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色结构体和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754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规定第1区域和与该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的工序;第1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1液态材料按照基于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透明薄膜;第2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2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透明薄膜;和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1工序和第2工序,通过层叠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从而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1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伴随装饰用部件(例如,钟表用字符盘、手镯、别针、便携电话外壳等)、汽车用部件(内装表盘等)的高级化,人们不仅采用铝片(flake) 光亮材料的过去的金属涂敷,而且通过将云母片、加工云母等用作光亮材 料,努力表现涂敷面的质感。在光亮材料中,包括颜料或染料,基于颜料或染料,光亮材料提供涂 敷面的色调。此外,在上述技术中,现状无法避免颜料或染料的退色。于是,在JP 3443656号文献中,记载有着眼于闪蝶(Morpho butterfly) 的羽毛的显色结构体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形成交替地层叠由Ti02等构成的矩形状的光催化剂物质 薄膜层和比光催化剂更细的矩形状的由Si02等构成的支撑物质薄膜层的 多层结构体,并具有排列了多个该多层结构体的光显色部件,其通过下述 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通过溅射等形成多层薄膜后,通过干式蚀刻或湿 式蚀刻,去除规定量的支撑物质来设置空隙。如此,在上述技术中,形成具有空隙的多层膜结构,由此,可增加光 催化剂所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可期待更高的光催化剂效果。特别是,通过基于将光催化剂与空隙层的光学的层厚设为显色光波长 的l/4的光干涉效果、和基于已排列的结构体的衍射光栅效果,由此,可 实现具有金属光泽的鲜艳的显色。但是,在上述这样的已有技术中,存在下述这样的问题。有在多层薄 膜形成所采用的溅射或形成支撑物质薄膜层时所采用的蚀刻中花费工时、 并且还需要曝光机等的大型的设备而使生产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了上述方面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 易形成规定图案的显色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规定第l区域和与 该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的工序;第1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1 液态材料,按照基于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l透明薄膜;第2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2液态材料, 按照基于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2 折射率的第2透明薄膜;和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1工序和第2 工序,通过层叠上述第I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从而在上述第l 区域形成具有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1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的工于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第l区域形成具 有第1显色特性的第1膜体,故通过形成于具有不同于第1显色特性的显 色特性的第2区域与形成于第1区域的第1膜体的对比度,或通过形成于 第2区域的具有不同于第1显色特性的显色特性的膜体与形成于第1区域 的第1膜体的对比度,可使基于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形状的规定的图案 显色。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可通过以基于第1 显色特性的厚度而形成第1液态材料和第2液态材料的各材料的膜的简单 的方法,形成显色结构体,故不再需要曝光机等的大型设备,并可进行有 效的制造。作为该显色特性,若第1液态材料(第1透明薄膜)、第2液态材料 (第2透明薄膜)的折射率设为nl、 n2,第1透明薄膜、第2透明薄膜的 厚度设为tl、 t2,第1透明薄膜、第2透明薄膜的折射角设为01、 92,则 反射波长人由2x (nlxtlxcosei+n2xt2xcose2)表示,反射率(反射强度) R由(nl2122) / (nP+n22)表示。另外,在光学厚度nlxtl-n2xt2二X/4时,显色强度为最大。 于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由所使用的材料,在预定了折射率nl、 n2和折 射角ei、 92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式适当地设定第1透明薄膜、第2透明7薄膜的厚度tl、 t2,从而能以较高的显色强度使所需波长的光显色。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具有不同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2显色特性的第2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因第1膜体所具有的第1显色特性与第2膜体所 具有的第2显色特性的不同,而产生对比度,可具有规定的图案形状并以 生动的色彩进行显色。还有,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上述第2膜体的工序包 括第3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3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2显 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具有第3折射率的第3透明薄膜;第 4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4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2显色特性 的厚度,在上述第3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4折射率的第4透明薄膜;和 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3工序和第4工序,层叠上述第3透明薄 膜和上述第4透明薄膜的工序。由此,按照本专利技术,即使在第2膜体中,也与使用上述第l液态材料 (第l透明薄膜)、第2液态材料(第2透明薄膜)的情况相同,根据上述 式,适当设定第3透明薄膜、第4透明薄膜的厚度,由此,能以较高的显色强度使所需波长的光显色。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第1液态材料和第2液态材料中的一个 液态材料与上述第3液态材料相同,另一液态材料与上述第4液态材料相 同。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可采用与形成第l膜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来形成 第2膜体。还有,在上述方案中,优选,按照上述第3折射率小于上述第4折射 率,另外,上述第3透明薄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4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 形成上述第3透明薄膜。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可适当选择满足与上述式相对应的式n3xt3 =n4xt4 二入/4的关系的膜厚t3、 t4,从而以较高的显色强度使所需波长的光显色。还有,在上述方案中,优选上述第3工序和上述第4工序中的每个包 括涂敷液态材料的工序;和干燥或烘焙已涂敷的上述液态材料的工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第3工序和第4工序的每个中形成第3液 态材料、第4液态材料的膜,故可防止已涂敷的第3液态材料与第4液态8材料的混合而对显色特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上述第1工序和上述第2工序中的每个包括: 涂敷液态材料的工序;和干燥或烘焙已涂敷的上述液态材料的工序。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第1工序和第2工序的每个中形成第1液态材料、第2液态材料的膜,故可防止己涂敷的第1液态材料与第2液态材料的混合而对显色特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按照上述第1折射率小于上述第2折射率、 上述第1透明薄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2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上述第 1透明薄膜。由此,在本专利技术中,适当选择满足与上述式相对应的式nlxtl二n2xt2 二入/4的关系的膜厚tl、t2,从而能以较高的显色强度使所需波长的光显色。还有,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由多个上述第l透明薄膜和多个上述第2透 明薄膜构成的上述第l膜体包括最底层、最顶层和多个中间层,按照位于 上述最底层和上述最顶层的透明薄膜的厚度大于位于构成上述多个中间 层的一个层上的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 透明薄膜。本专利技术根据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而获得。在本专利技术中,可获得良好的显 色特性。此时,优选按照位于上述最底层和上述最顶层的上述透明薄膜的厚度 为位于构成上述多个中间层的一个层上的上述透明薄膜的二倍的方式形 成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发光特性 (反射特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包括按照基于第1透明薄膜形成材料的颗粒 直径的厚度形成上述第1透明薄膜的工序和按照基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衬底上,规定第1区域和与该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的工序; 第1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1液态材料按照基于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透明薄膜; 第2工序 ,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2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透明薄膜;和 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1工序和第2工序,通过层叠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从而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 具有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1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2-25 2007-3315321. 一种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衬底上,规定第1区域和与该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的工序;第1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1液态材料按照基于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第1折射率的第1透明薄膜;第2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2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1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2折射率的第2透明薄膜;和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1工序和第2工序,通过层叠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从而在上述第1区域形成具有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1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的工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具有不同于上述第1显色特性的第2显色特性的第2膜体,并获得上述显色结构体。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上述第2膜体的工序包括第3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3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2显色 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2区域形成具有第3折射率的第3透明薄膜;第4工序,通过液滴排出法,由第4液态材料按照基于上述第2显色 特性的厚度,在上述第3透明薄膜上形成具有第4折射率的第4透明薄膜; 和交替地分别多次反复进行上述第3工序和第4工序,层叠上述第3透 明薄膜和上述第4透明薄膜的工序。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液态材料和上述第2液态材料中的一个液态材料与上述第3液态材料相同,另一液态材料与上述第4液态材料相同。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上述第3折射率小于上述第4折射率、上述第3透明薄膜的厚度大于上述第4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上述第3透明薄膜。6. 根据权利要求3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工序和上述第4工序中的每个包括涂敷液态材料的工序;和干燥或烘焙己涂敷的上述液态材料的工序。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工序和上述第2工序中的每个包括 涂敷液态材料的工序;和 干燥或烘焙已涂敷的上述液态材料的工序。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照上述第1折射率小于上述第2折射率、上述第1透明薄膜的厚度 大于上述第2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上述第1透明薄膜。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多个上述第1透明薄膜和多个上述第2透明薄膜构成的上述第1膜 体,包括最底层、最顶层和多个中间层,按照位于上述最底层和上述最顶层的透明薄膜的厚度大于位于构成 上述多个中间层的一个层上的透明薄膜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上述第1透明 薄膜和上述第2透明薄膜。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色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位于上述最底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靖平井利充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