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支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654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8
一种模组支架、电池模组(100)、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模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第一支架(10)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主体具有收容槽(101)、极柱孔(114)、贯通孔(115)和防爆孔(116),收容槽(101)自第一表面(111)朝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凹陷,极柱孔(114)、贯通孔(115)和防爆孔(116)间隔设置并均贯穿第二表面(112)和收容槽(101)的底壁;第二支架(20)与第一表面(111)相对,且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连接固定,以固定电池;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形状和结构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模组支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组装时通常先将一个或多个电池组装为电池模组,再将电池模组组装为储能装置。目前的电池模组多采用模组支架安装电池,然而,目前的模组支架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组支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模组支架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主体具有收容槽、极柱孔、贯通孔和防爆孔,所述收容槽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极柱孔、所述贯通孔和所述防爆孔间隔设置并均贯穿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收容槽的底壁,所述收容槽适于收容电池的一端,所述极柱孔适于收容所述电池的极柱,所述贯通孔适于使得所述电池的端盖自所述第二表面外露,所述防爆孔适于使得所述电池的防爆阀自所述第二表面外露;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板(11)和筒体(12),所述底板(11)包括相背的所述第二表面(112)和第三表面(113),所述筒体(12)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筒体(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表面(113)连接,所述筒体(12)围合所述收容槽(101),所述筒体(12)背向所述底板(11)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包括多个安装单元,每个所述安装单元均包括所述底板(11)的至少部分、所述筒体(12)、所述极柱孔(11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板(11)和筒体(12),所述底板(11)包括相背的所述第二表面(112)和第三表面(113),所述筒体(12)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筒体(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表面(113)连接,所述筒体(12)围合所述收容槽(101),所述筒体(12)背向所述底板(11)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包括多个安装单元,每个所述安装单元均包括所述底板(11)的至少部分、所述筒体(12)、所述极柱孔(114)、所述贯通孔(115)和所述防爆孔(116),多个所述安装单元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还包括支撑筋(14),所述支撑筋(14)连接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四个所述筒体(12),且所述支撑筋(14)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的所述支撑筋(14)适于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14)在所述第三表面(113)的正投影中的形状呈“x”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14)的远离所述第三表面(113)的端部的尺寸小于朝向所述第三表面(113)的端部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还包括第一连接凸台(15),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5)自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5)连接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四个所述筒体(12),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的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5)适于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12)部分共用,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5)的至少部分与四个所述筒体(12)共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凸台(15)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部分的侧面与四个所述筒体(12)的内壁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12)间隔设置,所述主体还包括连接筋(13),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12)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筋(13)。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还包括第一侧板(171)和第二侧板(172),所述第一侧板(171)和所述第二侧板(172)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安装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背的表面,所述第一侧板(171)和所述第二侧板(172)与所述第一表面(111)齐平,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1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0)还包括第二连接凸台(16),所述第一侧板(171)和所述第二侧板(172)各自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凸台(16),所述第一侧板(171)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凸台(16)自所述第一侧板(171)向所述主体凹陷,并自所述第一侧板(171)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一端向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琳谢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