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体以及使用此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648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研磨体以及使用此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该研磨体用于去除水渍,其包含纤维材料或布料,其中研磨体具有凹部,使其能达到缓释研磨液与省力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磨体以及使用此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增进研磨效率的研磨体以及使用此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捷运、公车等各型大众运输车辆的车体使用玻璃、不锈钢、玻璃纤维强化塑胶 (FRP)、铝合金等材料而构成,为了让车内的采光良好,因此在车体使用不少的玻璃材料, 一般而言,玻璃材质大都为硅钠玻璃,而此硅钠玻璃经过水的氢氧基与硅钠玻璃的钠离子 的交换作用后,会在玻璃内产生碱性腐蚀液,此碱性腐蚀液会侵蚀玻璃内层,在经过一段 时间后玻璃内层的腐蚀层扩大,而扩大的腐蚀层由玻璃外面看来为白雾状,即所谓的水渍 (stains)。 关于水渍的去除,例如是可采用火焰法(以高温火焰枪熔化玻璃表面)、轮磨法 (grinding ;以钻石砂轮研磨玻璃表面)、腐蚀法(使用稀释的氢氟酸腐蚀玻璃表面)或是 研磨法(lapping ;以具研磨能力的研磨颗粒研削玻璃表面),但是,在经由对上述各方法进 行评估以及考量大众运输车辆车体现场清洁作业之后,以研磨法去除玻璃的水渍是最为可 行的方法。 在研磨法中,为了使研磨颗粒能够研削玻璃表面以去除水渍,一般而言是在玻璃 表面施加含有研磨颗粒的研磨液,并使用研磨头在玻璃表面上转动并移动,由此使研磨颗 粒发挥研磨玻璃表面的功能。然而,现有的研磨头为平面的结构,所以必须将研磨液喷涂在 玻璃表面,如果将研磨液置于研磨头上,会因为研磨头的转动而产生离心力,无法有效的使 大量的研磨颗粒附着于其上,导致研磨液的损耗,另外在施工上现有的平面结构的研磨头 会增加水平面的施工阻力,并减弱研磨的力量,因此,现有的研磨头具有研磨效率不佳的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体以及利用此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能够提升 对于水渍的研磨效率。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研磨体,适用于去除基材上的水渍,其中研磨体具有凹部。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渍去除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底座、研磨头以及手持部。底座连 接至驱动机构,其中此底座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而转动,研磨头连接至底座,并且手持部连 接至驱动机构。其中研磨头至少包括研磨体,并且研磨体具有凹部。 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水渍去除装置,包括最少两个以上的驱动机构、最少两个以上 的底座、多个研磨头、共同连接部以及手持部。底座个别连接至驱动机构,其中底座个别通 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而转动,研磨头个别连接至底座,共同连结部将驱动机构结合为一体,并 且手持部连接至共同连结部。其中研磨头个别至少包括研磨体,且研磨体具有凹部。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驱动机构与底座之间更设置有伸縮变形元件,以使得研磨头可因应被研磨面的曲面变化而伸縮。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更设置有速度控制模块,用以控制研磨头的旋转速度。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更包括在研磨头周围设置喷溅防止元件,用以防止研磨时液体的喷溅。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更包括在前述水渍去除装置上设置手持部。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更设置有研磨液或冷却液供给装置,用以分别或同时提供研磨液与冷却液至研磨体。 在上述水渍去除装置中,更包含气压式、弹簧式或油压式的省力装置。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凹部的半径为r,且研磨体的半径为R时,r =1/10R 4/5R。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凹部的半径为r,且研磨体的半径为R时,r =1/15R 4/5R。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凹部的深度为h,且研磨体的高度为H时,h =1/10H 9/10H。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研磨体的材质包括纤维或布料。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纤维包括动物毛纤维、人造纤维、植物性纤维或是纤维的混合纤维。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纤维的直径为0. 01mm 0. 3mm。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纤维的直径为0. 01mm 0. 03mm。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纤维的长度为5mm 150mm。 在上述研磨体与水渍去除装置中,纤维的长度为15mm 25mm。 本案通过研磨体中所形成的凹部,能够增加研磨切削力量并减少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施工阻力,而且,虽然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的研磨面与基材的接触面积变小,但是是以较有效的研磨面来进行研磨作业,因此能够增加研磨效率。 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采用纤维材料或布料,在研磨制作工艺中不仅能够利用凹部储存研磨液,并且也能够利用凹部以外的凸部的纤维缠绕研磨液中的研磨颗粒,因此能够通过形成凹部的形成及纤维缠绕研磨液中的研磨颗粒而达成缓释研磨液的功效,提高在有效的研磨面保留较多的研磨颗粒,以发挥研磨液中的研磨颗粒的研磨功能。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研磨体的上视示意 图IB为沿着图1A中的I-I'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在施工研磨后,利用光学显微镜(0M)于特定位置取像所得到的研磨颗粒在研磨体上的分布情形0M图,图2A为中心间处的0M图,图2B为1/2R 2/3R处的0M图,图2C为4/5R R处的0M图; 图3为现有的研磨体在施工研磨后,利用OM于特定位置取像所得到的研磨颗粒在研磨体上的分布情形OM图,图3A为中心间处的OM图,图3B为1/2R 2/3R处的OM图,图53C为4/5R R处的0M图;图4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的水渍去除装置的侧视图;图5A为在研磨头的周围装设喷溅防止元件的上视示意图;图5B为沿着图5A中的II-II'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6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多研磨头水渍去除装置的上视6B为图6A的多研磨头水渍去除装置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 :研磨体120 :凹部122 :底面124 :侧面130 :研磨面200 :水渍去除装置210 :驱动机构220 :底座230 :手持部240 :伸縮变形元件250 :喷溅防止元件300 :多研磨头水渍去除装置310:共同连结部320 :共同连结部h:凹部深度H :研磨体高度r :凹部半径R :研磨体半径具体实施例方式1研磨体 图1A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研磨体的上视示意图。图1B为沿着图1A 中的I-I'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IA,在研磨体110中具有凹部120,此处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 110与凹部120并不限定为特定的形状,只要是在研磨体中形成有凹部即可,因此研磨体以 及位于其中的凹部可为任意的适当形状。而在图IA所示的实施例中,适用于研磨水渍的研 磨体110例如是一个圆形的结构,并且比前述凹部120高的研磨面130为环状,也就是说, 从上视的角度来看研磨体110,凹部120与环状的研磨面130例如是共同构成一个同心圆的 结构。 请继续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在研磨体110的半径截面上,当设凹部120的半径 为r,且设研磨体110的半径为R时,凹部120的半径r例如是1/10R 4/5R,较佳为1/5R 4/5R。另一方面,当设凹部120的深度为h,且设研磨体110的厚度为H时,凹部120的深度h例如是1/10H 9/10H。 而且,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研磨体110中能够尽量的缠绕有研磨颗粒,研磨体110的材质较佳是纤维或布料,而适于使用的纤维例如是可举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体,适用于去除水渍,其中前述研磨体具有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鸿铰魏宇昆周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