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706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且即使工业用机器人发生碰撞也能防止其损伤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保护罩。形成工业用机器人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护罩包括:树脂制且呈板状的罩部件(21),其与超出作业区域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手或臂碰撞;框部件(22),其形成有与罩部件(21)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22c),并保持罩部件(21);以及防脱机构(35),其用于在罩部件(21)的至少一部分从卡合机构(22c)脱开时防止罩部件(21)从框部件(22)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设置工业用机器人的工厂内使用的保护罩
技术介绍
以往,在设置工业用机器人的工厂中,为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在工业用机器人的周围设置有保护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另外,以往,作为工业用机器人,已知有包括装载搬运对象物的手和保持手的臂的搬运用机器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搬运用机器人的周围也设置有保护罩。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223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4-3538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6-102886号公报 像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等那样,在由搬运用机器人搬运的搬运对象物中,有的搬运对象物在逐年大型化。另一方面,为提高生产率,要求搬运用机器人对搬运对象物的搬运速度高速化,搬运用机器人的手等在移动时的动能有越来越大的倾向。其结果是,很难在搬运用机器人发生误动作时确保操作者的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处,若将用钢板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形成的牢固的保护罩设置在搬运用机器人的周围,则即使搬运用机器人发生误动作,也能用牢固的保护罩使手等停止,从而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然而,若将牢固的保护罩设置于搬运用机器人的周围,则在手等与保护罩碰撞时,手等可能会因该碰撞时的冲击而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且即使工业用机器人发生碰撞也能防止其损伤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保护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形成工业用机器人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是,包括树脂制且呈板状的罩部件,其与超出作业区域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手或臂碰撞;框部件,其形成有与罩部件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并保持罩部件;以及防脱机构,其用于在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卡合机构脱开时防止罩部件从框部件脱落。 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中,与超出作业区域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手和臂碰撞的树脂制的罩部件,被形成有与罩部件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框部件保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包括用于在罩部件从卡合机构脱开时防止罩部件从框部件脱落的防脱机构。因此,即使手和臂与罩部件发生碰撞,首先,到罩部件从卡合机构脱开为止,能利用与卡合机构卡合的罩部件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之后,能利用防脱机构来吸收尚未被吸收的动能。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能用保护罩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全部动能,能利用保护罩使手和臂停止。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能利用与卡合机构卡合的罩部件和防脱机构两阶段地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因此,能减小罩部件朝框部件的固定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罩部件用树脂形成。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能缓和手和臂与罩部件碰撞时的冲击,其结果是,即使手和臂与罩部件发生碰撞,也能防止其损伤。 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防脱机构沿着罩部件的外周配置在三处以上。这样构成时,手和臂与罩部件碰撞时,能防止罩部件以防脱机构为中心进行转动。因此,能利用防脱机构可靠地吸收动能。 在本专利技术中,防脱机构例如包括将罩部件和框部件连接的线材状部件或链状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利用线材状部件或链状部件的变形(弹性变形和/或塑性变形)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 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防脱机构包括固定在罩部件上的第一螺栓、以及固定在框部件上的第二螺栓,线材状部件或链状部件张设在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之间。这样构成时,能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将罩部件和框部件连接。 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防脱机构包括作为线材状部件的金属丝,在第一螺栓的头部上形成有供金属丝插通的插通 L。这样构成时,即使有某种外力作用于金属丝,也能防止金属丝从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之间掉落。 在本专利技术中,防脱机构也可包括在罩部件从卡合机构脱开时罩部件所接触的位置上固定于框部件的板状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利用板状部件的变形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形成工业用机器人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是,包括树脂制且呈板状的罩部件,其与超出作业区域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手或臂碰撞;框部件,其形成有与罩部件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并保持罩部件;以及限制机构,其在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卡合机构脱开时用于限制罩部件朝向作业区域的外侧动作。 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中,与超出作业区域的工业用机器人的手和臂碰撞的罩部件,被形成有与罩部件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框部件保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包括罩部件从卡合机构脱开时用于限制罩部件朝向作业区域的外侧动作的限制机构。因此,即使手和臂与罩部件发生碰撞,首先,到罩部件从卡合机构脱开为止,能利用与卡合机构卡合的罩部件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之后,能用限制机构来吸收尚未被吸收的动能。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能用保护罩来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全部动能,能利用保护罩使手和臂停止。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能利用与卡合机构卡合的罩部件和限制机构两阶段地吸收手和臂所具有的动能,因此,能减小罩部件朝框部件的固定强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罩部件用树脂形成。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能缓和手和臂与罩部件碰撞时的冲击,其结果是,即使手和臂与罩部件发生碰撞,也能防止其损伤。 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罩部件是半透明或透明的。这样构成时,操作者能从保护罩的外侧确认工业用机器人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罩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并且即使工业用机器人发生碰撞,也能防止其损伤。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护罩的工厂的布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工业用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的E-E方向表示工业用机器人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保护罩的主视图。 图5是从图4的F-F方向表示保护罩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G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6的H-H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脱机构和限制机构的剖视图。(符号说明) l保护罩 3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 6手 7臂 21罩部件 22框部件 22c卡合槽(卡合机构) 24第一螺栓 24a头部 24b插通孔 25第二螺栓 26金属丝(线材状部件) 35、45防脱机构、限制机构 40板状部件 R作业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设置保护罩的工厂的布置和工业用机器人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护罩1的工厂的布置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l所示的工业用机器人3的俯视图。图3是从图2的E-E方向表示工业用机器人3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罩1例如在设置用于搬运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2(下面称为"基板2")的工业用机器人3(下面称为"机器人3")的工厂中,用来确保操作者的安全。上述保护罩1在工厂内例如如图1所示地设置成包围三侧被三个液晶显示器制造装置4包围的机器人3的剩余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制造装置4和保护罩1形成了机器人3的作业区域R。 如上所述,机器人3是用于搬运基板2的搬运用机器人。本实施方式的机器人3是特别适合搬运大型基板2的大型机器人,例如搬运一条边约3m的大致正方形的基板2。机器人3也可以是搬运半导体晶片等的机器人。 如图2、图3所示,机器人3包括装载基板2的两个手6、前端侧分别与两个手6 连结的两条臂7、支撑两条臂7的主体部8、将主体部8支撑成能沿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罩,形成工业用机器人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制且呈板状的罩部件,该罩部件与超出所述作业区域的所述工业用机器人的手或臂碰撞;框部件,该框部件形成有与所述罩部件的外周侧卡合的卡合机构,并保持所述罩部件;以及防脱机构,该防脱机构用于在所述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卡合机构脱开时防止所述罩部件从所述框部件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泽隆之小山淳之介小尾口晴己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