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高峰专利>正文

一种纵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45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纵剪机,用于对卷筒型金属带材进行纵向连续剪切。它由放卷装置、可调辊、导向辊、牵引装置、带有纵剪刀装置和两级拉绞装置及牵料辊的收卷压臂总成及收卷装置组成。单轴收卷,机身短小,穿料路线简捷,操作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卷筒型金属带材进行纵向连续剪切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现有的同用途设备有如下两大类型第一类其主要结构特点是①、带有对纵向连接运行中的金属带材起张力缓冲 和运行方向纠正作用的地下过渡坑道;②、单轴收卷;③、经纵剪刀剪切出来的多条窄幅带 材继续运行所经过的机器结构和正在缠绕收卷的多个同轴的窄幅料盘,其在每一组相邻的 窄幅带材之间都设计有隔料装置,其目的是为了缠绕到成品收卷轴上的相邻料盘之间不参o其存在的缺点是①、设备长度较大,占用车间面积大;②、带材传引路线长,穿引 带料费时费工,因意外急停机或发生断料时造成材料浪费较大;③、成品盘端面积整齐度较 低;④、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操作复杂铣西数较高,维修较不便。第二类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双轴收卷。其存在的缺点是①、成品盘卸卷及收卷轴的卸出和安装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较 大;②、成品盘端面整齐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同类设备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纵剪机,该纵剪机不仅 料带成品收卷端面整齐度高,而且设备短小,占用车间面积小,穿引带料路线短,穿引操作 省时省工,意外停机或断料时带料损伤小,且避免了现有纵剪机的地下过渡坑道和双轴收 卷机型的双轴卸出及安装,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辅助时间短,劳动强度低,维修工作量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套纵剪机设备由放卷装置、 可调辊装置、导向辊、牵引装置、摇臂支轴装置、摇臂过辊、纵剪刀装置、拉绞及牵料装置、摇 臂、摇臂撑档、液压缸装置、收卷装置、主墙板、墙板撑档、主动力系统、原料卷和成品卷共 十七部分构成。所述放卷装置由放卷轴、锥顶(2件)、六角螺母(2件)、向心轴承(2件)、 立式轴承座(2件)、六角头螺栓(8件)、一对放卷架、地脚螺栓(若干)、螺栓(若干)、平键 (一)、电机座、电机、小同步带轮、同步带、平键(二)及大同步带轮组成。所述放卷轴其一 端从外向里依次为带键槽轴伸、圆柱段及外螺纹,另一端从外向里依次为圆柱段及外螺纹, 其中部为较大圆柱段。所述一对锥顶为圆台锥形,其中心有一同轴圆柱形通孔。所述一对 放卷架为带底脚及底脚孔的矩形板体,其上表面有四个螺纹孔,其中一件大面上有若干光 孔。所述电机座为带双斜筋的直角弯板,且两直角面上各有若干通孔,并以其一个直角外面 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一对放卷架大面有孔的一面连接。所述电机为带底脚型,通过所述螺 栓与所述电机座另一直角面内面紧固联接。所述小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平键(一)安装在所 述电机上。安装时先将所述六角螺母其中一件和所述锥顶其中一件(大端向外)依次装到 所述放卷轴有键槽一端,再装上所述向心轴承到所述放卷轴两端,再装上所述平键(二)及所述大同步带轮。工作时将所述放卷轴无带轮端穿入所述原料卷中心,再从其另一端装上 另一锥顶和六角螺母,并从两端紧固到夹紧原料卷为止,再将其总成以两端的轴承安装到 所述一对放料架上的立式轴承座上,并通过所述同步带将所述小同步带轮与所述大同步带 轮链接。当电机通电时,便会在放料轴和原料卷上施加适当的转矩,使机器开卷时保持所需 的张力控制。所述可调辊装置由六角头螺栓(4件)、滑座(2件)、向心轴承(2件)、滑块(2 件)、压簧(2件)、压簧座(2件)、螺钉(4件)、盖板(2件)、手轮(2件)及辊体组成,所 述滑座为一六面体,其中一对较大平面间开有“U”型通槽,在“U”型槽方向的上平面有四个 内螺纹孔,下底部左右各有一个耳台,其上各有两个树直方向的通孔,并用所述六角头螺栓 与所述主墙板相连。所述滑块为一六面体,其中一较大平面上开有一轴承孔,并以其孔分别 与所述向心轴承外圈装配,以其与轴承孔相平行的一对表面与所述滑座上“U”型槽两侧表 面相配合并能上下滑动。所述盖板为一薄型六面体,在其一对大面之间的中心处有一螺纹 通孔,在其大面上四角处各有一圆形通孔,并通过所述螺钉将其与所述滑座“U”型槽方向上 表面的螺纹孔相连接。所述手轮一端为圆形手柄,一端为丝杆,丝杆尾端为一较小圆柱头, 当该手轮以其丝杆端从所述盖板中部的螺纹孔旋下时,所述压簧一端坐在所述滑块的上平 面,另一端的内孔与旋下的所述手轮尾端小圆柱相配合。所述辊体为一两端带轴伸的回转 滚筒,其两端轴伸分别与所述向心轴承内孔相配合。当手动向下旋转所述手轮时,所述滑块 会在所述滑座的“U”型滑槽内向下滑动,以实现所述辊体在运行中两端高低可调的工作需 要。所述导向辊有若干套,均由一辊体和向心轴承(2件)组成,所述辊体为两端带轴伸的 回转滚筒,均以其两端的轴伸通过所述向心轴承与所述主墙板上的轴承孔装配,并可自由 回转。所述牵引装置由油缸支轴(2件)、油缸(2件)、接头(2件)、销轴(2件)、转臂支轴 (2件)、转臂(2件)、压辊、向心轴承(2件)、平键(3)、牵引带轮、向心滚子轴承(2件)及 牵引辊组成,所述油缸支轴为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主墙板上的内孔紧固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油缸尾部的圆柱孔相配合,并可相对转动。所述油缸为单活塞杆型,尾部单耳环杆端外螺 纹型。所述接头为配套Y型,其尾部有内螺纹,与所述油缸杆端外螺纹配合。所述销轴为圆 柱形。所述转臂支轴为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主墙板上的光孔紧配合。所述转臂为弯形板 状,两端及中部各有一通孔,其尾部通孔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接头铰接连接,中部孔与所述 转臂支轴的另一端绞接连接。所述压辊由辊体和向心轴承(2件)组成,所述辊体为两端带 轴伸的回转滚筒,并以其两端的轴伸通过所述向心轴承与所述转臂头部通孔配合。所述牵 引带轮中心有一通孔及其键槽。所述牵引辊为两端分别有一长一短轴伸的回转滚筒,并以 其轴伸通过所述向心滚子轴承分别与上述一对主墙板上的轴承孔装配,以其长轴伸端及键 槽通过所述平键(3)与所述牵引带轮内孔配合,且伸出到所述主墙板其中一侧之外,可自 由转动。当分别向所述油缸前后腔供油时,机器两侧油缸活塞杆的同步进出运动便会带动 所述转臂以所述转臂支轴为中心进行同步往复摆动,从而实现所述压辊相对于所述牵引辊 的径向离合动作。所述摇臂支轴装置由向心轴承(2件)、支轴及辊体组成,所述支轴为一 通长轴,在其中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孔配合,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主墙板 内孔配合。所述辊体为两端带轴承窝的回转滚筒,并分别以其两端面上的轴承窝与所述向 心轴承的外圈配合,并可在所述支轴上转动。所述摇臂过辊为两端带轴伸的回转滚筒,其两 端轴伸分别通过向心轴承与所述摇臂上的轴承孔装配,并可自由转动。所述纵剪刀装置由 向心滚子轴承(4件)、下端套、下刀轴、切刀座(1对)、滑块(1对)、切刀片(若干)、隔刀垫(若干)、隔套(若干)、螺钉(8件)、调节丝杆(2件)、盖板(2件)、上端套、上刀轴及 锁母(4件)组成。所述上、下端套分别为长度不同的两个空心圆柱体,所述上、下刀轴的同 一侧。所述上、下刀轴为两端带轴伸的圆柱体,所述向心滚子轴承分别装在各端轴伸上,所 述上、下端套分别套在其中段的同一侧。所述切刀片为断面为矩形的圆环形,所述隔刀垫及 所述隔套均为断面为矩形的圆环形,其三者均套在所述上、下切刀轴的中段,其之间的厚度 关系为两个所述切刀片厚度与一个隔刀垫厚度之和等于一个隔套厚度,其在所述下切刀轴 上的轴向排布方法是切刀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剪机,由放卷装置、可调辊装置、导向辊、牵引装置、摇臂支轴装置、摇臂过辊、纵剪刀装置、拉绞及牵料装置、摇臂、液压缸装置、收卷装置、主墙板及主传动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导向辊、牵引装置、摇臂支轴装置及收卷装置统一安装在主墙板上,摇臂过辊、纵剪刀装置、拉绞及牵料装置统一安装在摇臂上,并通过摇臂支轴装置将摇臂与主墙板铰接式连接起来,通过液压缸装置的两端将摇臂与主墙板铰接式连接起来,在液压缸的驱动下,摇臂可以摇臂支轴装置为中心摆动,主动力系统是由一个电机同时驱动牵引装置和拉绞及牵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纵剪机,由放卷装置、可调辊装置、导向辊、牵引装置、摇臂支轴装置、摇臂过辊、纵剪刀装置、拉绞及牵料装置、摇臂、液压缸装置、收卷装置、主墙板及主传动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导向辊、牵引装置、摇臂支轴装置及收卷装置统一安装在主墙板上,摇臂过辊、纵剪刀装置、拉绞及牵料装置统一安装在摇臂上,并通过摇臂支轴装置将摇臂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高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