6.黄酮总量直观分析表编号 A B C DK1 5.644.474.934.50K2 4.015.155.525.35K3 4.054.083.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左归颗粒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粒前的中药原料加工:取山茱萸、牛膝以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药液回收乙醇,备用;残渣加入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加10倍量水,水煎两次,每次1小时,合 并二次水煎液,加入山茱萸、牛膝提取液,浓缩,相对密度1.15,750C,真空干燥80℃、-0.09Pa,得干浸膏,粉碎备用;另取鹿角胶、龟甲胶经两次粉碎至80目-100目备用;(2)颗粒包衣:取步骤(1)鹿角胶、龟甲胶的二胶粉和浸膏 粉混匀,加适量的硬脂酸镁,干法制粒,包衣,每1000g颗粒需要聚丙烯酸树脂Ⅱ1g~100g、聚乙二醇1g~10g,即可;(3)浓缩丸的制备:取经两次粉碎的十分之六量的鹿角胶、龟甲胶1∶1;与步骤(1)的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水提取 与山茱萸、牛膝醇提取的混合干浸膏粉十分之六量,经制颗粒并包衣后,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镁压制成0.15~0.16g丸芯;再将细粉碎至100目的十分之四量的鹿角胶、龟甲胶细粉1∶1及余下的十分之四量混合干浸膏粉,以50%乙醇泛丸,制成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莺邵宝平陈竞青杨祉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